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连载《恋情》(6)
作者:李志友
编辑制作:冰清


解杨军同志:几年前,你给我社写来了一封查找你失散多年的父母亲的信,根据你在信中提供的点滴线索,我们经过反复的查找核对,现已查明,你的父母亲在沈市军干所,请直接去信联系即可!谢杨军高兴地像个小孩子一样,边喊边跳,“找到了!找到了!我的爸爸、妈妈找到了!”那天晚上,解杨军兴奋的彻夜未眠。他爬在桌子上,含泪给二十多年素未谋面的亲生父母亲写了一封十几页的长信。诉说了他一桩桩一件件的坎坷遭遇,倾吐了陕北老乡们的养育之恩和他日思夜想,盼望早日见到父母亲的渴望心情。解杨军在信的结尾中写到:“爸爸妈妈,儿子为了继承你们二老的事业,我也参了军,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眼下儿子恨不得马上插上翅膀飞到你们身边,急盼爸爸妈妈的来信来电!”鸿雁捎书。几天之后,信送到了梅竹老人的手里,她看了看信皮上的地址,还以为是大儿子解成功的来信,可是当她拆开信一看,“爸爸妈妈:我是你们失散二十多年的儿子解杨军。”这一句话,让梅竹老人惊喜万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高兴的泪水夺眶而出,老人家流着眼泪,一口气读完了这封字字句句让她撕心裂肺,而又激动不已的长信。梅竹老人拿着小儿子的信,哆哆嗦嗦的来到老伴的遗像前说:“老解啊,你临走时交待的事,我已经办好了,咱的小儿子找到了。不过呀不是我找到的,是咱的小机灵鬼自己找回来的。不管怎说,儿子总算找到了,你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吃过晚饭,梅竹老人按照儿子在信中的约定,早早的就守候在电话机旁,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真是太巧了,两个儿子竟然在一个部队里。8点的钟声刚一响过,她就心急如焚地拨通了朝思暮想的宝贝儿子解杨军的电话。几天来,解杨军为了等妈妈的电话,晚上那儿都不去。妈妈打来的电话刚响了一声,解杨军便一把抓起了话筒,听到妈妈的“你是军儿吗?的声音后,解杨军答到:“妈妈,是我。”话音未落,母子俩便泣不成声,电话这头说:“妈妈,儿子想死你们啦!”电话那头“妈的宝贝儿呀,二十多年来,你无时不让妈妈牵肠挂肚。”娘俩以泪相伴,把多年来埋藏在心底的思亲话儿一骨脑的全都说了出来。过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母子俩才难舍难分的挂断了电话。解杨军在和妈妈的通话中,得知老连长解成功是自己的同胞兄长。挂了电话,他就健步如飞的跑到解成功的家里。一进门便叫了声:“大哥。”解成功接着叫了声:“弟弟。”哥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泪水湿透了他们的衣领。解杨军用哽噎的声音说:“来你们这里以前,我刚和咱妈通过电话,妈说你就是我的亲大哥。”解成功说:“咱妈刚才也给我来过电话了。”一家人围着解杨军问长问短,一直聊到深夜两点多。期间,大嫂子娄凤娟还给哥俩炒了几个菜,举杯庆贺了一下。解成功感慨地说:“奇迹,奇迹,这真是发生在咱们家的一桩特大奇迹!你我兄弟,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一块工作了好几年,亲如手足,可就是相识不相认。这下好了,明天咱们就向组织上请假,哥陪你去看咱们的老娘去。”“咱妈也是这个意思。” 解杨军接茬说。解杨军回到宿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拿起话筒本想给常媛媛打电话,可一看表快三点了,只好放下话筒。兴奋过度的他,觉睡不着,书看不下去,眼睁睁地熬到部队起床号响起,他马上拨通了常媛媛的电话:“媛媛,我有特别重要的事告诉你,今晚七点老地方见,不见不散。
”当晚,两人如约相见,解杨军一把拉住常媛媛的手,没等媛媛问,就一骨脑地把这几天发生的喜讯全都告诉了她。常媛媛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既感到意外,也为解杨军高兴,腼腆地说:“祝贺你!”解杨军说:“谢谢你,应该说为咱俩高兴才对!媛媛,我和大哥可能马上要去看望妈妈去,有什么事等我回来咱们再慢慢商量,那天晚上怪我太急,别往心里去。”媛媛点了点头,解杨军拉着常媛媛的手,一直把她送回宿舍。临别时说了句:“媛媛,我永远爱你!”第二天,部队首长听说了解杨军的事后,特批了哥俩的探亲假。兄弟二人当天就登上了飞往沈市的航班。透过机舱的窗口,看着窗外翻滚的朵朵白云,解家兄弟俩心旷神怡,谈笑风生。不知不觉,飞机缓缓地降落在沈市机场。哥俩走下飞机,急冲冲地向进港大厅走去。解成功老远就认出了老母亲在公务员的陪同下,焦急地等候在出口处。解杨军边走边向外张望,解成功向外指了指,告诉解杨军:“出口外面,戴眼镜的那就是咱妈。”梅竹老人在朝出口处走来的人群中搜寻着,突然发现两个并肩走来的军人,其中一个是她的大儿子成功,不用说,那个高个子,英俊的小伙子肯定就是她望眼欲穿的小儿子杨军。距离越来越近,解杨军挥了挥手,喊了声:“妈妈!”挤开人群,三步并作两步,扑向慈祥的妈妈的怀里,顿时,母子俩失声痛哭,引来不少人住足围观。当听说母子俩在战争年代失散二十多年,第一次团聚时,不少旅客热泪盈眶,鼓掌叫好,场面十分感人。回到家里,梅竹妈妈把解杨军紧紧地搂在怀里,向呵护婴儿一样,仔仔细细地端详着宝贝儿子,她摸着解杨军的脸庞说:“没错,是我的军儿。你刚出生,眼睛和鼻子就特别招人喜欢。你原来不叫杨军,妈妈给你起的名字叫杨梅。”“对,我小时候是叫杨梅,村里的孩子们都说我的名字是个女孩名,上学前,老村长陈伯伯就给我改名杨军。” 解杨军解释到。梅竹妈妈长叹了一声说:“军儿,这些年来,我和你死去的爸爸,作梦都在想着你。我们四处写信,打听你的下落,可是一封封书信都石沉大海。文化大革命中,你爸爸被造反派说成是隐藏在军内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戴高帽,坐喷气式飞机,把他整的死去活来。临终前,还念念不忘你,让我和你成功哥一定要想方设法把你找到,没有你,咱们这个家就是个不完整的家。如果你爸爸还健在,他看到你不知会有多高兴啊!”解杨军起身,走到爸爸的遗像前,双膝跪倒在地上,流着热泪说:“爸爸,儿子回来看您来了,怪我回来的太晚了,是儿子不孝啊!”哭着连磕几个响头。梅竹妈妈和解成功心疼地连忙把解杨军扶了起来,梅竹妈妈擦了擦解杨军脸上的泪痕说:“宝儿,别难过了,一切都过去了,咱应当高兴才对呀!”解成功故意错开话题说:“老娘,我还忘了告诉您了,咱杨军是我们部队的功臣模范,表现的可好啦!”“好,好!你们都好,老娘我也就放心了。”“对了,你看我这个当妈的,尽顾了高兴了,连军儿成没成家都没问。” 梅竹妈妈关切的说。 “别着急,我会尽快地给您老人家找个乘心如意的好儿媳。”“不急不行,你也不小了,该成个家了。”“好,一定照妈妈的嘱咐办。”一晃,哥俩的假期到了。
母子恋恋惜别,解杨军拥抱着妈妈,再三叮嘱说:“妈妈,一定要多多保重身体,您老人家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儿子每年都会回来看您的。”告别了老母亲,在返回部队的旅途中,解杨军向大哥讲述了他和常媛媛的暗恋之情。解成功说:“有眼力,那姑娘是不错。等回到部队后,大哥给你们当这个红娘。”回到部队后, 解杨军第一时和常媛媛约会,他把老母亲给的糖块亲手放进常媛媛的嘴里,详细地介绍了见到妈妈的情景,妈妈还让我给她找一个好儿媳呢,媛媛你不就是我现成的伴侣吗? 常媛媛一头扎进解杨军的怀抱里。“军哥,这些天我思来想去,觉得你说的对,我听你的。你不在的这些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咱俩穿着崭新的军装,举行了隆重而又热烈的婚礼,可把我给高兴坏了,醒来后原来是一场梦。”“別急,下次我带你这个俊媳妇去见老娘,让老人家再高兴一回。”说着,把那枚钻戒再一次的戴在媛媛的手上。解连长也为弟弟的婚事着急,迫不及待地把常干事约到家里,开门见山的说:“我弟弟杨军十分喜欢你,我看你们俩是天生的一双,地配的一对……”解成功的话还没有说完,常媛媛便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其实我,我也……哪天晚上,解杨军和常媛媛聊得特别投机,一直埋藏在心底的悄悄话,就像火山爆发似的涌了出来。两人携手拉开了他们坎坷而又漫长的恋爱序幕。解杨军送走了媛媛,他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明月,思绪万千。直到凌晨,才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是个周末,下班后,媛媛回到家里。吃完晚饭,妈妈问媛媛,你个人的事有没有个着落?媛媛顺水推舟地把和解杨军的事,试探性的告诉了父母亲。没想到父亲说:“人家是干部子弟,咱们是工人家庭,跟人家门不当户不对。” 母亲说:“他是外地入伍的,一旦转业就得回原籍,不行。” 父母亲一唱一和,坚决反对女儿和解杨军谈婚论嫁。尽管媛媛不断的解释,但是父母亲的态度很强硬,说破天也不成。自打跟父母亲谈崩以后,媛媛就很少回家。她的父亲对老伴说:“这倔丫头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看来光靠你我是说服不了她,这事得让部队的领导管她。”母亲说:“这倒也是个办法。”一个星期一的上午,媛媛的父母亲果真来到部队,找到了政治部的顾副主任,诉说了他们反对女儿媛媛和解杨军谈恋爱的事,恳求部队首长替他们作主。要不我们就三天两头的来找你们领导。在文化大革命中走马上任的顾副主任,正忙着应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那有心管这些锁碎小事。他把章河处长和符雁处长叫到办公室,指示二位处长:“分头找解杨军和媛媛谈话,讲明女方的父母亲找到部队来了,坚决反对这门婚事,要严肃的给他们指出,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让他们立即断绝恋爱关系。” 二位处长明知拆散这对自由恋爱的年轻人是没有道理,也不现实,但也要按首长的意图硬着头皮上。
这一来,解杨军和常媛媛可就遭殃了。当天晚上,章河处长就把解杨军叫到他的宿舍里,进行了长达6个小时的谈话。先是原原本本传达了顾主任的指示,接着就是一番长篇的大道理。最让解杨军不能信服的是,章处长说的那句“婚姻是自由,但人家父母亲不同意就不行。”解杨军据理反驳道:“婚姻自由,是宪法赋予恋爱双方的权利,任何人也无权剥夺。父母亲可以提供参考意见,但无权干涉子女的婚姻大事。如果子女的婚姻问题,非得父母亲说了算,那和旧社会的包办婚姻又有什么两样。我和常媛媛都是干部,完全是自由恋爱,这有什么错!”“就算你们没有错,人家父母亲不同意,这样会影响军民关系。再说了,如果你坚持这样做,首长一生气,让你转业或调到农场,对你有什么好处 。”章处长不断的给解杨军施压。章处长和解杨军的谈话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两点多钟,章处长理屈词穷未能说服了解杨军。口干舌燥的解杨军走出章处长的宿舍,拐弯进了洗脸间,抱住水龙头痛痛快快的喝了个够,没想到天亮后,患上了急性痢疾,住进了医院

作者简介】李志友 :出生在陕北的一个红军家庭。1963年参军,曾任团级宣传干部。1985年,转业到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负责对外宣传工作。六千余篇稿件,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晚报》等新闻媒体采用。80多篇获奖,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报告文学《破烂村的兴衰》获中央政法委员会和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的综合治理好新闻二等奖,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退休后,笔耕不止,2020年,获箐橙杯征文一等奖、2021年获梅园文社建党百年征文特等奖。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