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吹鼓吹诗论壇第四十六号

【2021第一回合散文詩競寫主題--植物】/優勝作品
〈芥菜罈子〉/李黎茗
「經過建國北路二段某巷的行人,記得打個暗號,喊出酸菜湯子」她說她就會送一份。初罈子開封,隨机結緣有什麼關係。反正你把我磨成了信手老妖。
離開越久,場景越是清晰,撥開寒冬的雪,一簑煙炊,起手式的醃罈子,燒水、築菜、塞緊,不留一點餘地,擠出舊年空氣,然後,等起散落四處的親情,友情,是富貴菜,是寒微菜,也是那個年代的悲歌。她練就一身本領。
父親的皺紋夾得死蚊子,如她嫁入夫家醃漬的酸罈子丘,左一層,又一層,一層一層又多少個年。是一日三餐的筷子戳,瘦了少年時。
又是年關近,菜園裡一丘大芥菜,老舊的洋伞馱起紛飛大雪。喃喃自語著。「我已醃不動了,你也不再是筷子戳。」
台灣诗人俱乐部副社长简评:
<芥菜罈子>寫得很深刻,是獲獎詩作中非常亮眼而感人的作品

被收録台灣这一代的文学艺术人文网站

台湾这一代的诗社长授冕

获台灣这一代的诗文
【每日一星】榮誉

〈瓶中的鳳梨頭〉/李黎茗
經過食道的下半身,不知你輪迴在哪個春?昨日的昨日彷彿在眼前,每年一次的被疼惜啊!固定在豐收季節流向我家,命運把你倆磕頭,在薄涼中持續長茧。
半截以水活的上身是性格,從内心底層浮現,粗曠的棱脈,向家庭延伸,做一個港口錨椿。
從遠岸泅渡來的我,鄉愁、職場、家庭,被煎成一碗苦瓜湯。
從中部快递來的你,堅韌、熱情、知足。被養成一株禪思。
你渴了,我為你澆澆水,我渴了,你為我解解手頭,在書房和陽台之間相守相惜,孤獨成性。彷彿正是你我這一生在新鄉的寫照。


個人簡歷:李黎茗,本名黎杏紅 江西武寧人,現居臺北。
著作《琉璃道香》、歌詞〈望鄉〉〈忘了吧〉。
2021中國第六屆《廬山西海穀雨詩會》優等奬
2021年穫得台灣《吹鼓吹詩論壇》散文詩優勝獎
2018年起被列入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高級文學研究員。中國海外鄉土風文學執行主編、漁民文化新詩週報總編輯。2019年入選CCTV央視禮賓書英雄榜。
作品散見《更生日報》《金門日報》《青年日報》《世界日報》《西海日報》《華文現代詩》《中國漢語世界文學雜誌》《百花雅集》《台客詩刊》《掌門詩學刊》《有荷文學雜誌》《人間魚詩刊》《葡萄園詩刊》《2020全球華人網路詩



聯合签发
【渔民文化艺术传媒职员表】
特邀顾问: 董芳群 水木年华
顾 问:蝶兒 邱东波(广州)
社 长:余景鸿(上海)
副社长:廖晓红(台北)
总编辑:李黎茗 (台灣) 副总编辑:三根
执行主编:黎婞黉 副主编:纪润友
总策划:刘广达 副总策划:刘万冠
副总策划:樊霽翔(美國)
广宣部部长:黎武生(深圳)
广宣部副部长:丁艳(新加坡) 洪维鸿(马來西亚)
广宣部委员: 庐山西海 追風 海涛 六毛
校對:張华 若愚 琉璃藜 飞鹰
责任编辑:李晉妤 吳晓莉
美宣编辑:筱魚 邱若曦
法律顾问:焦圣杰
赞助商:冠杰高尔夫(深圳)俱乐部
黑金传奇(台灣)姜糖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