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9月12日 沙漠里的绿洲
在荒漠戈壁上,在强烈高温的阳光下,奔驰,奔驰。每到拐弯处,或是坎坷处,电视台的人就要拍一阵车队行进的画面。而许多有趣的场景,如跑了上百里路,发现一棵树、两匹骆驼,或者沙漠中蹲着一个巨大的啤酒瓶,这些东西在我看来颇有意思,他们却不拍。在生命罕见的地方,最有意味的当然是发现生命了。而电视台是没有什么策划的,半个字的文案也没有,完全是“胡逛”来了,所以只拍车队。后来才知道,他们出了若干万元,然后让台里的人,分若干批,参加“西部长征”,一批走一段路程。就是说,他们事实上是公费旅游,拍不拍片子,是无关紧要的。
过拜城县,东进五十公里,就到了克孜尔千佛洞。看来得首先描绘一下地形。整个南疆,基本由荒漠与戈壁组成,你不妨闭上眼睛,来一个想象——南疆犹如猪八戒那起伏不平的大肚皮。肚皮上难免一些皱褶,皱褶便是河流,或是流水干涸的河谷。皱褶里可能有水,于是就生长些毛毛草草。克孜尔千佛洞就在如此这般的一条皱褶里,在皱褶的崖壁上开凿出来的。开凿始于公元三世纪末,取材于佛教故事的壁画,达五千多平米,是研究新疆,特别是古龟兹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沙漠中的绿洲”,过去只从书本上和影视里间接地了解一些,今一旦身临其境,感受大不一样了。一走就是几百里,除了大戈壁上散布着一些刺猬似的骆驼草外,你是看不见一棵树、一点绿的。忽然,在遥远的天际处,发现一撮细微的绿绒——那就是绿洲!心里既亲切又担心,担心的是在如此浩大的高温世界里,那一点绿恐怕瞬间就被太阳舔了去!汽车飞跑半天,才接近那片绿。一头扑进绿,就像扑进巨大的原始森林,里边呀流水淙淙牛羊成群鸡鸭结队,自然是村庄甚或是城镇了。穿过这片绿洲,通常用不了一小时,一下子又恢复到进绿洲前的样子——除了头顶一颗暴君似的太阳,再也没有其他生命了。
这便是典型的新疆。它辽阔,缺水。一旦有水,则无比肥沃富庶,故而新疆是中国一个非常伟大的粮仓。由于日照充足,日夜温差大,又是上等的瓜果之乡。
圆月升起来时,我们赶到阿克苏。今天是中秋节。此等偏远之城,也是张灯结彩大吃月饼。袁西安嫌安排的住房没有档次,连澡也不能冲。就拉上我出门打车,换了一家叫“友谊宾馆”的去处。很好,不亚于内地五星级,一间房才120元。
登记后,出门看夜景。街道宽阔,灯火灿烂。有两个湖北籍小姐绕到我们面前拉话,一胖一瘦,玉环飞燕。体面地讲,小姐们也是来“西部大开发”的。抱歉,我俩未能让她俩“开发”。

选自《偶为霞客》——
安徽文艺出版社2019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