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张家界
(旅行随笔)
(一 )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湘西人,因为我有解不开的情西情结。
年轻的时候去芷江修湘黔铁路,当文艺兵时路过凤凰,旅游去王村、张家界,总感觉亲切且熟悉,似曾相识。
但是我又确确实实是第一次去。这就奇怪了,莫非真的是上一辈子来过?
我爱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老先生仙狐鬼怪的篇章里有多文写到有人能记得上辈子的事。直看得我毛骨悚然。
但细想想又不奇怪。
我母亲是常德人,我是在常德出生的。父亲南下后在湘西剿过匪,而常德在大湘西的概念中属湘西,所以我顺理成章也是湘西人。
中秋节和家人来了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定为张家界。
在高速热市服务区,有介绍景区旅游住宿的咨询处,我问了黄石寨等地名。小姑娘说您一定来过。
我说,来多了。第一次来的时候你肯定没出生。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事。
小姑娘听得直咋舌,说现在可大不一样了。
我们住到了武陵源景区。下午还有点时间,就先去看看十里画廊。

受疫情影响,景区的人不是太多,购票乘车都无需排队,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6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年轻人也是半票。这能省下不少钱,也看出景区的不容易。
今年七月份那场突发在景区的疫情对张家界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许多的旅游爱好者深情地喊出:“张家界,我欠你一张门票!”
而今疫情缓解,张家界也深情地呼喚:“朋友,我终于盼来了您!”
我们住的这间民居条件不错,也不贵。清晨起来,可以远眺武陵源的群峰。
(此文为20日早上匆草所作。)
进入景区后,贝停车场空空旷旷,数十辆环保大巴整齐地停放着,游客却寥寥,不由感叹,又庆幸自己没有赶上排队看人头的拥挤旅游。
环保大巴在险峻陡峭的盘山公路上小心地行驶着,一路爬陡坡穿隧道,不停地鸣笛示警,与对面的来车擦身而过,很是惊险。
想想现在的条件真的是好得太多了。
三十多年前,我与邵阳团市委组织的一帮团干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路,什么基础设施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