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潜山公园广场石壁诗
艾国林
咸宁潜山森林公园门口的广场内,立有双龙戏珠石壁,正面刻有潜山的“三台八景”,石壁背面有大理石刻,上书王甫龙先生的《潜山八景合咏》诗一首,诗曰:
书台夜月月常明,丹灶晴岚任日新。
温泉沸波宜沐浴,石洪飞渡不步人。
蘋溪烟雨云雾里,瀑布腾声远堪闻。
龙潭柳色春犹在,狗井松涛一撮新。
粗略一看,认为公园主管单位,匠心独具,选用有潜山八景的诗,使公园的自然景观与潜山的人文底蕴有机结合,足可提高温泉旅游地的品味。但细品此诗,反觉得大倒胃口。
原因是,诗的毛病太多,不仅贻笑大方,就连稍有作诗常识的人,也觉得辱没了在宋代连中三元的冯京,辱没了风水宝地温泉。
恕我冒昧,弄斧一番。
格律诗有六律,定言为言律;定句为句律;平仄要求为声律;对仗要求为对律;押韵要求为韵律;章法要求为章律。本诗除七言八句合言律、句律外,其余均有问题。
一、违反声律
除了首联、尾联外,中间两联四句中的泉、波同为平;渡、步同为仄;雨、雾同为仄;声、堪同为平,显然违反了“句内平仄相间”的规律。颔联中的泉、洪同为平;沐、步同为仄,违反了“联内句间平仄相对”的规律。
再看首联下句的灶与颔联上句中的泉,平仄相反。颈联中的布、声与尾联中的潭、色分别是平仄相反。违反了“两联邻句间平仄相粘”的规律。违反了声律的作品,吟诵起来抝口,收不到抑扬顿挫的效果,破坏了音乐美。
二、违反韵律
押韵是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在诗词、歌曲、戏曲中应用广泛。格律诗的押韵要求是大家熟知的。试看诗中的韵脚是:明(míng)、新(xīn)、人(rén)、闻(wén)、新(xīn)。
明、新分属庚韵、痕韵,《诗韵新编》中说通不通押由作者自便。第一句用邻韵也可,这且不论。问题是第二句韵脚为“新”,最后一句韵脚又是“新”。格律诗中要避无故重复使用同一字,押韵的字也不能大量、连续使用同音字。而作者却在首联和尾联重复使用“新”,不是作者疏忽就是作者不懂作诗的“ABC”。
三、违反对律
七律的颔联、颈联均要求对仗,而且是工对,这是格律!而此诗的中间两联就根本谈不上对仗了。如颔联的沸波,沸为动词,波为名词,为波沸倒置。也可理解沸为波的形容词,即沸波为偏正结构。而飞渡为并列动词组;沐浴为并列动词组,步人为动宾词组。再看颈的云雾里与远堪闻,连小学生都知道不可对!
八景之名称,每处四字已约定俗成,用之对仗,如有不工,尚可恕也。而作者后缀的三字,有大量选择的余地,为什么作者如此仓促应对而弄成不伦不类?更有甚者,结句中的“一撮新”作何解释?
四、违反章律
格律诗的结构和布局称为诗的章法,亦称章律。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句开篇,尾句整合,简称“起承转合”。这是一般规律。
本诗因为要写八景,“转”是较难的。如果结尾不整合,八句话就象八根零乱的杂木,有何诗意?作者在结尾处用一“新”字似乎想“合”,但马上跌入与第二句韵脚同字的泥坑中。
我谈王诗的问题,实不知王甫龙何许人也。只是就诗论诗。王先生为潜山八景咏诗,精神可敬。可惜诗不成诗。但负责选定此诗并勒于石壁的领导,就该负责了。如果自己不在行,为何不交给咸宁市诗词学会甑别?我相信,该会中高手如云,此诗如到他们手中,瑕疵立见。就不会让它堂而皇之刻在广场石壁上,让四海游人指指点点了。
另外建议撤下此诗并广泛征集诗作,以臻完美。我愿作为第一个应征者,把王先生的诗修改后献上:
《潜山八景合咏》
波沸温泉胜景春,蘋溪烟雨湿榴裙。
龙潭柳色潜山秀,狗井松涛古寺闻。
丹灶晴岚禅羽客,书台夜月照诗痕。
石洪飞渡游人醉,瀑布腾声笑语频。

作者简介:
艾国林,男,汉族,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人,1936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曾任横沟高中、咸宁高中校长;咸安区诗联书画学会教育分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