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是故乡圆
作者:秦长清
“中秋小团聚,月是故乡圆”。但是今年的八月十五,意外的没有回老家过。之所以说是意外,那是因为过去的好多年,只要没有特殊任务不得离开工作岗位,我和媳妇都会抽空或者请假回老家陪着父母亲过节。大多数是中午在老家陪着父母吃饭,晚上再到岳母家,陪着老人饮酒赏月。由于今年的八月十四日,正好是父亲病故的百日,我们兄弟妹妹六家同时回到老家为父亲上坟,并借机陪着母亲小聚。为此,还提前去了岳母家,陪着老人吃饭团聚。因此,今年中秋节是我过得最无奈、最安静、最清闲的一个节日。
中秋节的早晨,我照例去留学人员创业园场地打太极拳和练习棍剑,中午和晚上为母亲和家人准备了丰盛可口的饭菜,晚饭后独自走到小区内外散步,借机欣赏皎洁的明月。当一轮明月升起在东方,还是那么令人激动,令人浮想联翩。从小到大那些过节时的场景和人物,就像电影一样的一一展现开来,有的历历在目,有的模模糊糊,某些些特殊事例则是记忆犹新。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然而那些鲜活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在历城东北乡的遥墙老家,八月十五的重要活动,除了家庭聚会就是圆月了。在我的认知中,“月是故乡圆”就有圆月的意味。圆月,也就是赏月,形式各有不同,但是酒宴是少不了的。有的家庭会有一些祭拜活动,中午或者晚上,要在庭院里摆上小桌子,放上贡品,烧花点纸钱祭拜。有的家庭会在晚上,在庭院的月下摆上酒宴,阖家就着月光庆祝一番。这种情况在没有电灯的时代,更多一些,氛围也更好一些,电力供应正常以后,逐渐就少了。还有的家庭提前约好了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一起饮酒聚会,划拳行令,猜谜押宝,好不热闹。这些活动实际上也是对秋季大丰收的一种庆祝活动,经过了春天的耕耘、夏天的苦干、好不容易迎来了秋天的收获,好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了。当此之时,相邀三五亲朋好友,“当庭对明月,把酒话桑麻”,无不透露着人们心里的美滋滋、喜洋洋,甜蜜蜜。
老家的圆月,实际上也是人们的一场社交活动。大人们忙着圆月的时候,小孩子们学着大人的样子,和一些小伙伴相聚圆月。一般的就是大家提前约个地方,从家里带上一两个月饼或者通红通红大苹果,大家相互品尝说话,讲说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关于月亮的故事,憧憬着想象着仙女嫦娥的美好样子,还有吴刚玉兔啥的,你一句、我一段,也是其乐融融的。大概七八岁的时候,我参加了第一次圆月活动。那是我的本家全祥哥哥,约了小圆叔叔、小孩子叔叔、小娃哥哥,还有侄子辈的大和平和小安子。我是最小的一个人,其他最少的大我两岁,多的大我五六岁。全祥哥哥是个孩子头,我们常常到他家找他去玩。那一次提前三四天就约定好了,几个小人儿一起去全祥哥哥家圆月。并且大家约定,八月十五晚上晚饭后聚会,每人带一个月饼、一个苹果和一盘子菜,有啥就做啥,有肉没肉的都行。我回家和奶奶、妈妈和父亲说了要去圆月,都说行,可以去,但是都说不能喝酒。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饭后,父亲特意找了个大汤盘,给我炒了一盘子清炒肉丝豆角。哎呀!清炒肉丝豆角那个香啊!至今难以忘怀是,当时不知道为什么不放酱油还会这么香、这么好吃。奶奶给了我一个有青红丝的冰糖五仁的大月饼,妈妈给了我一个绿的大苹果。大奶奶也知道了我要去圆月,又给了我两个半红半黄的小果么子。于是,我就装着月饼、苹果和果么子,端着那一盘子炒菜去了全祥哥哥家。

我走进门一看,大家都带来了不同的菜肴。有炒地蛋丝、有煎的小鱼、油炸的蛤蟆腿、有炒丝瓜鸡蛋、有炒扁豆丝,还有油煎得的神仙和蚂蚱。苹果切开了好多瓣,月饼也切成了好多的小块。全祥哥哥家做了两个菜,准备了一个锡制酒嗉子装着一壶白酒,还到杨史道口供销社门市部买了两瓶子桔子汽水。全祥哥哥一看人全了,也准备好了就开始主持圆月,大家就像大人一样一起举起小酒盅子,能喝酒的喝酒,不能喝酒的喝桔子汽水,不愿意喝桔子水的就喝白开水。然后,轮流说着祝福的吉祥话儿,相互品尝各家的菜肴,评论谁家做的菜好吃,谈论着去哪里抓的小鱼、摸得神仙、逮的蛤蟆和蚂蚱。几个大点的就像一群小大人一样的学着划拳行令、吆五喝六,几个小点的看着热闹,也是其乐融融。我最小,不会喝酒,也不太会说好听的话,基本上就是看着听着的居多。那一次我记住了父亲做的清炒肉丝豆角都说真好吃,那一次我知道了月饼会有不同的馅子和不同的味道,那一次我记住了苹果也有不同的颜色、硬度或者忒酸忒甜忒香的味道,那一次我记住了全祥哥哥用筷子蘸给我的白酒辣的流了眼泪,那一次我记住了桔子汽水味道好喝而舌头会让气泡会煞的麻嗖嗖的不舒服,那一次我记住了原来圆月的菜也可以自己去田野的找啊!
1970年后在村北的黑水湾周边修建的平原水库开始放水了,周长八华里的水库改变了周边的生态。遥墙公社开始沿黄稻改,初期旱作庄家不长了,水稻因为沙土地遇水板结,水稻也几乎不长了,生活开始变得困难了。就在慨叹庄家长不了或者长不好的时候,没成想水库里以及水库周边的水塘渐渐生长了一些鱼虾。在水库放水的第三年,我发现水库里有一种不认识的头上长着一把大刀,还长着一双大钳子的怪物,请教连山哥哥说那是虾,还是很好吃的。于是开始设法逮虾,奶奶用蚊帐布和柳树枝子,给我做了三个钓虾的网子,我试了试还挺管用的,同时我也在学着不断改进钓虾的诱饵,效果越来越好。奶奶说,月亮圆的时候,虾就会多,也容易钓。就在那年的八月十五晚上,奶奶带着两个月饼和一个大苹果,陪着我在村北水库的围堰上钓虾钓了一个晚上,直到钓满了那个小篓子。就在那个中秋节的晚上,一老一少一个手电,面对浩瀚的大水库,坐着两个小杌子,看着三个虾网子,一边吃着月饼苹果一边看着月亮拉着呱钓虾的场景,就永远的定格了,也成了一次只有我和奶奶两个人的一次安安静静的圆月。

此后的一年水库里不知道怎么的就有螃蟹了。那是八月十五前一天晚上,我跟着父亲去打鱼时发现的。父亲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了紧邻水库外面水塘里有一处鱼窝,大概有一网多的面积,周边没有树木,只有一些矮的芦苇,水面底下也没有树枝子一类的障碍物,非常适合用旋网打鱼。而且这个地方的鱼大概两到三天就会忘记了有人撒过网,再快乐的聚集起来。为了八月十五过节那天晚上我们去打鱼,一网下去打的鱼不算多,父亲说可能别人知道了,也来打过了。随后,我们转到水库里面,找有网地的浅滩打鱼。正在这个时候,我用手电照着发现水里的苲草上有什么东西趴着在吐泡泡。父亲说,那是螃蟹。我问螃蟹能吃吗?他说能吃,用油煎煎很好吃。于是,我们不打鱼了改为抓螃蟹。不久就抓了一篮子螃蟹。八月十五中午一家子人吃了几条小鱼和一大锅煎的螃蟹。奶奶说八月十五的螃蟹蟹黄是满满的,很好吃,也可以抓了螃蟹卖钱。当天晚上,也不考虑圆月的事了,我们娘俩就带着一直手电筒,提着一个铁梢去抓螃蟹了。那一天晚上,我们沿着水库的西南部边沿,从东往西再转为从南往北走,到了船屋子附近再走回来,一个往返就是三华里半左右。实在没有想到螃蟹会这么好抓啊!可能是螃蟹有趋光性,看见手电光螃蟹就会从水里往边上跑,几乎就是在前方等着过去抓的。那一个晚上,就在明亮的月光下,奶奶陪着我走了三个来回,抓了三铁梢的螃蟹,我们娘俩就在来来回回的运动中,又过了有一个十分难忘的中秋节。只是这次抓的螃蟹太多了,实在吃不了了。第二天,我骑自行车载着奶奶去坝子集上卖了不少的钱,奶奶给我买了一只黑色的新钢笔、一条绿色的武装带和一个新背心,那是的心里就别提有多么美了。
在父亲不再在黄河里跑运输船回来的那年,正在“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村里人整天战天斗地,凡是有月光的晚上,人们都不会闲着。而八月十五的圆月更是成了心里惦记着,但难以办到的事了。那时候乘着有月亮,晚上去地里干活成了经常性的工作。还记得那时候大概是四五年级的时候,那年公社领导说秋收秋种任务紧急,耕地的拖拉机一时来不了,村里就号召大家能去干的都要去用铁锨翻地。在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老师带着我们四五两个年级班的学生去河滩里用铁锨翻地,每人分了四铁锨款、三十多米长的土地,我们一直干到九点多才完成了翻地的任务。那天虽然没有吃到圆月的月饼苹果,但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干活边赏月边拉呱,虽然累点苦点,也是其乐融融,终身难以忘怀的圆月。
再后来考上了高中、大学,离开遥墙老家,毕业后参加工作到了老家以外的不同地区、不同的单位。此后的八月十五圆月活动也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形式,有时候是和发小,有时候是和同学,有时候是和同事,但多数还是设法挤出时间来和父母亲和岳母一家相聚了,每每也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记。我们中国人十分重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因为这是个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这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重要的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近年来,国家把中秋节确定为中华文化传统节日,并安排了小长假,的确圆了人民群众渴望圆月,渴望小团聚的美好心愿。“中秋小团聚,月是故乡圆”。虽然,父亲不在了,的确少了一个回家团聚的理由。但是,家园还在、母亲还在、兄弟妹妹还在、族亲发小还在、同学同事好友都还在,美好的中秋明月还在,中秋节圆月的良好民俗还在,难道我们还怕找不到回家的理由吗?
----清莲子-秦长清/历城区委党校,写于2021年9月21日中秋之夜。
作者简介:秦长清(笔名:清莲子),男,汉族,中共党员,曲阜师大本科毕业,化学教育专业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早先供职于济南市历城区教育系统,任职普通高中化学教师、教师进修学校化学讲师,区教育局电化教育站教研员(高级教师)、监察室负责人,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后来任职于历城区委党校副校长、党委委员、机关党支部书记直至退休。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部分教学资料和文学作品,曾兼任任山东省教育厅师资培训中心教研员、济南教育电视台特约记者,参与主编《稼轩诗刊》、并兼任编辑《鹊华》诗刊。主要在《历城》、《稼轩诗刊》、《鹊华》和部分单位主办的刊物上,发表大量古体和近体诗词、现代诗、散文、随笔、政论文和文艺评论等。

编辑:寒烟 舒心
编审:慧玲 思翰
《大家风范》杂志
投稿邮箱:djffzb@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