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漫步西山八大处(9)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漫步西山八大处之九
关于西山八大处的传说有很多,如何破解这些历史之谜,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扰。今天我们就"大悲菩萨自传真像"的来历,同大家进行一下简单的交流。
我们注意到,在香界寺圆通宝殿前西侧是一方青石大碑,精雕梅鹿海马的方座之上,碑阳为"大悲菩萨自传真像";碑阴为"敬佛"二字。此二字大如斗口,庄严凝重,为康熙帝御笔。有关专家考证以为,"大悲菩萨自传真像"似为明代"大圆通寺"的旧碑。康熙十七年重修"圣感寺"时将碑阴铭文磨去,刊刻上"敬佛"两字。据有关资料介绍,"大悲菩萨自传真像",是典型的明代佛教雕塑艺术珍品,其艺术风格与北京法海寺的明代壁画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西山八大处
这幅菩萨雕像,系采用传统的阴刻平雕手法,线条流畅,气韵传神。此雕像头戴法冠,项佩璎珞,丰腮广额,双目微睁,唇续髭须,耳坠玉环,一派雍容华贵之气象。虽像侧刻有铭文"碑旧存于西山圣感寺"事迹,但却疑非清代之物。
不仅如此,该碑之侧尚镌一首行草诗文。其字体隽秀酣健,是清嘉庆帝之御笔。碑阳的佛像、碑阴的题字和碑侧的诗文不仅使这通碑身价倍增,也使得香界寺光彩照人,可以说是非同凡响的。
另外,如前所述,有关资料和寺僧传说,这块碑是康熙皇帝发现的:当年,康熙帝来香界寺礼佛,行至殿前忽然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眼前倏然浮现出观音菩萨音容,康熙大为惊诧,忙令僧众诵经礼忏,自己也连连念诵菩萨名号,好一阵才回过神来。随即命人在跪倒之地挖掘。结果挖出了这块碑,康熙更觉灵验,于是即兴挥毫恭书了"敬佛"二字,为表深受佛法感化,便又为寺院取名"圣感寺"。
(注:所有北京之行的参考资料、引用等均在最后章节中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