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君,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创作。诗,散文,小说均在《文学报》《上海文学》《北京文学》《劳动报》《都江堰》《新民晚报》等报刊发表。2003年北京文联出版社出版《行囊》诗集。2008年获上海市五一文化散文金奖。2008年获北京文学散文三等奖。2017年长篇小说《弄堂深处有人家》由丹飞传媒有限公司签订改偏电视剧的合同,2016年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诗集《魔都咖啡》。2017年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无法刹车》长篇小说。2020年12月获得苏州河公共艺术奖并将诗句镌刻于苏州河公共空间。2021年8月一首观舞剧《永不消失电波》的诗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推送。
导读:小说人物阿二挖空心思借钱还赌债的想法离奇与奇葩,其中有一个术字在起作用,这是心术不正,也叫图谋不轨,其意识的来源和出处,是小说所蕴含的空间思考,也是这篇小小说的故事和内涵的张力。
(以上为长篇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本,已签合同)
雷声后的大雨(小小说)
陈佩君
得知动迁消息,祁家老二再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就在她失眠的第七天,阿宁从老家来探望舅舅老祁。老祁早从老房子那儿搬出来,去了养老院。老祁见到外甥阿宁空空两手过来,并没有感到意外。不过,当阿宁无意中流露出几年前老二欠他钱的事至今也没有还上,老祁的耳朵里仿佛有虫子在叫似的,神经性耳鸣起来。
民间有一种说法,秋天打雷,遍地是贼。老祁望窗外一闪一闪的雷电,心里泛起阵阵嘀咕声。想当年,妹妹生病,是他拿出一笔住院垫资的费用,后来钱花完了人也没了,这笔钱再也没有追究,如今外甥却说老二欠了他的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老祁终于想开口说话,却被阿宁抢言,舅舅,这件事您不用管,这是我和老二之间的事。老祁似笑非笑,却把想要说的话硬生生地堵回去。既然不归我的事,为啥要被我晓得呢?这样的话咽在喉管里,却无法到胃肠里消化。
莫非老二赌博欠了债?老祁不敢猜下去。不知道为啥一想到老二赌博就会想会起过世的老伴。为了不让债主追到家里来,老伴把买墓地的钱给了老二。老祁纵横的老泪不知觉地夺眶而出。
雷声后的雨疯狂地下起来,下得老祁的心揪起来。当阿宁离开养老院之后,老祁取出智能手机,拨通老二的手机号,只闻铃声不见其音。这种现象是司空见惯的事。同样,老房子动迁的消息已经让老祁听出茧子。老祁没法凭空想象后面的日子。
然而,老二不能不趁着这个机会将脑子多转几个弯。她平时总把一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话挂在嘴边,这次遇见阿宁表哥,便把这句话作为“药引子”。阿宁则开门见山对老二说,如果你借我的钱是用来投资,投资失败我认了,但你事实上是用我的钱还你赌博的债,我不答应。
老二不假思索地反问阿宁,我们这里有动迁的风声了,如果我们“假结婚”,可谓一举二得的事,你愿意我用这个途径还你的本金和利息吗?阿宁的头突然“嗡”的一声像是被炸开了,目光里充满迟疑,这个主意怎么被你想出来的?
肥水没有外流,我老二眼光开阔,等到所有的事办妥,我们再离婚。老二边说着,脑子里边在设计宏伟蓝图,仿佛这个宏伟蓝图只手可握。阿宁再也没有声音,买了一张长途车票,准备回老家。
返程之际,正好电闪雷鸣,有风却没有雨。阿宁闭目养神,不知觉想起了小时候的情景,竟然没有想起返程前应该再到舅舅那儿打个招呼,却反让舅舅打电话给他,说雷声后有大雨,如果没有回家,先找个地躲一躲。阿宁一阵愕然,下意识地把目光朝向窗外。雷声过后下大雨,真的成为定局吗?
上图:作者陈佩君正在长篇小说《无法刹车》出版发行会上答谢。
【今音评论】
小说用术的反制效果令人生畏
这篇小小说998个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小小说创作,如今又见回潮的现象,是指小说的笔法与内容以及内涵的开拓认知,都有了划时代的意义,这个意义是指时代的发展,显然现在的情况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情况大不一样,于是要用大不一样的眼光与审美意识来对待这篇小小说。
评论题目有生畏两个字是从警示的角度,尤其以示弱的手法想引起更多的人注意投机取巧陷害善良忠人的事情发生。小说出镜只有三个人物,阿宁、老二和老祁。阿二以做生意为名向乡下的阿宁借钱去还赌债。宁问讯后来到城里询问蒙在鼓里的舅舅祁。祁的女儿阿二别出心裁想出与宁结婚为由,并以此来获得拆迁款,然后还给阿宁,阿宁有所触动,在犹豫之下买返程票回乡下。
舅舅打电话让阿宁躲一下,于是也就有了小说眼睛的安置,“舅舅打电话给他,说雷声后有大雨,如果没有回家,先找个地躲一躲。阿宁一阵愕然,下意识地把目光朝向窗外。雷声过后下大雨,真的成为定局吗?”
对这篇小说的张力与空间的认识有两点,一是文字铺排与点睛之间的关系,和诗歌创作的铺排与点题几乎一样,这也就给有志想朝小说发展的作者,提供了一股底气,只要按这样的思路与手法要求,也可以结构出一篇像样的小说,由此走向日益稀少的小说创作道路上去。
其实,这篇小说则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可以变通的思路。小说编辑如果不会写小说,只会看小说,那是编不好小说的。平时也发现,有些民间文学社从来没有写过小说的人也在当主编替作者审稿的现象,也像雨后春笋冒出来,不得不让人捏了一把汗。
二是这篇小说的启示在于如何认识亲情与友情上,对克服盲目的认亲和认友,敲响了一次警钟。警钟长鸣,现在社会上的警钟不少,关键是在鸣之后有否反应。尤其在利益面前,或者讲,在利益触手可摸的情况下,于是这篇小说折射了一个反映人性方面的趋利诱惑与本能接受的主动。
在计划经济况下,有体制保护,这方面的趋利意识和行为没有当下这么明显。而当下,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现实中,再来读这篇小说,也就有了它的实在性和可行性的一面。但是,小说刻画了一个颇有心计的阿二,采用了反制手法,也简称叫术,不但劝退了上门来要债的宁,甚至还让宁有了要躲起来的心理暗示与策划。
这是小说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和写小说与写故事有了根本上的区别,就是小说刻画人性,而故事只满足于讲故事而已,但是,小说又离不开故事的基础。像这样的现象,需要不止一次的认识与实践,才有可能将小说写得入门。
小说创作比诗歌难多了,这也是现在表象上的诗歌所谓繁荣,其实因为写小说太难和太苦的现象,已经吓退了一大批诗歌作者。因此,从时下看,写小说要比写诗歌牛气,这是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来衡量的。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王荣根,中华知青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曾获《上海文学》短篇小说奖赛二等奖,全国知青文学奖赛长篇小说一等奖。出版长篇小说15部,评论25部,中短篇小说、诗选各1部,合集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