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饼的情思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到了,中秋明月怀乡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对于我来说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又是一种苦涩的追忆,更是一种对命运的叹息。如今的我已经深切地感悟到,对于每一个不同的人来说,中秋团圆都有着不同的意蕴。母亲健在时,我很少去关注八月十五的月亮,月有阴晴圆缺,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虽然爷爷在我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虽然父亲在我出生不到十个月的时候,就撒手西去了,我的心里一直是这样想的,家中的母亲就是那个圆圆的月亮,那个时候的我,从来不担心这个圆月会有缺损的一天。
从能够有记忆开始,直到母亲因病谢世的40多年时间里,不同年代的中秋,同样的月饼,我却吃出了不同人生滋味:童年时代的月饼,那是绝对的人间美食,只知道贪得无厌地吃,偷偷摸摸地吃,有时候会将母亲唯一留在中秋节吃的月饼也吃掉了,而母亲却没有半句责备;少年时代的月饼,吃出了农村孩子们所吃不到的高人一等,因为母亲在上海当保姆,中秋月饼是正宗上海杏花楼的“四大金刚”,那就是著名的豆沙、莲芸、五仁和椰蓉月饼;青年时代的月饼,虽然绝大多数仍旧是上海杏花楼的,但一样的月饼竟然吃出了更多的甜酸苦辣和深深的悲伤;壮年时代的月饼,虽然经济状况大有改善,但母亲回到了家乡,上海杏花楼月饼远离了我们,杂牌月饼进入了我的中秋,这个时段的月饼,不但味道差,而且不圆了、缺损了,因为没有了母亲的家,是不完整的。老年时代的月饼名目繁多,当然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今天虽然住得离上海更远了些,然而足不出户,上海杏花楼月饼可以快递到家,但是母亲走了,她带走了家里的那个圆,也带走了老牌的上海杏花楼月饼,留给我的是终生的愧疚和遗憾。
一轮圆月,给了我们无尽的解释:老人说,这是命运无情的年轮;男人说,这是一杯飘香四溢的陈酒;女人说,这是一泓清澈的甘泉;游子说,这是母亲满头的银发;恋人说,这是爱人明亮的笑靥;我说:“这圆月是一页洁白的信笺,写满了我对母亲的缅怀,那是一面闪亮的镜子,让我看到了母亲久违的身影 恍惚中我似乎又回到了孩童时代,旷野里的欢快追逐,河衅边的玩耍嬉闹,田埂间的蛙鸣虫啁,老屋后的清风蕤草,还有是那怎么也吃不够的中秋月饼和无处不在的母爱!”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至今我才真正读懂了诗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洒脱豪迈的中秋情怀,远去的母亲啊,儿在遥望中秋明月的时候,您是否也站在家中的场地上,抬头和我共赏这轮胶洁的中秋明月呢?
作者简介:江南布衣:一九七四年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吴江广电退休员工,喜欢业余涂鸦,从20世90年代起,曾在《经济早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以纤夫、微言和江南布衣等名发表过散文和述评,并偶有获奖。辍笔十六年后,重拾旧爱,从2018年末开始在【吴江通】、【方志苏州】和全国网络平台时有发文。北京市写作协会艺术促进会员,《中国乡村》杂志认证作家,第二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获得者。
主诵简介:银尘。多家平台主播,曾在军校从事教官和基层政治工作,组织策划多种文艺活动;现市政府机关工作,喜欢朗诵,音乐,运动。用声音表达真实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