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县最大的山神庙,位于大沟口水库下300米。是洛宁古老的庙会,也是洛宁、栾川、卢氏、宜阳、陕县古西五县的物资交流大会。人数最多时达二十万众。

山神庙坐落在大沟口涧河的西侧。现存后殿五间,正殿三间,东西廊房六间。硬山式砖木结构,五脊六兽,有花草龙吻叠脊,梁上有彩绘,距过庭南13.4米处有面南一座硬山式山门,山门上五脊六兽,檐下有单座斗拱,枋上浮雕凤凰花卉,额枋下有鸟兽草木雕。山门外南47米处有面阔三间硬山式戏楼一座,砖石台基,座南朝北,分上下两层,有花草叠脊和龙吻。该庙建筑雄伟,房脊高大,是一座保存比较好的清中期寺庙建筑。史书记载:“山神庙始建于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相传,在明时大沟口一带山里老虎、野狼成群,大白天就敢进村吃人,叼羊,甚至敢叼小孩。人们经过多次同虎狼搏斗,心想总不能不种庄稼,不干其它农活。所以大家合计后就 集资在这里建了山神庙,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请大戏两台,祈祷平安。随之成群的狼不见了,只有个别的野狼还有出没,人们说山神爷不管野狼。


还有种说法,是过去七里坪沟下大雨,涨大水,把下游各村的土地都刮走了。人们为了生活,保住土地,就在大沟口处建了山神庙,保佑人们的土地不再受害。大水每年涨,但山神庙临河却很平安。说山神庙下有龙王的避水珠,大水不敢冲山神庙。也保住了下游的土地,不论哪种说法都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美好向往。这里在历史上曾同少林寺有渊源,少林寺主持曾到此云游传过佛,在庙里有一块明代碑,就记述了这件事。

山神庙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个古老建筑群,是一个山水美丽的休闲度假胜地。

(附碑文)附件(1)
山神庙碑记(明代残碑)
为祀典於天神地示若日月星辰颧师雨师与社稷四歪兹群神之祭/为望祀然云玉帝湮兹宗歪山川编群神簇天子得以行之诸候惟祭其详/口口口有里得之祭山川皆未所宜祀也箫古人之祀惟晁其坛编无祀谓礼害/厝其及为之庙团之为像上望於帝昊天上帝至尊无上於圣人天子莫敢祀焉/不以玉皇金谢而妄之神祠宇之设且率士焉其非典甚穷至於山川神祠又何薪/居民材石器用之求新蒸芓茨之取药物山籍野敕之需箴於是出具有山农猎从/润泽生云雨为恩名也故山无神祠/即位二年忽群虎来入食山农畜牧且伤以人居恳募懿惟采有东山底村雷/群祈祷於山之神而虎患,以安遂谦建山神之庙於山之大沟口以为神报而/功德主募以期年而塑成山神之像配以土地之神,与所谓之山大王/年二月称民报祀大会五日筑祠宇之门庆演台榭略以完备/具列十余村居民布施者姓名与其村张君法者来请祀余嘉雷君嘱/福之意非世公歪塑之比虽庶民祭京山从有近於僣以较之/为之祀且策群来游一晚礼山灵之像并为之书石焉龙山侨/少林寺主持僧福常徒祥 徒孙珍 慧何





附碑文(2)
《弘扬民族文化》
县级文物保护重点建筑之山神庙,始于1466年至今五百年有余,历史悠久,光辉灿烂。历年三月十五日庙会,众人云集,商贾游客,工农学兵,戏班杂技,物交昌盛,繁荣热闹,景象其乐无穷。山神盛外,纷纷颂扬,叩拜圣明,各有所想。祈求圣德,有求有偿。蒙圣灵佑,永生难忘。文化古迹,世代传扬。保护古建筑,列入重点对象。因年久日长,历代帝相殿堂残破,待修重装。今仁人义士,慷慨解囊。集资募捐,重修殿堂。资金万余,施于庙上。今重修正殿、献殿、院墙、描梁画栋,彩色涂装,墨色壁画,老虎两墙。飞龙腾舞,耀舞咸扬,众人称颂,万古流芳。有诗为证,立下榜样。集资募捐修殿堂,积德行善福泽长。仁人义士为师表,留下芳名万代扬。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