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连朝
通过学习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初中历史课程有着“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四个学科特性,换句话说就是初中历史学科的四大学科特点或者四大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标杆。我们只有把握了这四个特性,才能全年准确理解初中历史课程性质,进而才能较好初中历史这本课程。
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众所周知,历史学科与思政课、语文学科一道被视为对孩子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课程,她们直接体现国家意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仅教会孩子具体的历史知识,更要利用历史学科资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利用古代史激发孩子的民族自豪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在近代史教学中,利用西方列强帝国主义侵华的大量史实,揭露他们的罪恶。再结合从洪秀全、孙中山到毛泽东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先后掀起的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现状的抗争。明确告诉孩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基础性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初中历史学科的这一特征,旨在告诉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拓展,如何把握深度。初中历史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她的功能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塞给孩子太多的东西,以免“消化不良”。在此基础上,我们培养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继续深造的历史意识。我们一定把握好初中历史学科的基础性这个度的问题,无论是教学还是命题,都不能不顾及这个基础性特征。否则故意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尤其是开卷考试以来,让老师和学生越来越没有成就感,在云里雾里的历史试题面前,基础性荡然无存。而且越来越严重地冲击着国家开设初中历史课程的初衷——思想性,令人堪忧!在此我郑重指出,不要把高考与中考混淆,不要搞些超出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东东来。这不是重视历史教学,反而是给党和国家政府唱反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基础、基础、基础!
人文性是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关于这一点,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必须清楚,初中历史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也不能用教语文的方法肢解历史,只是为了得高分而得高分。必须与思想性相结合,与党中央与国家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在某种程度上讲,宁可让学生少搞些鹦鹉学舌的死记硬背,也要对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最后就是综合性,这是历史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综合性是指注重人文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系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他不仅要求我们注重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更要有意识地升华思想性人文性,真正发挥历史学科培养四有新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历史学科的四性,是我们历史老师们进行历史教学的红线,是我们历史教学的主旋律,也是我们的四大法宝。在此抛砖引玉,但愿把我们的历史教学真正搞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