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节思母
文/韩军岐(陕西扶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正是中秋佳节,万家团圆之时。我的两个孩子在外地,因工作和“疫情”,不能回家,寄回月饼和国外一些水果,送上他们满满的祝福和问候,一家人今年就这样过中秋节了。“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知怎么,我突然想起我的母亲,因为我的母亲去世还不到三年,有关母亲与中秋节的记忆便穿过时光的隧道隐隐约约闪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小时候,中秋节多数和国庆假连在一起的。那年正值秋收时节,母亲才四十多岁,她中等个子,白净的脸,留着短发,头上顶着一个浅蓝色的手帕,手帕加在两耳间,戴豁着两个发光的小耳环,手上戴着两个银镯子;端直的身材,走起路来,恰是一阵风而来,很是利索。中秋节的夜晚,她洗净双手,先在灶神前点上香火,点着蜡烛,那黄色豆点般的火苗闪烁着,同时照亮了满厨房,她双膝跪下,烧些黄纸,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然后,去土地堂,再点燃蜡烛,烧些纸钱。敬完家宅六神,便开始祭月了。

母亲端一个红漆四方盘子,上面摆些桃子、苹果、梨、香蕉、花生等,中间摆些月饼,这些往往是阴历十四前就准备好的。我和姐姐、弟弟、几个小侄子、小侄女跟在后面,馋欲顿生。淘气的侄子想吃,看见就伸手去拿,母亲急忙一挡,说:“娃,别急,等献完月亮再吃。”我看着那鲜桃,口水止不住往下流。母亲微笑着说:“等不及了,让月亮吃了咱们就吃。”
只见院子中央放着一个方凳子,母亲把盘子小心翼翼地放在凳子上,跪着,嘴里念念有词。然后母亲起身,领着我们进了屋子。在昏暗的油灯下,我们便坐在炕上,用手指头在白色的方格窗户纸上偷偷地戳了一个小洞,几个小脑袋拥挤在一起,脖子伸得老长,像鸭子似的,透过那小洞,抢着想看看月亮究竟是怎么吃鲜果的?
深邃的天空,挂着一轮圆月,皎洁的月光洒在院落,洒在屋顶上,月光穿过院中的枣树,筛下斑驳的阴影,铜钱大的亮点闪动着、跳跃着。秋风吹着树叶簌簌作响。姐姐说:“咱们静一点,看月亮怎么吃鲜果?”我们闭上门,眼睛一动不动盯着圆月,哪管大人们说话。

我早听母亲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很早以前,天空有十个太阳,烤得大地直冒烟,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实在生活不下去。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登上昆仑山,射下九个。后羿为百姓除了害,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手艺的人很多,有一个叫逢蒙的,为人奸诈贪婪。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昆仑山上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逢蒙听说嫦娥有仙药,趁后羿不在,想趁机去偷吃,结果被嫦娥发现,嫦娥自知阻止不了,便立刻吞下仙药,就飘飘悠悠地飞到了月亮广寒宫。月亮上有吴刚、玉兔,西河有个叫吴刚的因学仙有过,被罚到月亮上砍桂树,此树随砍随活......于是我就想着嫦娥看了仙果,闻到香味,一定会飘然下来,兜些水果又飞到月宫中去,给吴刚、玉兔分吃些吧。但等了半个晚上,还是等不到嫦娥下来,于是,母亲说:“嫦娥吃饱了,不下来了。”想必是千家万户,嫦娥也吃不过来吧。那时母亲就开门去院子端回盘子,给我们分着吃,我们高兴极了,那是非常有趣而开心的,那场景、香味儿仍记忆犹新。

后来,我逐渐长大了,对母亲的祭月感到好笑,但被她的虔诚所感动。每当读到唐李贺诗句,“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唐李商隐诗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我豁然不解,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不过一个美妙的传说而已,然而历代文人墨客却为此写下无数佳句。
母亲的祭月一直伴随着她的一生。
我还记得,在有了电的一个中秋节晚上,母亲祭完月亮后,门口拉着一个电灯,照得满院子通亮。玉米棒棒在院子堆成山,我们一家人围成一圈,开始剥包谷皮,“咯嚓咯嚓”声响彻院落,母亲给我们讲故事。她给我们讲王宝钏和薛平贵的故事。王丞相之女王宝钏不畏权势和贪图富贵,嫁给乞讨之人薛平贵。忍受一十八年苦难生活后终成眷属,过上幸福美满生活。后来,我在戏曲中看到是这样的故事。还有《木匠做官》《白蛇传》《铡美案》《游西湖》等。有时母亲还讲一个笑话《傻女子》,惹得我们前仰后合,一家人没有一丝睡意,一直干到十二点,剥了皮的包谷棒金黄堆叠如山,一排排、一行行,泛着金光,月亮缓缓向西移动,微微张开笑脸,也许也跟着我们听得入迷了吧。那时夜半凉风吹起,露水越来越多,我们赶紧添衣。还是父亲怕影响次日干活,就催促我们早点入睡……
我的母亲因家里穷,小时候只上了小学一年级,但她一生乐善好施,爱诵诗经,我真不知道她怎么懂的那么多,还能当上妇女队长?

母亲,儿想您了,您在天堂还好吧!
月亮已经偏西,万籁俱寂,人们进入了梦乡。母亲满头银发,微笑着款款走来,双手抚摸着伏案写作的儿子头发:“快睡吧,明天还要干活!”我立即伸开双臂去拥抱母亲,呼喊母亲。霎时,化作一股青烟腾空而去……不由我潸然泪下。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母亲,您一生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财富,但您那种坚强的信念,慈悲为怀、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必将激励您的儿女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韩军岐,男, 陕西扶风县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出生于1967年,现任牛家社区干部,《西府文学社》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扶风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有百余篇散文、诗歌发表于网络媒体。多次荣获各种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