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馒头
段广亭(甘肃)

馒头是北方人的吃饭主食(北方一些少数民族不吃馒头),南方人一般不习惯吃馒头也不会做馒头。
馒头吃起来柔软醇甜,百吃不厌。虽说只有北方人吃馒头,但其做法工艺都各不相同,唯有甘肃陇东馒头在几乎整个北方制作工艺最为美观和多样化,这是因为陇东是周祖农耕文化发祥地,人们在几千年前就独有技术。陇东馒头与镇原京席同时在大明皇宫成为御膳之一。镇原民间酒席被一御史推荐给大清皇宫御膳房后,镇原民间一位老厨师便应诏入宫献艺给皇上做酒席,十三花,十初一,九魁的千变万化调做烹炒,五味生香的荤素热冷菜肴,吃的皇上喜在心头,馋在嘴里,金口一开御赐镇原酒席为京席,把菜谱厨艺留在皇宫成为御膳房的专有。同样,镇原馒头,也在老厨师皇宫献艺时被扬名成了香饽饽。几百年以来,陇东馒头一直以做工多样,细腻,独特流传至今,成为北方饮食行业和民间饭食精粹。陇东馒头制作很特殊,首先要用自己做的玉米或糜面搅成酵母,把酵母搅成捂严发酵后揉成面团放在太阳下晒干,之后收存起这些酵母,可以使用半年多,这种自制酵母菌块取名酵子。家家户户或者红白喜事蒸馒头时,必须先搅酵子,方法是取一块酵母菌块捏细成粉末,放在盆里,加入半温水(绝对不可用开水,这样会烫坏酵菌)泡化,再加入适量面粉搅成微硬糊状,盖严盆口放在热处让其发酵起来,这时,再往盆里加入所需量的面粉加少量水把面搅揉成较硬微软的面团,捂严盆口放到热处让发酵两小时,使盆里面团发酵至膨胀起来,有一种松软感。这时,把发酵的面团倒在案板上加入少量干面粉揉勻揉软。再用手揪成重量基本一致的小面块继续揉搓勻称,在揉捏成圆圆的馒头就可以放在笼屉里下锅去蒸了。揉馒头比较难,大小圆尖都是很精细的手功活,没有好的精湛技术,揉捏的馒头就大小不一,圆扁有别,直观不美。过去以探馒头为主,现在有捏花卷的,擀多层方块的,随意制作,各显手艺。唯有手艺差者把面团揉成圆柱状,用刀切成小块下锅去蒸,这种作法蒸出的馍不太醇甜,少了些揉搓工序。而现在虽说蒸馒头,但做到精工者已经不多,馒头吃起来味道就不怎么醇香。我也喜欢钻研饮食菜肴技术,更注重一些传统饮食制作继续。关于馒头面食的方法,从搅酵子,发面,揉面,揉馒头到下锅烧蒸,都必须掌握一系列技法,蒸出的馒头大小重量一致,馒头圆尖一致,醇甜柔软,给人一种直接的观感美和食欲香。现在很多人都懒惰不愿受麻烦去蒸馒头,喜欢去街道的蒸馍店买馒头吃。那里的馒头是用化学酵素和面再用拌面机加入其它添加剂蒸成,馒头不柔筋,也不美观,吃起来有一种霉菌味,我习惯说脚汗味,不好吃!尤其这种馒头放凉吃起来掉渣,也毫无醇香味。因此,经常习惯也喜欢吃地道的陇东手工馒头。也建议多挖掘陇东的饮食,特别面食传统加工制作工艺,把陇东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传统的往往也是少有的,少有的当然是独特的。馒头,北方人的主食,但陇东的馒头却是炫耀独特含有史闻的香饽饽,不可失去原本!



作者简介:段广亭,甘肃省镇原县人,曾为乡干部,后在杂志社为记者,记者站供职多年,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近万篇。文章朴实无华,接近地气,很受读者品味。《祁连文学》特约作家,《定远文学》编委,特约作家,现因病蜗居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