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桐花飞
大山
2018年04月18日,我们从北京海军总医院出来,匆匆赶往北京西站。
由于实在匆忙,我们在地铁站走散,并分别坐上了相反方向的地铁列车。幸亏有手机频繁沟通,我们才纠正错误,再次在一个车站相会,在北京火车西站坐上由北往南飞驰的高铁列车。
南下的列车上,我看到了车窗外大片大片的麦田,和由麦田连片而成的碧绿色的原野,哦,这就是阳历四月北方的田野,绿油油的充满希望的原野!我想起了改革开放初期曾经传唱大江南北影响了几代人的那首歌,虽然当时的心中还有一丝丝的忧虑,但是心中更多的是希望!我希望能有奇迹发生,也坚信会有奇迹发生!于是就在心里默默的唱起那首歌,并把手机镜头对着车窗外拍摄,记录下一闪而过的村庄周围那一丛丛绿树、一片片桐花和一望无际的绿色的麦田。
在一幅幅画面中,我的目光聚焦到那一树树盛开的紫白色的桐花上,并开始产生联想。我想起了当年老家院子里的泡桐树和在这个季节盛开的白紫色的桐花了。

老家的院子里共生长了四棵泡桐树,一棵长在院子南边门向东护砌窑门口的院墙角处,树下紧挨喂牛的石槽和牛圈,四方院落的东南角紧挨牛圈是个石砌的鸡窝,鸡窝的左边是院子朝东的方向,并排有两棵桐树。桐树的左边是院子的大门,大门里侧是猪圈。沿猪圈往西尽头是锅屋,门口有个小饭棚,天热的时节妈妈在小饭棚下做饭,冬天在锅屋生火做饭。
由于桐树冠大,每年春节过后,正月和二月份,树枝头都会长出一簇簇花生粒大小的花蕾,到了三四月份,院子里的桐树上开满白中泛着紫色的桐花,春末桐叶还没有长大,两寸长左右花茎的串串桐花在枝头随风摇曳,煞是好看。由于桐树杆颈较高,采摘不易,青黄不接的日子里,外婆踩着她的一双小脚,手里提着篮子或者端着簸箕,晃晃悠悠地在院地上捡拾起夜风吹落在地的朵朵桐花,洗净洒盐拌面上笼蒸熟后,那就是我家人一段时间的盘中餐,这蒸桐花曾多少年帮我们家度过饥饿的日子。院子里品质稍差的桐花,外婆用扫帚扫起后,用来喂鸡、喂猪、喂牛,都是家里饲养的动物们喜欢的食品。

看着窗外的桐花,当时的我,想起了一句诗,即情即景修改后,便为:南方四月芳芬尽,北国桐花始盛开。看着生机勃勃的北方原野,看到远处村子里那满树的桐花,心中满怀着春天的气息和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生机,更重要的是春天带给万事万物的无时无处不在的希望,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人们在干涸的土壤里播洒下了种子,我们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就能看到鲜花和绿色,夏天就能享受荫凉,秋天还能收获硕果……。
有希望,就有一切!是的,我坚信!
又一个四月来到了,我再次看到了桐树、桐花,想起了外婆,想起了刘青。是的,清明时节,有点想你们了!

作者简介:大山,本名李虎山,河南陕州区人,诗文爱好者。中乡美认证乡村作家,中乡美现代诗复审室编审,龙头乡土文艺专栏作家。
龙头乡土文艺编委
五月风 紫贝壳 大山 又到每年秋雨时 傲雪寒梅 星星点灯 山阳人 杨柳青青毛线花卉 杨菊绸 李菊秀 华年似水
欢迎来稿:乡土故事,魅力家乡,人在他乡,乡愁乡恋,家长里短,情感驿站,父老乡亲,我们这一辈……要求有真情实感。
必须原创首发,散文,诗歌,小小说,报告文学,随笔,杂文,情感美文均可。不限纸质是否发表过,做好错别字校对,文责自负。
字数体裁,题材不限,尤欢迎精短乡土散文。文后附一百字以内作者简介,清晰照片,联系方式。投稿前须关注本公众号,一周内未见刊登可另投他处。
稿酬来源于赞赏。作品发布之日起七天内赞赏的七成为作者稿酬,其余留存平台运营。后期及十元以下赞赏不计入结算。
文中图片和音乐及视频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龙头乡土文艺 心灵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