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城乡报》与【克勒文苑】同步刊发‼️

【克勒文苑】精品美文《山水在左 行吟在右》

■本文作者/邵天骏(系上海市浦东新区作家协会理事、秘书长)

邵天骏(中)与宗廷沼和倪辉祥(左右)先生一起合影
【克勒文苑】文评争鸣&精品散文→《山水在左 行吟在右》►读倪辉祥散文集《游踪拾影》■作者/邵天骏

▲【辉祥文库】小说卷《殊途恩怨》&散文卷《游踪拾影》倪辉祥著
【导读】:山水在左,行吟在右。优美的散文作品在散文集《游踪拾影》里可谓俯拾即是,也是倪辉祥40多年中写的游记散文的智慧结晶。书中的许多游记散文,通体灵透,风光无限,风情袒露,而又处处别出心裁,美文佳篇诗意凸显。诸多篇目山水相间,时光交错,阳光、月光和星光在进行三重奏,蓝天、白云和薄雾轻纱轻歌曼舞,风声、雨声和虫儿低鸣声如轻缓的音乐悄悄呢喃。远近交融的万物景象,皆使山水的颜色在不断地变幻着,组合成了各种绚美的图案。我惊叹他的笔下生辉,惊讶他的情感细腻,惊喜他的作品如此之多!
《游踪拾影》作者倪辉祥,早在1979年就被上海作协优选进上海小说创作的队伍中

并且还是被当作了郊县小说创作的重点对象进行培养的(▲采编的是【辉祥文库】作者倪辉祥先生本人的老照片)
【正文】:▼▼▼
千年行吟,多留下文人的佳篇,总是那么风采撩人;万年山水,常留有晶莹的玛瑙,总是那么百看不厌。明朝旅行家徐霞客对饱览山水始终怀有巨大热情,其中脍炙人口的诗句至今仍为许多人所津津乐道,《徐霞客游记》甚至还获得了“奇书”美誉。如今,游记散文已成为散文创作中的一大文化现象,人们沉浸其间,可以尽情触摸山水,没有去过的地方仿佛也有了“到此一游”的底气。不过,游记散文要想写得好,写得生动有趣,还是有很大难度的。诚然,倪辉祥的散文集《游踪拾影》,就给了人们眼睛一亮的点点惊喜。

此次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专门将倪辉祥散文卷《游踪拾影》列入了《辉祥文库》,另一部是小说卷《殊途恩怨》。倪辉祥主要是写长篇小说的,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散文领域取得的明显成就。在沪上许多图书馆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他的散文集如同他的中长篇小说作品一样,被摆放在了最为显眼的地方。这是一种巨大的荣誉,也是对他多栖作家身份的最大肯定!他的散文感人至深,优美流畅,细腻温婉,透着一股天然的美感,似乎每一个地方,每一处景物,每一道山水,都有缤纷欢快的灵动,都有大自然的种种神奇,从而赋予了散文天地里游踪拾影的多重影像。

散文的书写气质是有韵律的。游记散文《百步沙之恋》,描写的是一处典型的山水风景。有山有水的地方,风景一般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即使没有知名度的风景也还是一道不错的风景,何况又是在海岛普陀山呢!在倪辉祥的笔端下,这篇游记散文并没有通常的佛景描写,因为那样的写法实在是太多了,而是借景移步,步步成景,将特写的镜头瞄向了那海滩的绮丽,海浪汹涌而来的壮观,滩石接受海浪洗礼的从容,于是便引申出了百步沙的风情万种。百步沙相对于千步沙而言,显得更为精致独到。小巧玲珑之间,透露出的是山与水的尽情相拥,海天一色的梦幻色彩,还有沙滩的呢喃细语。

“百步沙的坡度平缓,沙细滩软。两边巨石耸立,护卫着这片给予游客清凉、快乐的沙滩浴场。远处的大海中,是一座座拔水而起的青山,像是给百步沙筑起的一道道天然屏障。” 倪辉祥对于百步沙的钟情,是因为它在山水中的位置非常独特。所处一隅,美景却有亦幻亦真的迷离色彩。巨石、大海、青山,周边的各种景物衬托出了百步沙的“小家碧玉”,既有巨石、青山的无私陪伴,又有大海、水气的日夜滋润,于是就有了百步沙的“独一无二”。游客尽可以在这里或与涌上岸的浪花嬉戏,或躺在长椅上安享遮阳伞下的清凉,或下海游泳与海水来一次“亲密接触”。百步沙之恋,果然是无法予以拒绝的。

倪辉祥的游记散文,从审美的气质来看,总是带有一种唯美耐读的成分,缤纷中不乏诗意的想象,隽秀里见证散文的华丽,是凸显散文之美、体现散文之魅、袒露散文之形、诠释散文之意的一种优雅形态,亦是散文创作如鱼得水的一个重要方面。也许,反映游记散文的优美性、山水性、行吟性,可以给人更多的感悟,甚至是近在眼前的“视觉”享受。有些感悟和享受,或“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然而正是这样的朦胧缥缈的意境,反而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欣赏效果,使散文的文体形式变得更加妙不可言。

散文的审美情趣是会溢出的。游记散文《荡舟采菱》,展现出的是一派江南水乡的美景。黑白、彩色画面的交替出现,让河浜塘湖及周边的地头野趣显得格外生动。菱角是立秋过后江南多见并已可收获的草本植物,根生泥下,叶浮水面,看上去就有一种质地的美感。荡舟采菱,画面感尤其强烈。一面是在水中行进着的小舟,上面坐着采菱人,给人充满了辛勤劳作的念想;一面是绿色菱蔓的予人寄托,光影浮现,采菱人淳朴的影像在此定格。但见水上间或泛起涟漪,水圈越来越大。采菱人的收获喜悦,使采菱不再显得那么枯燥乏味。

菱角的“茎、叶、果实较为特殊,纤长细巧的根须扎于淤泥中,细长的茎蔓完全沉浸在水中,唯独边缘有锯齿状的叶片在茎边长出,镶嵌成一只只菱盘漂浮在水面上”。倪辉祥善于散文的情景勾勒,善于细节描写,善于比喻拟人,这与他常年来的文学熏陶和素质修养有着很大关联。其间,“根须扎于淤泥”“锯齿状的叶片”“镶嵌成一只只菱盘”,诗意四处流淌,形态娇柔可爱,写实与写意共同编织成的经纬,呈现出诸多亮点。而详略有度,联想丰富,使独特的视野更具联想性、丰满性,审美情趣的溢出达到了非常充沛的地步。于是,也就有着非同一般的曼妙“风景”再现。

书中的许多游记散文,优美的文字打造了一路的精彩。其山水的镜像,似乎是透明的,似乎是半透明的,似乎又是朦朦胧胧的,又抑或是作家岁月沉淀的灵魂叙说,因而也就给山水与行吟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春夏秋冬的山水,景色是各不相同的,时光是最好的清晰脉络。《冰凌花》《有缘叶山岛》《乐山留影》《“枫”情万种》《震撼在冰川奇观之中》《在湄南河的游船上》《飞临大峡谷》等,山水相间,时光交错,阳光、月光和星光在进行三重奏,蓝天、白云和薄雾轻纱轻歌曼舞,风声、雨声和虫儿低鸣声如轻缓的音乐悄悄呢喃。远近交融的万物景象,皆使山水的颜色在不断地变幻着,组合成了各种绚美的图案。

山水在左,行吟在右。优美的散文作品在散文集《游踪拾影》里可谓俯拾即是,也是倪辉祥40多年中写的游记散文的智慧结晶。这部48万多字的散文,共有113篇之多,仅是他诸多散文作品里的很小一部分。他的游记散文,通体灵透,风光无限,风情袒露,而又处处别出心裁,美文佳篇诗意凸显。我惊叹他的笔下生辉,惊讶他的情感细腻,惊喜他的作品如此之多。在浦东,在上海乃至全国,倪辉祥的长篇小说和散文作品,都拥有大量的“粉丝”,受到人们的喜爱。

倪辉祥的先生书写浦东的《灿途》出版后影响空前
8月17日和19日,《劳动观察》和《劳动报》率先刊登了对他的采访文章:《写了近50年仍然写不完的浦东 作家倪辉祥将手稿捐给家乡,但故事还在继续》。

《学习强国》的“名家坊”,也在第一时间转载了这篇受到广泛关注的文章。(此美评刊发于今天的《东方城乡报》写作)


散文集《游踪拾影》作者倪辉祥先生简介:

倪辉祥先生照片
倪辉祥:上海浦东人,曾用笔名施也、景唐文等,是一位有着将近50年党龄的作家,也是浦东首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为上海第二幼儿师范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后辞职经商,现供职于上海安保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1978年在《上海文学》七月号上发表了处女作《大治河畔》,1981年5月在《上海文学》“上海青年作家小说专辑”中发表了短篇小说《芝麻绿豆官》等作品,已在文学园地耕耘了近40余载。期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近千篇散文随笔作品,又在担任《人民警察》杂志社“特邀记者”的数年中发表了中篇小说《“凶手”恋》与纪实作品《离婚专业户》等10余万字。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纪实文学等作品达600余万字。著有《七彩情缘》等3本中短篇小说集;《感悟是金》、《悠悠浦东情》、《游踪拾影》等10本散文集;评论集《妙笔生花》1本;长篇小说《钱途》、《金浦三部曲》(《恋情密码》、《苦恋无果》和《桑梓恋歌》)、《灿途》、《殊途恩怨》等8部,迄今为止,已出版小说、散文集等共计22部书作‼其中,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灿途》,被列为向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献礼的重点作品。创作的散文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各种书刊媒体选载。


倪辉祥先生的部分书作照片
>>>>>>>>>>>>>(END)
撰 稿:邵天骏
编 审:张凌清/treesea
本文撰稿人邵天骏先生简介简介▼:(照片)

邵天骏,出生于1957,系上海市浦东新区作家协会理事、秘书长,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副编审高级技术职称,《浦东作家》杂志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红枫》杂志编委会主任,某央企期刊原专职副主编。上海红枫读书会会长,上海铁沙诗社副秘书长。


【克勒文苑】精品美文|《山水在左 行吟在右》■作者/邵天骏
2021-09-17 20:24:13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浦江头条|【克勒文苑】◇浮世添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