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 建 中 古 诗 词 精 选 📖
(十一)
📝 读 史 有 感 📝
文/储建中
题记:近读些闲书,对南宋时朱熹和陈亮的“王霸之争”略有了解。也由生出一些感慨来。其实,这种争论在北宋时就有端绪。神宗问王安石帝王之术。神宗有倾向于唐,问:“太宗如何?”王安石直接而肯定地说:“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
程颢也有类似的话。在王氏和宋朝理学家的眼里,汉、唐的治世理念是“霸”道,而非“王”道。朱熹更有甚者说:“汉祖、唐宗贤于盗贼不远”。世事真有让人哈哈大笑的时候,有宋一代文弱,割地,偏安,称臣,其有如汉、唐的弘阔、强盛之象乎?
一
唐尚牡丹宋尚梅,
情怀已减实堪颓。
个中许有真滋味,
只是道来令费猜。
(唐人爱牡丹,宋人尚梅花,虽出于一种时尚,但究其这种心理品鉴的背后,还是有些深意的!唐人纵横大气,三教九流无所不包。而至宋则道貌岸然。不得志者往往又以清高自许。牡丹的“牡”字出律。)
二
王霸兴衰别样裁,
六朝残局又重来。
斯文道学假传圣,
礼束纲常究可哀。
(宋时理学家标榜“王道”,去“霸道”,原是有他们的用意的!他们抬出了一个“道统”,为自己立说找依据,这个“道统”上接尧、舜、禹,而后文、武、周、孔、孟,再到自己(理学)。因而“汉、唐”,自不在序中。)

三
文风可救武功过?
有宋一朝偏软多。
书也缠绵温似酒,
使人陶醉梦天河。
(有宋一朝:文弱。抑武重文,似是总结唐“藩镇之乱”的教训。但由此也带来了新的弊端。外御能力不强或就是其致命之处。辽、金的兴起莫不与此有关。有学者指出,“澶渊之盟”正是中华由盛而衰的节点。)
四
皇家气象穆和雍,
臣下优游仕女风。
一个钱塘苏小小,
满朝文武尽趋从。
(宋朝的皇亲皇族,都有艺术家的气质!宋徽宗书画都堪称一流,雍容华贵,世人莫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北宋一朝的风流蕴藉,虽为后人景仰,但哀哀处,却也有道个“阴盛阳衰”。苏小小虽为南朝人,但宋时人的追慕,集攒的诗文中想必决不可少。)
五
梅妻鹤子更何论,
疏影横斜处士门。
短寸难能量清世,
把玩终是使人昏。
(北宋时出了一个林和靖,对后世不知是幸事,还是非幸事!以我看来,这是寒士找不到出口的精神寄托。文雅,疏狂,清欢俱已成为文人的幽癖!难怪清龚自珍写了篇《病梅馆记》。)

六
寒士寒梅两不挨,
穷途且哭又何哀。
国如有难宜呼我,
且比蓬蒿劈当柴。
(人当哭就哭,当笑就笑,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也是一种境界!)
七
书生意气小当嗟,
残局图存只自哀。
野哭不能靖国难,
几人甘赴断头台。
(北宋的妥协,南宋的偏安也激起了当时人的义愤!更为后世留下了大量义愤填膺的诗文词作。国人的精神或也为之一振。但这种义愤,艾怨,却并没有对当时的时局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一个权臣当道,便足以改变一切。岳飞的死,其谁哀之?输与秋风草木凄。)
八
中华气脉自风流,
掳个昏君也莫愁。
只道几时输软骨,
今人或替古人羞。
(中国人自有的精神气质,驰骋纵横,义薄云霄。而宋儒来了个“存天理,灭人性”,且把“三纲五常”发挥到极至。真不知把人精神气度导向何处?有宋一代的衰微,且已看出弊端。然宋儒口中的孔子,决不是真实意义上的孔子!凿圆枘方,哀哀可及。)


✨ 作者简介 ✨
储建中,安徽潜山市黄岭村人,现就职于广德市政府机关。古典诗词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