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越秀山故事》征文选登:
我与越秀山游泳场
曾应枫

(后排中为作者曾应枫,与家人在越秀山游泳场的全家福)
《我的越秀山故事》这个征文勾起了我们老广州人的很多记忆。说起来,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最欢乐的时光,就是在越秀山的越秀公园度过的。越秀山是解放后建起的越秀公园,是我们广州人欢乐的场所,最喜欢去的地方。那里不仅有山,有五层楼,那里还有水,有越秀湖,有游泳场。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与越秀山游泳场的一些故事,那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
我从童年开始的记忆,最深印象的就是去越秀山游泳场游泳。那时大概是1956年,我上的是市教工幼儿园,幼儿园每一年都会带着我们去越秀山游泳池游泳。越秀山游泳池那时候建好不久,有三个游泳场,一个是娃娃池,一个是中级池,一个是高级池。我头次看见这么漂亮的游泳池,蓝天碧水呀,印象深刻极了。幼儿园老师带着我们一大帮孩子跑到娃娃池,一到那儿我们就高兴地跳下去,全个池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水花与欢叫。
我那时有点小聪明,也可以说小狡猾,那时谁也不会游泳,但是我向那些同学吹牛,“我会游泳。”同学们说,“你怎么会?这么小的池,水只到我们的膝盖上。”“你看着我游吧。”说着,我吸了口气,我真的就在那水里游起来,划着两条腿,像蛙泳般前行。“啊?!”“哇”!同学们惊叫起来:“你还真会蛙泳?!“我得意地笑了。其实我的两个手是撑在游泳池的池底,然后两个脚在水上划起来,就像蛙泳一样,蒙到人了。我们班上的同学都说,你看曾应枫会游泳了。后来我们幼儿园还在娃娃池拍了好几幅照片。我现在翻看那60多年前在越秀山游泳场的照片,是在娃娃池内,与 幼儿园同学的大合照,这些温馨的记忆像是说 “我那时会游泳啊”,其实我那时哪会呢。后来到了1958年我就上小学了,是在越秀区惠新西街小学。我上到了三四年级,老师问我们:“课外活动你们愿意报什么班?“
我马上说:“我去游泳班,去哪儿游泳?”“老师说:“去越秀山游泳场啊。”我很高兴,就跟着体育老师报了一个游泳班。这样我又可经常到越秀山游泳场了。那时的我,可以在中级游泳池游了。中级游泳池可比娃娃池大多了,好多了。那时候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不高,只要你不怕水,勇敢,就可以学。我那时学会了什么?我记得我当时很快学会了“浮冬瓜”。浮冬瓜,就两手抱膝,整个身子浮在水上。“哇”!那些同学说,“你浮得这么好,比比赛,看谁能浮得久。”我当然觉得行,浮了很久,我觉得浮冬瓜我是最棒,可是我来游泳班不是学浮冬瓜,要来学游泳,那真是要下功夫才能学好的。
老师看我样子,就说:“你就学蛙泳吧。”我学蛙泳是很笨的,学了好久老是喘气,动作不协调,呼吸上不来,但是我坚持每一周都要抽两节时间去游泳,周一周三下完课从惠福东路走路到越秀公园,路也是不近的。
当时我们小学游泳班有高年级学生,高年级有几个同学游得很好,我在那里认识了一个大姐姐,是比我高三届的孙姐,她待我特别好。我游得又慢又差,动作不协调,跟那些大姐姐没法比,她每次都鼓励我。更让我感到温暖的是,我们洗完头洗完澡时,她总会帮我把头发擦干,还帮我梳头。我没姐姐,妈妈整日忙工作,我印象中妈妈从来没有帮我梳过头,那个大姐姐的行为让我记了一辈子。这位大姐姐后来又成为我的中学同学,从小学游泳班到中学同学,后来又同去海南岛橡胶农场当知青, 我一直把她当作最亲的大姐,也是我最好的朋友。
现在我们都七十岁了,这次征文《我的越秀山的故事》,她在网上也看到了,她定居香港多年,认识的人更多,记的事更清楚,她说,你不记得了。当时我们游泳班还有好几个高年级的同学,有的游得可好了,有的还进了省体委专业游泳队。说着还把照片发来。我说这个还真不知道,她说你那时候还小,我们那些大同学要求可严格了,每周一三五下课后要去游泳,有些同学就在那里挑选进了市级的、省级的游泳队,有的还参加全运会。看罢,我很惭愧,相比起来我是最差的,当时我只能游上25米,不到20米就气喘吁吁了。但是在越秀山学游泳的经历就烙在我的心上。我从那时就发誓,我一定要学会游泳,后来,我们家离开了越秀区,搬到东山区去,我还坚持经常游泳。直到现在,游泳成了我一生最爱的运动。
所以一说到游泳,我就想起了越秀山游泳池,她给我很多温馨的快乐的时光。那时五六十年代,我的父母只要有空,周末就带我们三兄妹去越秀山游泳。游完泳我们总要吃点东西,吃什么呢?我最喜欢在小卖部买几个水泡饼,一分钱一个水泡饼,很小,但是发起水来很大,在那里有得卖,别的地方都没有,非常好吃,花5分钱买5个,还不舍得一下吃完,得慢慢地享受。那时候经济困难,但我们是快乐的。周日有父母带我们去游泳,就可以阔气一点,吃点其它的,甚至吃点粉条之类 。
那时候我们还照了好些相,我现在保留的最珍贵的老照片,就是在越秀山游泳池照的,一张就是幼儿园的娃娃池合照,还有一张是我父亲带着我们三兄妹在娃娃池的合影,那时候我弟弟读幼儿园,我是三年级,我哥是六年级,我们就在娃娃池上的一个鲤鱼喷水的地方照相。如今多年没去那了,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越秀山游泳池的记忆是永恒的,同学间的友情也是永恒的。
感谢“我的越秀山的故事”征文,使我寻回到我儿童时代的最温馨的记忆。谢谢大家。
2021年9月8日

【曾应枫简介】
曾应枫,女,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一级作家,历任三届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现任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欢迎投稿】
附:《我的越秀山故事》融媒征集启事
越秀公园是广州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以西汉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是广州历史文脉起点和岭南文化的集中代表,自元代以来一直是羊城八景之一。在越秀山上,有广州城标“五羊石像”,有岭南第一胜景“镇海楼”,有广州仅存的明代古城墙,有清代的四方炮台,有民国的“中山纪念碑”,有著名的越秀山体育场等等。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厚重,是广州历代著名的重要旅游胜地。为吸引更多的市民群众参与越秀山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与非遗保护,越秀公园特联合广东省文化学会、广东广播电视台城市之声、广东广播电视台声创融媒工作室、广东粤语语言艺术团等单位共同开展“我的越秀山故事”融媒征集活动,深入挖掘千年越秀山的魅力,展现大美羊城风采。
投稿方式
投稿作品应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大赛征稿邮箱:yxgyzw@126.com。邮件标题应注明“我的越秀山故事”字样,投稿作品正文后应附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联系电话等信息。
不方便使用电子邮箱的市民,也可将自己的作品寄送至:广州市解放北路988号越秀公园广州城市公园展览馆,请注明“我的越秀山故事”。
(详情请搜索相关征稿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