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连载《恋情》(5)
作者:李志友
编辑制作:冰清


第二天,常媛媛应约来到警卫连釆访。她听了老连长对解杨军的详细介绍后,又在老连长的精心安排下,在连队的荣誉室里采访了解杨军。常干事走进荣誉室,被大大小小的奖状奖杯和锦旗所吸引,她绕着四周看了一遍,心里暗自赞叹,是英雄的连队培育出了像解杨军这样的英雄模范人物。老连长把正在操场上进行训练的解杨军叫回来。他一路小跑来到荣誉室门外,他整理了一下军容风纪,喊了声“报告。”这突如其来的报告声,让常干事不知所措,她连声说“快进来,快进来。”解杨军推门进屋后,很有礼貌的行了个军礼,然后坐在常干事的对面。常干事开门见山的自我介绍说:“我叫常媛媛,政治部宣传干事,去年军校毕业,来到咱们部队。”“咱们认识,昨天不是你给我戴的大红花吗!”“对、对、对,没错,是我给你戴的大红花。”常干事停顿了一下接着说:“解班长,刚才解连长向我介绍了你的情况,你是一个很优秀的班长。下面就请你把那天实弹投掷的经过,给我详细的谈谈。”开始解杨军还有点拘谨,“其实也没什么可谈的,谁碰上了都会那样做。”解杨军吞吞吐吐的说。在常干事的一再启发引导下,解杨军渐入佳境,他从头到尾的向常干事汇报了那天的实弹投掷的整个过程和在千钧一发之际时自己瞬间的想法。两人越谈越放松,采访在很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解班长,你入伍几年了?”“三年多了。”“老家是那里的?”“我的老家在陕北。”“你是陕北娃,哪咱们还是老乡呢!”“老乡!哪常干事是那里的?” “你就叫我媛媛吧!我是塬上的。”接着媛媛又说:“杨军,你如果不介意的话,我想问一下你家里还有什么人?”“我的父母亲参加陕北红军后,至今下落不明,只剩下我一个孤儿。”“哪你怎么不想办法找一找老人们呢?”“我写了无数封信,就连解放军报社我都给写过好几封信,恳求他们帮我找找失散多年的父母亲。可是苦于线索太少,一直没有回音。”常干事和解杨军谈得十分投机,这时广播里响起了下班的军号声,采访只好到此结束。
采访是结束了,但是常干事对这个红军后代的孤儿,产生了一种不知是爱慕,还是爱恋的情感,就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当天晚上,她就挑灯伏案,通宵达旦的赶写出一篇题为“手榴弹即将爆炸的瞬间---记解杨军舍生忘死掩护战友的英雄事迹”的通讯稿。没过几天,文章便刊登在本市的晚报上。“解班长的事迹登报了,快来看。”连里的战士们你争我夺的传阅着。晚上,警卫连还在读报的时间里,组织全连战士进行了学习讨论。在大练兵的活动中,掀起了学习解班长解杨军的热潮。国庆节前夕,连队扩编,解杨军被提拔为警卫连侦察排的排长。常媛媛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打电话向解杨军表示祝贺。同时,她暗暗地下决心,把初恋的宝,押在了她早已爱恋的解杨军的身上。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平素工作就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的解杨军,更是有股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力。他带领排里的战士们用毛泽东思想作统帅,一手抓军事技术,一手抓农副业生产。在侦察排的带动下,连里挖深井,引污水,浇菜地,饲养猪,连队不但实现了一年四季蔬菜、猪肉自给,而且逢年过节还免票平价向随军家属供应,缓解了家属们凭票吃肉的困难。自从解杨军提干后,常媛媛就琢磨着找个适当的机会约解杨军聊聊天。说来也巧,真可谓是天赐良机,常媛媛还没有主意时,机会悄然地来了。政治部决定抽调能写会画的骨干,筹备一个学先进赶先进的展览。常媛媛和解杨军双双入选,常媛媛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她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解杨军。在展览办公室里,常媛媛负责收集整理和撰写先进事迹材料,解杨军参加美术绘画。常媛媛在整理撰写事迹材料时,自然不会忘记解杨军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如何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把解杨军活学活用的闪光点挖深挖透,常媛媛一有机会就把解杨军抓来单练,在挖掘材料的同时,也不忘向解杨军吐露一点爱恋之情。在频繁的接触中,两个年轻的军官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在紧张的布置展览之余,两人有时漫步在营区的林荫小道上,有时一起出现在周末的舞会上。他们谈人生,说未来,共同的志向,使两颗赤热的心,在不知不觉中燃起了爱情的火花。常媛媛对解杨军体贴入微,她怕解杨军在连里吃不好早饭,就从机关食堂里买一点他最爱吃的茶蛋和烧饼带去。常媛媛喜欢吃零食,解杨军就把自己从上海带来的一直舍不得吃的一包大白兔奶糖偷偷地塞进常媛媛的书包里。两人相互关心着,爱护着,彼此的感情在不断地升温。一个周末,他俩相约到市里观看地方剧《梁秋燕》。在灰暗的舞台下,常媛媛和解杨军手牵着手,肩靠着肩,边看戏边说着悄悄话。随着剧中人秋燕的爱情故事的发展,两人也像进入剧情似的,情不自禁地第一次拥抱在了一起。两颗剧烈跳动的心,仿佛在无声地向对方诉说,我俩心心相印,永远也不分离。学先进赶先进的展览在部队展出后,反响强烈,不久被上级领导机关调到北京展出。常媛媛和解杨军以布展和解说员的双重身份,随展览组一起赶赴他们渴望已久的首都北京。
展览如期在机关大院展出,首长们审查参观后,评价很好,认为一个个鲜活的典型事迹很有教育意义,指示机关大院,五一节过后,安排干部、职工和家属参观。伟大的首都北京,处处是一派节日的景象。五一节的晚上,首长给远道而来的展览组送来了两张天安门观礼台上的票,康处长看出了常媛媛和解杨军的心思,特意安排他俩参加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节日的夜晚,天安门广场上灯火通明,彩旗飘扬,人山人海。联欢区一个接着一个,唱歌跳舞,鼓乐声声,令人目不暇接。天安门两侧的观礼台上,早已坐满了各民族的代表。晚上八点整,随着嘹亮的东方红乐曲的响起,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广场上一片沸腾,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解杨军和常媛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天晚上,解杨军和常媛媛一直沉醉在无比的幸福和喜悦之中。庆祝活动结束后,他俩仍然坐在观礼台上,不愿离去。他们没有乘坐汽车,而是选择了沿着宽敞的长安大街步行。此时此刻,两个年轻的军官除了幸福,就是激动。俩人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心里面有一肚子的话想说,可真不知说什么才好,他俩像小孩子似地,蹦蹦跳跳的把劲全都用在了紧紧拽着对方的手上,以此来传递彼此的爱。五一节过后,解杨军和常媛媛本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展览的解说中去,不料,突然接到首长的指示:因一场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治运动即将展开,一切都要服从于运动,为之让路。所以决定展览暂停,展板和展品存放在北京,参展人员立即返回部队。解杨军和常媛媛在归队的列车上,反复的揣摩着,猜测着中央要搞什么政治运动。次日清晨,无线电波里便传出了“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消息。”史无前例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四大,迅速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展开。没几天的功夫,大字报,大标语铺天盖地。办公楼,礼堂,食堂等,凡是能张贴大字报的公共场所,大字报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墙壁上,马路上到处刷满了黑体字的大标语,矛头直指所谓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常媛媛在政治部门工作,上进心强的她,哪能在政治运动中落伍,很快她就参加了一个红卫军团的群众组织,积极地撰写捍卫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大字报。可是由于大字报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又无实际行动,她所在的红卫军团被造反派扣上了铁杆保皇派的帽子。而常媛媛所在的红卫军团, 反观造反派组织是无政府主义。两派群众组织围绕着部队首长谁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先是指桑骂槐的进行大辩论,到后来,干脆扯开嗓门骂大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正确。一时间,紧张的政治空气,笼罩着部队营区的上空。双方僵持不下,造反派来了个先下手为强。
他们抢先给麻政委罗列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几大罪状,在广播里突然宣布,麻政委罪大恶极,造反派组织决定,撤销其职务,令其老实交待问题,随时接受革命造反派的批斗。解杨军听了造反派组织撤销了麻政委职务的决定,他怎么也想不通,联想到文化大革命以来造反派的所作所为,他对造反派产生了一种反感的情绪。昔日转战南北,身经百战的老首长,转眼怎么就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昨天还是无产阶级的中坚力量,今天怎么就成了牛鬼蛇神。过去是党委任命干部,如今群众组织就能撤销一个军级干部的职务……一连串的疑团,让解杨军百思不得其解。晚饭后,解杨军和常媛媛如约来到办公大楼的广场上,他俩看了几眼火药味十足的大字报,溜溜达达的来到他们幽会的老地方果园。两人依坐在静静的石椅上,谈论着对四大的看法。“杨军哥,造反派说我们是保皇派,我从根上就接受不了,那些被造反派说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曾经冒着枪林弹雨,舍生忘死的打江山,干革命,怎么可能会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呢?没错,他们也是人,在工作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但这和走资本主义道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你说对不对。”“没错,你说的太对了,我支持你。造反派的观点和他们所干的那些事,我打心眼里就反对,要我说,他们那是造无产阶级的反。媛媛,你放开手脚大胆地干吧,我永远是你的坚强后盾。”他俩聊的十分投机,不知不觉夜深了。两人紧紧地拥抱着,仰望着蓝蓝的天空,当头的明月,只有果园里显得是那么的宁静,他们真不知道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运动,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他们恋恋不舍地走出了果园。
六七月间,大批的红卫兵涌入北京,美名曰“取文化大革命的造反经。”常媛媛串联回到部队后,思想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动摇。联想到在北京的所见所闻,她独自思考着,人家守在党中央跟前,见多识广,他们都那么干,大方向应该不会错。如此看来,造反派的造反精神,符合时代的潮流。常媛媛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解杨军,解杨军对常媛媛思想上的急转弯,感到有些不安。他耐心的开导说:“媛媛,你不应该那样去想,我觉得你以前做的没错。别听风就是雨,遇事一定要三思而行,千万别感情用事,赶时髦。” “你说我感情用事,赶时髦。你是没见到北京的架势!”“我是没见到,但是不管北京也好,还是咱部队也罢,造反,那也要分清造谁的反,必须泾渭分明才是呀!”“有什么可分的,造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反,这是当前的大方向。你也别再劝我了,看来你我不是一条路线上的人,情不投意不合,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分道扬镳,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咱俩的恋爱关系到此一刀两断!”说完把一枚钻戒塞给谢杨军,没等谢杨军说话,便拂袖而去。解杨军借着月光,望着常媛媛渐渐远去的背影,手里攥着那枚沉甸甸的钻戒,无奈地回到了连队里。虽说是与解杨军分了手,但俩人毕竟有过一段山盟海誓的热恋。常媛媛躺在床上翻来复去无法入睡,她曾经深爱过的解杨军的形象,不时的从眼前闪过,她也真不知道自己走的这步棋是对还是错?怎样才能使常媛媛近快的回到自己身边,解杨军陷入了深思……一天晚上,解杨军闷闷不乐的,正想着怎么才能让媛媛尽快摆脱眼前的困境?文书小崔突然推门进来。“老排长,解放军报社给你来了一封信。”小崔说着把信递给了解杨军。“我也没给解放军报社投稿,他们怎么想起给我写信了。” 解杨军边说边不慌不忙地把信打开一看,一张解放军报社的信笺上写到:

作者简介】李志友 :出生在陕北的一个红军家庭。1963年参军,曾任团级宣传干部。1985年,转业到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负责对外宣传工作。六千余篇稿件,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晚报》等新闻媒体采用。80多篇获奖,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报告文学《破烂村的兴衰》获中央政法委员会和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的综合治理好新闻二等奖,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退休后,笔耕不止,2020年,获箐橙杯征文一等奖、2021年获梅园文社建党百年征文特等奖。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