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刘家宁(内蒙古)
推荐: 茹悦 (旅俄)
编辑: 海外华人文学
图片: 昵图网、百度

中秋·明月心
文/刘家宁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丰收盛宴,万家团圆。季节馈赠农历八月的一张“名片”——皎皎明月。有道是,月到中秋分外明,从古至今,月亮一直扮演着中秋节的主角。
月亮,陪伴你多少个漫漫长夜。他始终就在那里,你开心时,看月光皎洁,万般清秀。你伤心时看月光凄惨,苍白无颜。可他就在那里,从不曾离去,不舍不弃。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在万家灯火通明之时,皎洁的月光却极易诱发怀人之思。记得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以及李白曾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妇孺皆知的诗词,便是常年在外游子思乡的真实写照。曹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思得贤才。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则是跨越空间的怀人思绪了。
亦因月光引人深思,从古至今便多有诗人对月抒怀。李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东坡祈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问月诗中时常深韵哲理,寄托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思虑,寄物寓情,月何言哉?
月亮告知我们: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每件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晴有阴,有圆有缺。所以,当我们处于困境之时,明月会给你照亮前行的“夜”路,不要气馁,不要放弃,就像每月初月亮只是月牙的时候,慢慢来,总会到每月中旬迎来一轮满月。
诗曰:“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亘古如斯,古人照过的月亮,现在依然无私的照亮了我们,只是古月犹在,时人已逝!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月亮,将来仍会继续辉耀来者,但是将来的月亮,又何能照耀我们呢?时序的轮替,人事的无常,难怪诗人要寄月感怀了!

或谓:“月到中秋分外明,人生能度几中秋?”月亮缺了,又有再圆的时候;月亮暗了,又有再明的时候。可是,我们的人生去了,什么时候再来呢?所以,正如孟郊所言“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在青春少年时期,我们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古德说:“月圆月缺犹存月,本来无暗复何明?”月亮在我们看来,虽有月圆月缺,月明月暗,其实这是星球运转,以及月亮受到乌云障蔽使然,对月亮本身而言,并无圆缺明暗,它自始至终,都是明亮如故。
因此,吾人若能心如日月,尽管月圆月缺,月明月暗,但是月亮常在,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只要吾人心中有日月,所谓:“太阳挂高空,明月照心灵;我心有日月,何惧无光明?”
诗词里有一盏名为“月”的灯;
黑夜里有一束名为“光”的烛;
前路上有一股名为“正”的力;
世界上有一个名为“亮”的愿;
孤独,困苦,那又何妨?
月光正亮。

个人简介
刘家宁 男 就读于五原县第一中学2020级三班
现任五原县第一中学金葵诗社第五届社长、五原县第一中学团委学生会主席、五原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部纪检部部长
曾多次荣获校级优秀班干部以及县级优秀团员

投稿须知: 海外华人文学致力于华人文化交流,努力打造文学爱好者学习共进的平台。
1、只接受原创投稿。题材包括小说、散文、评论、格律诗、词、赋、现代诗。稿件内容健康,不涉及政治,不得抄袭,结构完整,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价值。来稿版权自负。若非首发原创的作品,请在投稿时注明!
2、投稿资料:包括原创文稿、作者简介(200字以里)、作者高清照片1张。
3、投稿:投稿后15天内未刊登,请自行处理稿件,恕不退稿。
4、凡已投稿及选稿作品,经审核后,编辑不再做修改。
5、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提供制作预览。
6.赞赏高于10元(含10元)70%返回作者,30%用于诗刊发展。10元以下不返回,用于诗刊发展。
投稿微信:ru243649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