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备注:以下文中的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及采访者观点。
潜心星宿问苍穹
【本刊讯 宋今声 杨柳风报道】最近,我们在双辽一中附近的一所民宅里,拜访了一位经历非常奇特的孤寡老人,他终生未成家,用毕生精力,潜心星系运行研究,并且写出了一本书。他叫郝春生,今年79岁。
郝春生原籍是辽宁省辽阳县人。他出生不到一周岁时,因为家庭生活困难,便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先是随父母辗转搬迁到内蒙古突泉县,十年后,又返回辽阳老家。
郝春生在家乡勉强读了小学六年,16岁就辍学了。到辽阳打工3年以后,19岁时,全家“下放”到绥中永安乡砟窑沟生产队务农。后来,由于生活艰难,29岁那年,他扑奔一个叔伯姐夫,只身来到吉林省双辽县茂林乡日新村安家落户。说是“安家落户”,只不过有个稳定生活的地方罢了,在生产队的更房子里吃住,好歹也算有个“家”了。
郝春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其他兴趣嗜好,喜欢观察和研究天文星系运行天象。这个“爱好”,源于他读小学的时候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天文知识,说“地球围绕太阳转”。他想,自己天天在地上活动,也没有觉得“地球在转动”啊?于是他开始质疑。
郝春生在劳动之余,观察研究地球和太阳系内在与外在的关系。为了探求宇宙奥秘,他节衣缩食,买了许多关于天文星系知识的科普书籍,一边读书学习,掌握天文星系运行知识,一边根据自己的观察判断“地球围绕北斗星转”原理,并把观察下来的地球与星系运行走向,绘画成观察记录,先后画了一百多张图像、书写了四十多万字的观察笔记,前后对比,以证实自己的论断是正确的。进入壮年以后,郝春生更加痴迷观察研究天文星系研究,至于找对象成家立业,他从来不想。
村里人见了郝春生的怪异行为,都认为他精神不正常,但是,没有发现他任何其它不正当行为。无论外界怎么议论,郝春生在完成劳动任务的同时,一如既往地潜心于天文星系运行规律当中。每到天黑人静,只要是星空万里,他都要眼观天空、注视星系,观“天枢”“摇光”、看“开阳”“玉衡”,一直到深夜。
郝春生六十九岁那年,以“五保户”身份住进了茂林镇敬老院。吃住不犯愁了,他有了宽裕的时间投身于自己的事业,并在2010年末,写出了三十二万字的《观察星系运行路线手册》一书。全书共分十七章,前言后记,均由自己书写。
书稿完成以后,郝春生联系了许多家出版社,商谈出版事宜,最后,自费投资三万余元,于2011年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出版以后,郝春生带着自己的著作来到北京,把自己著作分别送给北京天文台、北京天文馆、清华大学和中国图书馆,各方的专家学者们对眼前的这个普通农民在不断打量的同时,对他的认准一门、潜心探索的执着精神,也纷纷表示钦佩。
郝春生出书了!消息传出以后,一些好奇者纷纷来到郝春生的住所看个究竟。郝春生对来访者一视同仁,在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研究成果的同时,把自己的著作分别赠送给大家。2012年,四川省成都天文爱好者彭大泽听说以后,开着车慕名来到双辽市茂林镇敬老院,找到郝春生交流天文星系观察体会,郝春生把自己的著作赠送给彭大泽一套。
现在,郝春生已经从茂林镇移居到双辽市里了,仍然享受五保户待遇。他的“科研成果”虽然没有得到国家权威部门认证和有关部门支持,但是,郝春生十分快乐惬意,他微笑着对我们说:“我写这本书,虽然没有在它身上得到一分钱,但是,我很有获得感,因为它是我人生心路追求的见证,也是我一生付出心血的成果。”
2021年9月9日
采访现场

采访结束,我们要求展示一下他的著作,并用手机给他拍照。郝春生愉快地答应了。

高手在民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