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某中学家委会以为教室安装空调为由,强制家长“众筹”购买校方指定空调的事情引发舆论热议。一时间,发生在幼儿园、中小学家委会中的一些乱象引发不少家长共鸣。家委会到底是什么?家委会的作用是什么?事情都让家长做了,那学校负责什么?
“家委会主要功能是为班级服务,家长自愿报名。”一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向河南全媒体透露表示,她说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发起成立了家委会。

河南全媒体调查了解,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发布《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家长委员会组建,保障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工作实施有效监督。
《意见》明确,家长委员会应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职责,包括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帮助学校改进工作;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开展校外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志愿服务;向家长通报学校近期的重要工作和准备采取的重要举措,听取并转达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学校及时反映家长的意愿,听取并转达学校对家长的希望和要求,促进学校和家庭的相互理解等。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部分家委会的职责似乎已经变了味儿。众筹、送礼、控评……家委会已俨然变成后援会。
“之前教师节,家委会说给老师们买礼物,每个人收了200块”,“200块已经算少了,我们刚开学就交了1000块,说是统一采买文具、资料什么的”。在部分家委会里,“众筹”已然成为标配。
而众筹来的资金除了用于购买孩子们的学习用品外,还被用来支付各种活动费用、教室保洁费用、购买礼物等。在众多的支出中,最为人诟病的是为老师们购买礼物。家委会众筹来的资金多用来给老师送礼,一般会买鲜花或者锦旗。
虽说有不少家长在看到为学校组织捐款的时候,不少家长也是比较开心的,因为学生们能够在一个环境下上课,但是也有不少家长认为暗含了不少心思。有些家委会与部分老师一唱一和,让很多家长不得不交钱了事。

还有部分家长表示作为非家委会成员,已经成了学校的“杂工”—— 开学大扫除和学校卫生评比前的大扫除,去学校门口值交通勤,午睡值班,运动会拎水杯,撕卷子,装箱子,各种打扫卫生……“要不是疫情,不让进学校了,估计项目还会有增加。”让人不禁发问,那学校的职责在哪里?
有专家表示,“这样的家委会只是有家委会概念的假家委会。”“目前家委会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是因为是没有按照真正意义的家委会,选举家委会成员、独立开展家委会工作。”
家委会本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既向校方反映家长心声,又能发挥应有的服务和监督功能。家委会逐渐“走偏”,不仅会加剧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不信任,更会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在他们之中形成“攀比风”“等级思维”。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只有在教育互动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发挥出“1+1>2”的作用。在这一点,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该及时警醒,好好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