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
作者:陈传贞
“你好长时间没发表文章了吧?”闲谈中朱方明老师向我问起。
“嗯,有段时间不写了,你怎么知道?”我接着又问。
“呵呵,应该说这几年来你发表的文章我都有,而且也都整理到一起了。
”“啊?”我感到很惊讶。
“你从羊里医院走后,听说你爱好上了文学,再后来还时不时发表在《鲁中晨刊》,随即我就订了这份报纸,这样不就时时看到了,真替你高兴。”话说间他已将书橱里一本厚厚的大书拿来掀翻,剪下的报纸一份份都夹在里面。
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湿润了,竟说不出话来,时光仿佛一下又回到了30多年前的羊里医院。

那时,我在方明老师的治疗室学习,由于家庭困难,吃饭都是父亲骑自行车从50多里路的家里送来,一般两星期左右一次,说真的,天天煎饼咸菜也有心焦的时候,于是我便咬牙拿出放了好久的一元钱买些白糖,回来卷煎饼,那个香啊……可好景不长,吃着吃着,开始反酸、嗳气,我知道这是伤胃了,当然也被方明老师发觉了,他就开始询问起来,我便如实相告了,听后他没吱声……
到了中午下班,他说让我跟着他,我说吃过饭了,他好像很生气,我也就不再言语,乖乖跟着。他骑了一辆大梁的金鹿牌自行车,因为我残疾,得先坐上车,他才能骑上。这下可有些难了,因为平常他都是抬腿从后面骑跨,现在又必须从前面,他推着车子,踩着踏板试了好几次,每次车子都歪抖着险些摔倒,我也急得出汗,好不容易才上去。

方明老师个子不算高,本来蹬起车来就很费力,如今又带上我更加吃力,经过一段高高矮矮的土路,他的腰弯得厉害,身子几乎趴在车把上,车子行驶得缓慢,我在后面干着急没办法。
终于到了一个那时应该说是繁华的大街上,人来人往,路的两边是一些商店,他停下车子,扶好了把让我下来,我一看是个油饼铺子,锅里正烙着一张圆圆的、大大的油饼,黄软软的,上面的葱花有的都显露出来,香气扑鼻,馋得让人直流口水……
“进去。”方明老师擦着满头的汗说。
“我……我……”我是想说我没钱。“油饼稀饭,两个人的!”他已向店主打招呼。
那油饼,一层层,热气腾腾,油而不腻,又香又酥,这也是我从小第一次吃这种买的油饼,所以感到新鲜和激动。看着我吃得那个带劲,他只是微微地笑了。
从此以后方明老师就不定期地带我去油饼铺,这无疑大大改善了我的生活,以致每当回想起来我都记忆犹新,他骑自行车带我行驶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

转眼离开羊里医院已经30多年了,不知整天忙的啥,与方明老师很少见面,即使见面也是匆匆几句客套话。如今,他早已退休,满头银发、满脸皱纹了,再也不能骑自行车带我去吃油饼了,我的心中突然感到一阵惘然……
看着为我剪下的一张张报纸,我终于忍不住流泪了。《鲁中晨刊》我都没舍得订过,发表的文章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而他为我收藏的不仅仅是作品,还是一片深情厚谊,一份关怀挂念,更是一种永远的期望。

陈传贞,莱芜区茶业口镇大山里的农民。九岁那年因外伤右小腿骨折,当时因为没钱治疗,就用土办法最后感染截肢。
由于经历过太多的艰难困苦,无奈之下喜欢上了写日记的习惯,长了也就向外投稿。文章先后在《文化乡镇》《鲁中晨刊》《赢源》等报刊杂志发表百于篇,也曾在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丛书中发表过多篇散文
山经,大山的心径,山路抒怀……2013年又开始学写歌词,先后制作了《掐花椒《美丽的峪门小学》《山沟沟》等40于首,并在当地广为流传,并得到好评。
投稿加微信zxq13910331606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