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聚雅阁文学 关注精彩

聚雅阁文学投稿邮箱:
553952083@qq.com
中秋时节吟诗忙
一一兼谈秋分节气
唐元龙/文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品。
……
这首诗是在小学阶段读到的郭沬若的名篇《天上的街市》。每当读到这首诗时,便让我回忆起60多年前那个中秋之夜的情景。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就读于九龙坡区(现为大渡口区)的马桑溪小学,老师指定我与同班的罗远卿、蒋志芳为一个自学小组。中秋节之夜,我们将学习场所搬到了学校的篮球场,一边背诵《天上的街市》,一边按照诗的意境寻找天上的对应点。一会儿这个说找到了银河,一会儿那个又说找到了牛郎织女星,但就是找不到天上的街市。最后,只好静下心来,等待天门开。

听老人们讲,8月15夜里幸福的人可以看到天门开,如果看到出来的是抬棺材的,你就会大吉大利,而如果是看到抬花轿的,那会流年不利。当时心有疑虑,但不敢问其原由。长大后才知道,这中间的奥妙在个“材”字,材通“财”也。
仅管那夜我们没有盼来天门开,但却让我们留下了童年的记忆。后来我们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教育岗位。罗远卿成了渝中区的小学教师,,我成了九龙坡区和南岸区的教育工作者,蒋志芳则远赴大凉山,加入了对少数民族播种文化的光荣队伍,现住西昌,安度晩年。说到西昌,有一个重庆与西昌的有趣故亊,那是我听一个工作在西昌的重庆人讲的。
传说开天劈地之初,天上有若干个大阳,他们名照一地。唯独重庆有两个太阳神,是兄妹俩。二人分工明确,哥哥白天上岗,妹妹晚间上岗。但有一天,兄妹俩忽发奇想,两人同时在白天上岗。这下可苦了重庆的老百姓,天气酷热难当,连草木也枯死了。这亊被后羿告上了天庭,哥哥受到警告,妹妹被眨到西昌。但从此以后,二人都吸取教训,尽职昼责。哥哥使尽全身力气,光耀渝州,但因用力过猛,使重庆成为了华夏旳火炉之城;而妹妹由于表现突出,使西昌城几乎夜夜青光万里,从而获得了月城的称号。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谁也沒有看到天门开,但却学到了许多天文知识,懂得了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中国古代四大祭祀节之一一,专为祭祀月神的华夏之节。其余三个是春分的祭日,夏至的祭地,冬至的祭天。祭月最早是定在秋分那一天,但有的秋分日并非月亮最圆的日子,与中国人希望团圆的心理不相符合,如今年的秋分就是农历8月17日,月亮已有稍许亏损。于是古人将中秋节改在了每一年农历8月15日这个月亮最圆最亮的日子。这也是笔者把中秋节摆在秋分节气一起写的缘故了。
秋分是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时间一般在公历9月22至24日之间当大阳达到黄经180度时,2021年秋分的交节时刻为9日23日(农历8月17日)的3:20:55 。
秋分又是我囯农业收获旳时节,各家各户都要喜庆丰收,因而囯家又把这一天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秋分节气的民俗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是尝新米吃秋菜喝鱼汤,民谚就有: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二是立蛋,自古就有“秋分到,蛋儿俏”之说。这多是对儿童预测平安。后来就被有些弄神捉鬼的人利用,用竖蛋之法来骗取钱财。但是竖蛋有两个前题条件的,其一必须是秋分这一天,因为秋分时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达到最好的年衡状态,鸡蛋不受引力的影响,可以竖起来。其二必须选新鲜的鸡蛋,因为鲜蛋蛋液饱满。如读者有兴趣,到时可以一试;三是拜月。北京还专门修建了月坛。据史料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立烧香,旦而焚之。”祭月时,女子都要跪拜,唯男子只肃立而不跪拜,这大略与古代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有关吧。
除北京月坛外,名地还有许多以月坛命名的建筑,如重庆开州新城郊外,有一小巧玲珑的公园,园中有湖,形如新月,被取名月坛公园,游玩后,我曾赋诗曰:
一弯新月降开州,
光耀银河映画楼。
碧水微波生雅趣,
湖边水鸟唱不休。
重庆彭水县摩围山上有个著名风景点叫飞云口,为了便于游客观赏变幻无穷的云,县里在此修了两座观景台,一为圆形,称日台。一为半圆形,称月台。我曾有诗赞曰:
日月空悬一字排,
摩围雾锁景观台。
欲看谷底桃园地,
还待春风啟幕来。
中秋节由于金风袅袅,秋高气爽,也正是诗人们外出会客、访友以及聚会游玩旳最佳时节,诗人们也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如唐朝诗人杜甫的: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和张九龄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皆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另外唐朝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以及皮日休旳《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均是后人喜欢的中秋诗。
我的后半生,也学写过一些中秋诗,第一首是与外孙女有关。2005年,我的外孙女果果才两岁多,中秋节这天,我告诉她,今天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等月亮出来了,外公就给你讲天狗偷月的故亊。那知那夜云层太厚,迟迟不见嫦娥的踪影,这可急坏了小果果。她不断地在客厅和阳台间跑来跑去,拉着我问:“外公,月亮好久出来吗?”那知,外孙女的一拉一问,却激发了我的灵感,提笔写成一绝:
雨阻嫦娥云满天,
黄花独自出窗前。
小儿吃罢鸡絲饼,
几次牵衣问月圆。

中秋赏月也曾激发我写诗的兴趣。那是我迁入新居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我将赏月的情景写成了一篇散文,现摘录其中一段:“……看,她来了,又大又圆的月亮冉冉升空了。她那银白色的光辉,倾刻便与地上的万家灯火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天人合一的美妙图画。那光,清纯柔和,洁白无瑕;那光,不避寒冷,不畏炎热;那光,坚韧顽强,若一时被乌云遮挡,仍会勇敢前行,直至冲破层层阻碍;那光,更可贵的是大公无私,不论高山或平原,东方或西方,穷人或富人,统统一视同仁,遍洒清光。”想着想着,不由思念起我的诗兄弟来,于是写了一首诗,发给他们:
渝州同好结诗缘,
曾记缙云诵雨烟。
今又中秋翘首望,
弟兄共话夜珠圆。
在旅途中过中秋还有诗吗?答曰:有。2008年,我参加中华诗词学会在常德市召开的全国诗教大会,正巧中秋节下午乘车出发。因重庆主城区下雨,当然见不到月亮。晚餐后我一个人倚窗而坐,颇有些节日的孤独感。忽然手机响了,是时任重庆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端诚发来的中秋诗:
以诗代月过中秋,
古圣今贤作伴游。
致电嫦娥休抱憾,
融云唱和也风流。

此时,火车已缓缓驶入酉阳车站,车窗外正是皓月当空,与重庆出发时的灰暗天空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心情为之一振,即以《中秋夜车过酉阳》为题依韵和端诚兄:
酉阳才过又金秋,
迎客清光遍楚州。
且把香茶当酒醉,
追天赏月过千丘。
在外地过中秋又是个什么滋味呢?2018年我出席全国第32届中华诗词研讨会暨汤显祖文化节,一日之间经历了打飞的、坐高铁、乘汽车等四次转换,终于在夜幕里抵达了浙江省遂昌县。一路上心中不断抱怨,为什么要选这样一个偏远的地方开会,又为什么偏偏选择中秋节报到?坐下来一了解才知道,这遂昌县虽是一个只有23万人口的小县,却有着厚重的历史和闪光的文化底蕴。400年前,一代廉史汤显祖在此县令任上写出了不朽名著《牡丹亭》,成了中国戏曲的顶尖之作,汤显祖本人也成了与莎士比亚齐各的世界文化名人。他所传授的“遂昌昆曲十番”已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随着了解的深入,我的心情才由阴转晴,有了不虚此行的感觉,这才想起赏月来。

步出酒店,已是更漏时分,但街道依旧灯火辉煌。公路对面是一条溪河,我倚栏搜寻,水中无月。抬头望天,灰朦朦的积云让人失望:怎么这里也和重庆一样,嫦娥跑那儿去了?正在此时,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琴声,触动了我吟诗的兴趣,遂就着街灯,草就《戊戌中秋夜遂昌闻曲有作》:
金风送柬五更行,
向晚才临古遂城。
亭外清溪难见月,
唯闻一曲牡丹迎。
可以当之无愧地说:中秋节,既是一个祭祀月神之节,又是一个庆祝丰收之节,还是一个收获诗歌之节。
2021年9日18-19日
写于重庆南坪


【作者简介】:
唐元龙,笔名荒田,男,汉族,1941年生,中共党员,原重庆市龙门浩职业高中常务副校长,现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重庆市诗词学会党支部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