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水滴
今天,小水滴把笔尖转向河南卫辉最基层一位普普通通的村级文员。今年七月的天气脾气特躁,它把所有卫辉人平静的生活捯饬得极其糟糕。持续的超强降雨,考验着紧临卫河、共渠两条河流的前李良屯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抗洪的能力。面对卫辉城乡严峻的防汛形势,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涝灾害,一名年轻的女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抵御洪魔的生死搏击中。

卫河堤岸告急!急需救援!急需支持!前李社区便民群里、朋友圈内,她积极主动动员群众:“自带铁锹,赶快上大堤抢险,人民需要你们,为了全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让我们誓死保卫大堤,保卫我们的家园!”。群内共产党员和一大批志愿者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安危,逆行而上,全力投身到卫河大堤的保卫战中。在众多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的共产党员中,始终有一个不知疲倦的身影,忘我的工作,无私的奉献,抗洪大堤上她头带党员志愿者帽子,身穿党员志愿者服装,装沙袋,抬沙袋,像一只织布的梭子,来回奔波忙碌,她干起活来丝毫不亚于男同志。

7月26日,卫辉人的逃难日。7月27日,社区电力通讯中断。她和社区干部精心安置好群众转移后,带着孩子们周转到亲戚家。第二天,她带着孩子们去大街上购买生活物品时,听说邻近的学校里为灾民提供服务的学校食堂缺少志愿者,二话没说,赶赴食堂为受灾群众打饭洗碗。一不小心,她在洗碗时将右手中指卷到洗碗机里,瞬间鲜血顺着手指喷涌而出。在附近医院缝合手指的时候,随同的学校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都流下了心疼的泪水。十指连心疼啊!可她却一个劲儿自责自己:“我咋嫩笨哩,我咋嫩笨哩,这还咋干活?”
洪水逐渐褪去,遇难的群众又陆续回到家园。灾后重建家园以及辖区内万余名群众的安置补助统计工作,繁琐又繁重,成了摆在社区工作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她义无反顾,勇挑重担,顾不上食指疼痛,召集了几名志愿者,进行网格划分。没明没夜地超强度加班登记居民信息并及时上报。

她心里清楚,这是不仅仅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份群众的极大信任,一份不能遗漏一户的精准政策的落实,因为自己的辛劳,代表着党的政策的落地和对受灾群众传递温暖的具体体现。面对辖区面积大,居民多,前期无电、信号不好,居住环境不熟悉,逃难群众的部分未归等诸多不便,为了尽早在上级要求的时间节点内完成各项表格的精准填制上报,为保证辖区居民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党和政府极其有关部门的灾后补偿救助,她和其他志愿者们一道,一直星月为伴。为挤抢时间,晚饭常常就是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她手指受伤时,医生叮嘱她:“隔天一定要换药,现在是非常时期,以防伤口感染。”可是洪涝灾害当前,附近诊所都没营业,去卫辉市医院又怕人多耽搁时间。于是,前李良屯社区的同伴就成了她换药、清洗伤口、包扎的临时医生。

在工作中遇见受灾群众提出的问题,遇到群众焦虑的询问,她都不厌其烦的进行解释和心理疏导,极力平息受灾群众急躁的心绪,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平心静气给群众做好灾后相关政策的解读。连续的加班加点,腰酸背痛的她带着志愿者们硬是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登记辖区居民2000余户万余口人。前李社区居民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救灾物资,第一时间内得到政府救助,第一时间感受到党的温暖。她是一块增进干群关系,链接干群情感,增进干群关系融洽的铺路石。
一场灾难就是一张考卷,每一次考验,就是一次战斗,每一次战斗就会出现诸多英雄。前李社区的所有共产党员都是捍卫古城卫辉安然的英雄。当然,她也在其中。作为一名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巾帼不让须眉,逆行出征在抗洪抢险、重建家园的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一位村里小文员演绎着大情怀。她叫张天歌,前李良屯社区文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