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阵子-胜德公司百年庆*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今天,是上海天原集团胜德有限公司百年华诞之大喜日。我们作为胜德公司曾经一员的老同志,今天,有幸受邀出席“与党同心、与党同行,百年胜德座谈会”,不仅心情激动,而且确实有话要说。

上海,是中国现代民族工业的摇篮,也是中国工人阶级发祥地,是中国共产党的诞辰地。
历史不会忘记: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市望志路(如今的兴业路)光荣诞生;同年,在距离望志路不远的西康路,民族工商业者顾兆桢创办了胜德厂的“赛珍部”。

数代的胜德人不会忘记:民国3年(1914年),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时年28岁的顾兆桢先生以“实业救国、产业报国”为己任,以“胜于德国”为寓意,组建工厂,起名“胜德”。民国10年(1921年),胜德组建“赛珍部”,塑料工业在国内开始发端。之后,胜德历经“民国十年黄金发展期”;日寇的掠夺和蹂躏;抗战胜利后,重建胜德;新中国成立后,胜德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后,胜德依然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矢志不渝地发展实业!使命+笃行,奠定了胜德走过百年风雨历程的坚实基础!

如今,2021年9月,胜德厂已由当年的胜德织造厂“赛珍部”,几经曲折,又百折不回、初心不变地走完了百年奋斗成长三部曲:
一,由建厂初期成功开发浇铸型酚醛树脂(“人造象牙”)——塑料制品雏形,到解放前夕顾氏父子与刘企峰等合作,在胜德织造厂原址另建“胜德新艺厂” ,向美国购进注射机,生产进口聚苯乙烯塑料的牙筷、皂盒等国内首家研制热塑料及其制品并获得成功的企业。

二,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胜德厂,不断在塑料制品加工行业进行学习、开拓创新与资产重组发展,成为拥有各种塑料加工工艺的生产设备和加工能力国内一流。拥有从美国、日本、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的注射成型设备40余台,挤出成型设备共20余台。以及各类先进测试设备的上海市首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三,进入2000年新世亿形成了如今以汽车塑料件、新型工程塑料件为主,拥有注塑成型、挤出成型、热压成型、原料改性、模具设计、性能检测、技术开发应用等综合配套能力,广泛涉及各种领域,迅速提升企业核心价值,拥有上海本部与山东烟台两大生产基地;江苏仪征、湖北武汉、福建宁德三大租 赁分 厂和河南郑州外发加工工厂的上海华谊集团旗下,上海天原集团所属的430余名员工、年收入6.3亿元(含3.07亿医用材料)的骨干企业——上海天原集团胜德塑料有限公司。

回顾上海天原集团胜德塑料有限公司百年奋斗创业史,可得出三条经验与体会。
首先,胜德的初心和使命:实业救国,产业报国。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时年28岁的顾兆桢先生以“实业救国、产业报国”为己任,以“胜于德国”为寓意,组建工厂,起名“胜德”起,……到解放后,特别是如今新世纪的上海天原集团胜德塑料有限公司。使命+笃行,奠定了胜德走过百年风雨历程的坚实基础!

其次,胜德的本分是: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有了这个本分,可以使企业在国家需要的历史时刻担当重任;可以使企业无惧发展历程中的各种艰难困苦;可以使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发展环境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可以使企业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胜德的精神是不断善学习、不断勇于创新。从建厂初期的学习德国、“胜过德国”,到解放后学习、开拓企业塑料加工各种工艺领域;到改革开放、企业资产重组、走向外省市拓展新基地,依照新时代对塑料制造业的创新要求:向智能化、数字化学习转型、创新升级,胜德必须不断顺势而为,才能延续拓展企业新的百年发展之路。


值此,上海天原集团胜德塑料有限公司建厂百年华诞之际,作为胜德公司各个历史期的从业者,回首胜德的百年,我们心潮难抑澎湃。我们为自己曾经是胜德百年发展过程中的一员而自豪。我们为如今在胜德百年发展当口担负重任的新一代企业领导与员工的创新成果而佩服。现在,当我们有幸借着胜德百年华诞的庆典,与现任企业领导与员工,共同站在胜德公司向新的百年进发的风口,更是豪情满怀,信心十足!让我们共同秉承初心、与党同心、与党同行、坚定不移迈向胜德公司的新百年!满怀信心地先拿下胜德公司“十四五”规划新目标:完成上海本部基地建设,企业年收入10亿元,利润6500万元。特此,笔者特赋《破阵子》为评为纪。


胜德百年豪气,
初衷一路佳音。
顾氏赛珍图报国,
热塑西康筑远岑。
创新战鼓沉。
腾越吴泾足迹,
拓宽烟鲁闽森。
汽配进军添活力,
数字天航逐鹿心。
旌旗插绿林。
注*指,2021年9月上海天原集团胜德塑料有限公司迎来百年华诞。
注**指,本人于1996~2003年曾兼任该公司董事长
——2021年9月24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