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小萌
2021年9月21日 泰州晚报
“生活原本沉闷,但跑起来就有风。”
这么简单的真理,是哪个高人悟到的?佩服佩服!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其实最科学的是:生命在于“慢动”。掌握好节奏,不急不闹,不骄不躁……9秒98的百米速度,只能由苏炳添这样的大神来实现。咱们这些凡人,也就“一二,一二”,踏着自己的节奏。放心吧,我试过了,仍然有风。
1
出差回来。整理照片、发公众号什么的,整整忙了四天。今天彻底休闲。从昨晚十点睡到今天上午十点,不知有多少地球人有这种福分?中午和闺蜜去餐馆吃饭,连吃带打包,连晚饭都齐了,不知有多少地球人可以这么省心?回家后破天荒眯了一会觉,准备晚上再搜个电影看,不知有多少地球人能如此轻松?知足常乐,我对自己说。
2
一阵疾风骤雨过后,京城的天空如此绚烂。从郊区回家路上,用手机匆匆拍了几张。朋友圈里晒出的靓图已经太多了,本不想凑热闹。恰巧拍照时接到焦作日报摄影大咖赵耀东留言,暖暖的。于是一边晒图,一边写文吹捧这个可爱的胖子。三个多月前的河南四市之行,结识了当地一批热情率真的新闻人。一想到,河南遭遇的特大雨灾中他们的忘我和辛苦,就肃然起敬!
3
这顿早餐是不是太丰盛啦?燕麦片粥,小葱皮蛋豆腐,雪梨、冬枣,还有芹菜汁……这顿早餐是不是太古怪啦?如此搭配,估计各位“闻所未闻”。有道是:“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有时也可以小小地“从心所欲”。这后一句,是我说的。有人称之为“大射手的风格”。我明白,无非是这俩字:随意。
4
刚才无意中看了看好友李勇的朋友圈。发现最近几个月,这个很少发朋友圈的家伙,发的全部是我的散文和我的摄影作品。瞬间泪奔!谢谢你,我的朋友!谢谢你的赏识和推介。六年来,从你身上我学到很多。我在2019年8月11日发表在《北京晚报》的散文《把稳心中的道德律》中这样写道:“感谢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李勇让我重温了这句精辟到无与伦比的名言。李勇和我一起参加过两次活动。虽已人到中年,可是说起话来,脸上仍然挂着少年般憨憨纯纯、聪颖中略带狡黠的可爱微笑。”顺便说一句,这篇散文在今日头条获得了二十万+的阅读量。
李勇的回复很“主流”:“因为你的作品都是正能量,所以大胆发。”
5
现在的马誉炜将军,当年的某军区团级干部,是九十年代中期北京摄影发烧友中“官”最大的一个,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京城军界摄影爱好者之一。我曾在北京晚报整版整版地介绍多位佼佼者,其中就有马誉炜。
今天马将军请吃饭,叙旧感怀。他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北京晚报摄影部主任司马小萌老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摄影界颇有名气。她用稿堪称苛刻。稿子送去,接过来一看,立即表态:“这张行,拍得不错,可以用。”“这张不行,怎么拍的?拿回去!”就是这样干脆利索。每每从晚报送稿归来,我多有感慨:“用人制度也应该像《北京晚报》摄影部一样,铁面无私,全凭质量。”
6
随着《柳州晚报》转发我的散文《我的小姐妹们》,从南到北,从广西柳州到内蒙古呼和浩特,我的小姐妹们真的火遍半个中国了。以至于河南信阳小兄弟华唯嬉皮笑脸地问:“接下来你会写《我的小哥们儿》吗?俺提前报名,申请个小角色!”我笑答:“你没有故事啊!”小兄弟回复:“好吧,以后我注意弄出点动静来!”
7
望君秋安。南少林寺方丈常定,发来蔡少雄敬制的宣传图。图中人物就是他。常同学一改温文儒雅,大秀武功,其奔放,惊得司马老师差点眼镜掉下来!
这是飞天的节奏啊!俺留言:“离开地球啦?带上我!”常定回复:“哈哈,好势!”好势,闽南语,爽快答应的意思。现在轮到我:“哈哈,好势!”
8
中午吃得饱饱,晚餐没胃口。于是略过这一环,该睡就睡。没料到,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明白:饿的!
夜里十一点半爬起来,下包方便面,放个鸡蛋,吃块猪肉脯,外加两包酸奶……最后心满意足地躺下。怎么?还是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明白:撑的!
9
现在的人真实在,而且,特别爱用“多次”这词。例如,叫某作者写简历,常见这样写:“多次获某某协会、某某报社、某某地市三等奖”。我就纳闷了,你就不能偶尔得个一等奖二等奖之类?调侃完人家,突然觉得自己有点“不地道”。自黑一下。
10
天空是那么的蓝,气温是那么的爽。雨水也收敛了准备退场,疫情也控制住了不会猖狂……可是,可是,刚发现邻居开始装修了!说:“需四个月。”天哪,差点昏厥!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没有买了卖、卖了买,就不会有没完没了的装修。幸亏马上要出京了;恰巧江苏三个哥们邀我去转些日子。好极了,先摆脱掉震耳欲聋的噪音再说。
11
同学们都等急了吧?再过一周,摄影集就出来了。这里记录了你们去年的成绩,值得留名青史的成绩。作为策划和出版方,我无比自豪。
去年,人类历史上多么艰难的一年,我们携手走过;今年,人类历史上仍然艰难的一年,我们继续携手走过。庆幸人类是“打不死的小强”,庆幸我们生活在新中国……
作者简介
司马小萌近影
司马小萌,北京晚报高级记者。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曾出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十五年。在新闻摄影领域颇有建树,是国内新闻摄影公益平台的领军人物。如今“跨界”,在文字领域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