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城读书生活琐忆(11)
荣玉奇
十一、大串联之杭州
我们南下串联的第四站是杭州,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早就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那里一看,果然名不虚传。我们来到杭州,除了去一些大专院校参观学习外,当然不肯放弃去名胜西湖游览的机会。
西湖确实是一处十分美丽的旅游胜地,宋代的文学家苏东坡曾有这样的诗句赞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共有十大风景,这就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断桥残雪、南屏晚钟、曲院风荷、雷峰夕照。我们当时只看到了五六处景观,“雷峰夕照”是不可能看到了,因为雷峰塔已竟于1924年倒塌了,其它的象“南屏晚钟”、“双峰插云”、“曲院风荷”等不晓得在什么地方。
西湖上的风景,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苏堤”和“白堤”。“苏堤”是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州时修建的堤坝,长约三公里,纵贯西湖西部。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桥,古朴美观。堤的两侧多植花木,春季桃红柳绿,景色尤其动人。堤中有“苏堤春晓”,居“西湖十景”之首。当年苏东坡曾有诗赞这六座桥:“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山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白堤”又名“白沙堤”,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地方官时修建的,长约一公里,白居易曾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即指此处。我漫步在苏堤和白堤,不禁浮想联翩:封建时代,杭州的地方官,不知更换了多少任,为何只有苏东坡和白居易,懂得百姓疾苦,疏浚西湖河道,修筑堤坝,留下了千古美谈?可见他们不只是官员和诗人,关键是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思想境界,不然又如何解释呢?
西湖上的风景,除了前面提到的“十大风景”外,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这里的名人墓葬比较多。比如:岳飞墓、于谦墓、秋瑾墓、苏小小墓、章太炎墓、武松墓等。这些名人墓有“西湖三杰”和“浙江三侠”之说。“西湖三杰”是指岳飞、于谦、张仓水;“浙江三侠”是指”徐锡麟、秋瑾、陶成章。这些名人的事迹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生前轰轰烈烈,死后彪炳千秋,永远为后人所怀念。后人凭吊他们的墓茔,一股浩然正气会在心中油然升起。
为什么西湖周边名人墓这么多呢?我曾这样揣测:西湖以其山水甲天下,湖光山色的四季变化,吸引了历代文人雅士驻足于此。他们对酒当歌,吟诗作画,大诗人白居易的“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即为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正因为如此,这三面环山、层峦叠翠的西湖之滨,也成了历代名士的最后归宿。像西湖周边的孤山、丁家山、积庆山、三台山、灵隐山、凤凰山、栖霞嶺等处,留下了他们的长眠之处。他们埋骨的湖山之间,为自然西湖增添了文化内涵,他们与湖山同在,为湖山增色。这些坟、墓、碑、塔,加上亭、台、楼、阁,又构成了西湖自然景观之外的人文景观。正如如蔡元培先生,在其所撰的联语中所言:“圣湖风景得祠墓点缀差不寂寞……” 也许,这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共存共荣,正是西湖文化的底蕴之所在。
这些名人墓,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岳飞墓和苏小小墓,这两人都是死在杭州,葬在杭州,一男一女,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岳飞墓,又称岳坟、岳王庙,位于西湖区北山路80号,栖霞岭南麓,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地。墓的周围有石栏围护,石栏正面望柱上刻有“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一联。墓门的下边有四个铁铸的奸人像,反剪双手,跪在墓前,即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人。跪像的背后墓门上有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前有照壁,上嵌有明人洪珠书写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墓园照壁前南北两厢各有碑廊,陈列有历代的石碑共120多块。北廊陈列有岳飞的诗词、奏扎、手书、画像碑等,南廊是后人凭吊岳飞墓的诗词、祭文和重修墓的碑记。据说清代乾隆年间,秦桧的一位后人中了状元,一次他来到岳飞墓前,看到跪着的秦桧夫妇的铁像,羞愧难当,于是口占一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苏小小墓位于西泠桥畔,在西湖风景区内的景点中,苏小小墓的知名度很高,可谓家喻户晓。有诗写道:“湖山此地曾埋玉,岁月其人可铸金。”苏小小是南北朝时的南齐人,是钱塘一代名妓。她生于斯,长于斯,殁于斯,葬于斯,她的故事传诵至今。如今苏小小似乎已成西湖之美的代言人。清代一位文人周馥,凭吊了岳飞墓和苏小小墓,曾经写下这样诗句:“岳王坟上柏苍苍,苏小坟前几绿杨。儿女英雄各千古,多他裙屐热心香。”
另外在杭州,我们还来到当年毛泽东下榻过的刘庄参观。1954年年初,毛泽东带领一个宪法起草班子,在这里一住就是两个多月,起草了我国的第一部宪法。在杭州期间,除了起草宪法,毛泽东还专门邀请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捷沃西和驻华大使尤金到杭州会谈,介绍了中共党内和国内的一些情况。毛泽东个人在杭州的最大收获就是每天坚持爬山,几乎走遍了西湖附近的大小山峰。毛泽东生前多次来杭州视察,都会下榻刘庄。别看“刘庄”这个名字很土气很普通,实际上这里是西湖风景区最最著名的宾馆(现改名杭州西湖国宾馆)。刘庄坐落在西湖的西面,三面临湖、一面靠山,庭院面积约36万平方米,因环境优美,建筑精巧,陈设典雅而冠居西湖第一名园。百年来,刘庄有过辉煌,见证过历史、获得过新生。刘庄曾被我国第一代领导人视为“第二故乡”,也曾代表浙江人民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和外国元首以及四方宾客,获得了极高的荣誉。
参加工作后,我又有两次机会去杭州,分别是1995年和2003年。和当年的1966年,已经过去三十多年,我仍忘不了去西湖游览,发现和“文革”时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西湖变得更加妩媚多姿,令人喜爱。特别是那些名人墓葬,经过重新修缮,更具观赏性,有的地方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比如岳飞墓、秋瑾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