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母亲走后就再也没有中秋节,团圆在我的心里渐渐淡漠下去。爱人提前一天约了父亲和阿姨,我通知了三弟,女儿通知了她最爱的小舅妈,就我们六个人,齐聚川口泡馍馆,给父亲点了他最爱吃的羊肉泡馍,配了八个小菜,安琪月饼和开口笑红石榴每人跟前一个,说说笑笑,其乐融融,一家人算是过了一个中秋节。
第二天是正式的中秋,我通知了张老板,他刚把店转出去,闲下来在朋友那里展示厨艺,图案、花样、名字都认人眼馋的不行,跟他商量好时间,李姐就去备料,我们把助理工作做好,已经十一点了,发位置给他。 大驾光临是一定要下楼亲自去迎接的。
他的出现是另一种风景线,终于看到职业、商务的他从前舞台上的形象。他收拾的格外精神,发哥的发型,酷毕了,西服颜色特别养眼,里面的T恤搭配时尚,上面有一匹金马的logo,牛气的皮带,品牌裤中缝一条线,显出身材的挺拔,西服上的优美暗纹立体图案都在告诉你,这是一个讲究的人,骑在电动车上如同骑在一匹马上,就像是从草原上而来,煞是威风凛凛。

与他一起来的还有橘子和香蕉,补了我们的水果空缺——冬枣、葡萄、核桃、苹果,稍事休息,垫了点月饼和水果,他就要走进厨房,先试刀,打磨工具,我们已按要求备好@了所要材料,他还带来了白胡椒粉、甜面酱和淀粉,也补了采购不全的空档,这是一个认真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敬业、执着的专业人士。
他喜欢这一行,酷爱艺术入口的色、香、味、形,当作品被扫荡干净时的成就感和荣耀感是美哒哒的,他陶醉着,享受着。我和李姐评价他的手艺简直是精品和绝品,摆在那儿,不忍动筷子,一动就破坏了那种陈列美。
他是一个内心要求完美的人,如果做得不合乎他的口感和标准,他宁肯倒掉重做,就是在这样的不停地报废中历练直至成功,我把它称作一种工匠精神。也是每一个手艺人必经之路,就像孙悟空进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直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为止。
跟他聊天不仅是物质、精神连同灵魂也一起文艺范儿,那种艺术的规格和品质,就像从部队上归来的点、线、面、体的统一执行,但他有柔韧度,不仅有钢筋铁骨的一面,还有侠骨柔肠的一面。

他的体格也像一个运动员的干将,有着军人身上的自律、自洁,他说他跟我讲了四次他的个人规划,但我似乎在方面超迟钝,竟然选择性的失忆,木得他直摇头,懒得搭理我。
也许是职业惯性,我关闭着与自己想法不一致的内容,删除着所有不同频的地方,永远吸取、学习并保留别人身上的正能量。他说我不了解他,我说十之一、二,但足以观一斑而知全豹。他不仅手艺上有工匠精神,做人、做事更有工匠精神。讲话永远不紧不慢,语言有条不紊,表达条理清晰。
他带团队外出活动,曾经背过一位身残志坚的女子,成为那位女子很幸运的一段往事,让她铭记了一生。就是这位姐姐的感恩和念念不忘才让我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去拜访这位当年的张老师,总感觉他身上有挖不完的矿产,他的世界里有富可敌国的宝石。

因为每个人的家庭、出身、思维、教育、经历、阅历、地域、来自的江湖、阶层不同,很多人成为了轴人,标签性“少数民族”——低头族,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而他跟孩子玩,全程放下,手机关机或静音,绝不被打扰,全神贯注陪孩子吃、喝、玩、乐,成为孩子的死党、铁杆兄弟、姊妹,与他们肝胆相照,生死相依,让朋友之间不得不为他内心的那种山水合一的纯粹点赞,敬畏他读天、读地、读自己的大我活法。
中秋佳节,十五的月亮,第一次在六年的红酒里醉红脸,打出三月的桃花腮,照亮了整个山谷,让我看到小河沟的浙江哥潇洒的背影,他的温州回眸,玉姐姐银铃般的笑声穿过了整个白桦林。他们都没走,一直在我的记忆里。
其实节日一直都在,是我们忽略了她——十五的月亮,今天她终于回到了我的心里,玲珑剔透。
楚丰华
2021.9.21
09:15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