[北京头条]品赏广东作家陈中希老师的散文涛《秋赋》外二篇「飘舞的剑」(821辑)
1.秋赋
文/陈中希
东方破晓,万道金光,云蒸霞蔚。一行鸿雁掠过初升的太阳,消失在天边。秋色给摇曳的稻浪披上金黄色的霓裳;秋风压弯了沉甸甸的包谷、葡萄、柚子;秋月与万家灯火催醒了思恋的梦。当层林尽染,百花争艳时,山河如此壮美;当百鸟争鸣,莺歌燕舞时,人间欣欣向荣;当秋收果实满仓时,难掩一张张喜悦的脸。北方的清静在秋蝉残鸣中是那样凄美;南方的满山落叶和百花盛开是那样的分明。桂花的芬香熏陶着梨树的果实;月季的妩媚嘲笑着菊花的浪漫。秋,让神州江山如此多娇,如此丰姿绰约;秋,让人间充满梦想与希望,充满思恋的情怀……
2021年9月22日
2.从有趣名字看时代变迁
文/陈中希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很重视个人名字。名字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它是区分于他人的标志。为了”名正言顺”和“传宗接代”,越多越多的父母都想给孩子取一个特别的、与众不同的名字。而取名字又往往涉及到社会发展史、文字学、民俗学、易学、命理学和语言学。因此,真正取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字真不容易。
在古代,婴儿满三个月时才命“名”,长到20岁“结发加冠”礼时,为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了,这就是名字的由来。在中国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不同年代的名字各有各特色。
五十年代 是个崭新年代,充满解放后那种喜悦和幢憬的心情,又是抗美援朝时期。于是那个时代新出生的男孩大多取这样的名字:建国、解放、援朝、坚强等;女孩则取这样的名字:秀丽、桂芳、招弟、焕弟等。
别名更是五花八门,什么“执玖”、“狗剩”、“瓜娃子”、“二蛋”、“幺儿、“吆儿”等等。
六十年代 是大跃进、“XX”的激情岁月,于是那个年代出生的男孩取这样的名字:跃进、卫国、红卫、东方,甚至干脆称“跃进”、“XX”。女孩则取这样的名字:海霞、红霞、慧娴、爱平等。
七十年代 属改革开放前后转折阶段,起的名字多元化了。男孩的名字多为:庆盛、志刚、伟雄、国栋;女孩起的名字多为:爱仪、凤娥、惠娴、淑芬等。
八十年代 人们经历过动乱和改革开放,开始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表现出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于是,给这个时代出生的男孩取名不但形式多样,还兴起“单名风”。男孩多取名为:志坚、智民、伟刚、定邦等,单名有:李刚、王勇、张伟等;女孩多取名为:宛君、紫玲、紫薇、丽芬、艳芳等。九十年代 人们的思想更开放,对后代的期望更大,取名含金量更大、更雅致,并带有西方文化意识。于是,给那个年代出生的男孩大多取:梓轩、睿志、洪涛、佳斯等;给女孩取名大多为:素仪、嘉欣、惠卿、伊娜等。
随着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今后,我们很难想象人们给自己起的名字还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也许将来起的名字想象更丰富、内涵更充实,表达更有趣,我们将拭目以待。
2021年4月6日
我们都是共生体
文/陈中希
没有太阳光辉,就没有月亮的明睸。没有雪山泉水,就没有滔滔不绝的江河。森林高山养育着百兽百鸟,蛇虫鼠蚁。草原草甸滋养着牛羊马驼,野花野草。因为有巴山木竹、冷箭竹的存在,熊猫才萌萌亮相。百花因有绿叶衬托,才会竞相争艳,姹紫嫣红。百鸟因有春的温暖,才会舞动枝头,叽叽喳喳。因为有春的播种,才有秋的果实、秋的喜悦。因为有夏的旺盛,才有秋的发育,秋的丰收。因为有秋的西风,才酝酿着冬的寒冷。因为有冬的飞雪,才有冰凌雾凇、银装素裹的壮美。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社会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道、地道、人道,构成宇宙生命的整体。没有大自然,就没有人类社会。没有良好的生态,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国家大家,就没有社会的小家。因为有国与家的存在,我们才找到努力方向。因为有担当有责任,我们才奋斗拚搏不已。我们都是家的一份子,是他人的儿子、丈夫、妻子、兄弟姐妹和亲友,是他人的父亲、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是微信微博的网友、群友和粉丝。人早已在这个现代社会中,在这网络世界中,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共同体关系。没有人能从这共同体、共生体中分离出去,只有遵循这一关系发展的人,才能活得更精彩。只有客观对待自然规律的人,才能发挥其所长。
谨以此文与大家分享共勉!
2021年父亲节

主编简介:周光彦(飘舞的剑),贵州省织金人,大学法学本科,世界诗歌网金牌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贵州作家网签约作家,笔若诗歌网签约诗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桃花源主流诗刊精华版编辑,绿土地文学编辑,苏研创作群成员作家,中国乡协孔孟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多家文学网站法律顾问。曾经在国内多家大型报刊杂志网站上发表通迅报道、调研文章、典型案例等1100余篇,诗歌600多首,被70多个专题收录,出版周光彦都市头条精华热点诗选集《生命的印痕》、三人合著诗选《雨水漫过秋》,作品多次获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