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情》(3)
作者:李志友
编辑制作:冰清

杨军沉受着心灵上的巨大打击,身体日渐消瘦,郭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对杨军更加关怀备至。中午把杨军留下来一块吃饭,吃完饭又给他补前一段落下的课程。有时老师改善一下伙食,也要找个借口把杨军留下来一起吃。在郭老师的精心照料下,杨军的身体和学习恢复的很快。但老校长还是放心不下,魏乡长委托他到镇子上去筹建中学,临走时,还特意来到学校看了看杨军,陈校长语重心长的对杨军说:“孩子,争口气,伯伯在中学里等着你。”“嗯!嗯!”杨军点头应允。十几天过去了,杨丽花被洪水冲走的噩耗,渐渐地平静了下来。一天上午,杨丽花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骨,摇摇晃晃地突然回到村里,这一爆炸性的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杨主任没死,回来了!”乡亲们相互传送着,蜂拥而至的来到杨主任家,只见她搂着杨军激动的泣不成声。过了好大一会儿,杨军擦了擦眼泪,高兴地说:“妈妈,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没想到你突然回来了。
”说罢,紧紧地搂着妈妈不松手。杨丽花抚摸着杨军的头,用受伤后嘶哑的嗓音说:“孩子,妈也以为见不到你和村里的乡亲们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那天的雨实在是太大了,我在虎石岩下躲雨,一个大浪把我捲在洪水中,接着又是一个大浪,我被翻出水面,眼前一棵大树从我身边顺水而下,我一把抓住大树死死地抱住不放,一会被水淹没,一会又浮出水面,借助洪水的浮力,我咬牙在洪水中挣扎着。不知道飘流了多久,也不知道飘流到了什么地方,只看到天空露出了魚肚,在一个水流缓急的岸边,不少人在打捞洪水中的木材。浪花将大树冲向岸边一个拐弯处,人们争先打捞,突然有人大喊,‘树上有人,快救人。’我被几个好心人救上了岸,浑身没有一点力气,躺在地上。老乡们顾不上打捞河里的东西,把我抬到一个姓郝的医生家抢救。几天来,在郝医生的精心治疗和照顾下,我终于死里逃生。”听到这里,挤满窑洞的乡亲们,情不自禁地鼓掌叫好。

经过这次磨难,过早成熟的杨军更加懂事。下午不上课,他就和晓燕姐姐一起去放马。星期天,他就约着小伙伴们去山里给马割草。小伙伴们还都爱听他的话,上到山上后,他跳到一个土台上,故作正经地说:“同学们好!解散以后各自分头去砍草。但是有一条千万别忘了,那就是天黑以前,在老地方---沙坡上见!”小伙伴们心领神会,挥舞着手中的镰刀,齐声吆喝着向四面八方散去。夕阳西下,杨军的小伙伴们背着割来的青草,陆陆续续地赶到老地方。顿时间,沙坡上成了他们的天下。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各显神通,有翻跟斗的、有摔跤的、还有抱着双膝玩驴打滚的……沙坡成了他们野外的最好娱乐场。每次最后一个节目就是集体倒立,谁倒立的时间长,谁就第一个走在回家的路上,其余的依次一字形排开,浩浩荡荡地回到村里。学校放了寒假,杨军也不闲着,经常跟着村里放羊的叔叔大伯上山砍柴。有一天,他跟放羊的陈大叔到后梁山上砍柴。砍着,砍着,忽然听到对面山上放羊的人大声喊叫着“后梁山那边有狼!后梁山那边有狼!……”起初,杨军还以为是放羊的在开玩笑,但他还是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下,这一看把杨军吓的魂飞魄散,南边还真有两只大狼,伏着地面偷偷地向北边的羊群靠近。夹在中间的杨军,吓得扔下手里的柴禾,向陈大叔的羊群跑去。杨军这一跑暴露了目标,两只恶狼纵身向北窜来。杨军边跑边回头看,眼看恶狼离他越来越近,他灵机一动,转身跳进路旁的一个山水洞,两只恶狼直奔羊群而去。不一会,惊魂未定的杨军就听到北边陈大叔他们追打恶狼的喊叫声和牧羊狗的嘶叫声,杨军赶紧爬出山水洞,一起追打恶狼。一番搏斗后,两只恶狼被打得狼狈而逃,大伙急忙把冲散的羊群赶在一起,经过清数,一只也没少。杨军连砍好的柴禾都没顾得上要,和陈大叔他们一起赶着羊群回了家。那天晚上,杨军饭没有吃饱,觉没有睡好,就连晚上作梦都喊了好几次“狼!快打狼!”打哪以后,无论杨军怎么说,杨妈妈再也不让他上山砍柴去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杨军胜利地结束了小学生活,13岁的那年,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学。杨军背着行李第一次迈进中学的大门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排崭新的窑洞,窑洞前面是一栋栋用青砖砌成的宽敞明亮的大教室,平整的操场上有篮球架、排球网、跳箱、木马……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杨军走到教室跟前,不少同学围在那里不知道在看什么。他停住脚仔细一看,学习园地的栏里,贴着几张大红纸,上面公示着被录取新生的全部名字和分数。正当杨军寻找自已的名字时,旁边的一位女生惊讶的说:“呀!排在第一名的杨军比最后一名的成绩多一百多分,真不简单。”她的话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杨军这个名字无意中被不少人记住。苦难的遭遇,磨练了杨军争强好胜的品格。入学后,他编到了乙班,因为入学考试的分数比较高,在班主任张忠的倡导下,全班同学一致选举杨军为班长。责任心特别强的杨军,不但学习刻苦,而且还积极主动地配合班主任抓班里的学习,组织开展适合青年学生的各种活动。期末考试结束后,杨军所在班的总成绩,排在全年级4个班的首位,他个人的成绩也名列第一。杨军的表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第二年被选上了学生会的主席,他除了要抓班上的学习外,业余时间还要管全校的文娱、体育活动。能歌善舞的杨军,在《苦菜花》里演过娟子她爸,《花儿与少年》的舞蹈中扮演过少年,在全县中学生运动会上,为母校夺得体操跳马的第一名。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全年级四个班的前两名。丁班的文体委员马秀秀,在跳《花儿与少年》时暗暗地爱上了容貌得体,为人正直,样样拔尖的杨军。一有空就主动接触杨军,她向杨军探讨如何搞好学校的业余文化生活,她请教杨军怎样才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在言谈话语中,姿容温雅,长像出众的马秀秀流露出对杨军的爱恋之情。过于专注学习而又单纯的杨军,虽然对马秀秀同学也颇有好感,但没有理会马秀秀的情感,他也根本就没有往那方面去想。可是,多情的马秀秀一直把这份情意深深地珍藏在心底。心想,一旦时机成熟,我会亲自捅破这张窗户纸的。看着茁壮成长的杨军,时任校长的陈全,心情无比欣慰。一天,上晚自习的时候,他把杨军叫到办公室里聊天。“杨军,你今年多大啦?”“17岁。”“你马上要毕业了,有什么打算吗?”“还没考虑好。”“有时间该考虑考虑了。
我今天找你,是想告诉你一件事。我看着你生,看着你长,你只知道你苦,但是你真正的身世你至今也不清楚。陈伯伯我瞒了你17年,如今你也长大了,这件事也该告诉你了。杨妈妈并不是你的亲生母亲,你的亲生父母是两个红军战士,你爸爸姓解,是个政委。你妈妈叫梅竹,是个医生。那年部队打仗,路过咱壁口村,你妈妈生下你十几天后,给你起了个名字叫杨梅,把你托付给杨妈妈就追赶大部队去了,从此,音信全无。这些年,是你杨妈妈和刘奶妈把你拉扯大的呀!……”陈全校长一五一十地把整个经过如实的告诉了杨军。杨军越听脑子越乱,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更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陈校长见杨军的神情有些恍惚,接着说到:“孩子,这一切都是真的,这几年,学校一直把你当红军的后代看,才让你享受着甲等助学金的待遇。”爷俩一直聊到深夜。杨军走出校长办公室,借着月光回到集体宿舍。这天晚上,他连衣服都没有脱,把被子蒙在头上,躺在炕上怎么也无法入睡。往事一幕幕地从眼前闪过,他为自己的坎坷遭遇伤心难过,更为自己的亲生父母是个红军战士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失去音信的父母亲而担心焦虑。伤心、自豪、担心的泪水,一遍又一遍地浸湿了他的被头。红军的后代,这一令人羡慕的称谓,杨军没有向任何人吐露,只是默默地把他作为自己前进的一种潜在动力。在一篇“我的理想”的命题作文中,杨军在最后一段中写到:我的爸爸、妈妈,为了革命,为了他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忍痛割爱,舍弃了他们刚刚出生的亲生骨肉---我,义无反顾的浴血奋战在疆场上,时至今日,他们是死是活不得而知。作为他们的后代,我别无选择,接过父辈手中的钢枪,做一名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踏着他们的足迹,完成他们未尽的业绩。为捍卫我们的母亲---祖国,我愿日夜守护在边陲,无怨无悔的奉献出自己的青春!杨军文章写得好,字写得也漂亮,教导处有时忙不过来,就抓杨军的公差,让他刻腊板,编写校刊。久而久之,教导处的温主任看上了这个苗红根正的年轻小伙。毕业考试前夕,温主任想把杨军留在教导处的想法找陈全校长交换了意见,陈校长笑着说:“英雄所见略同,你我想到一块去了,我本想抽空和你聊聊,没想到你捷足先登。那样吧,有时间我找杨军谈谈,征求一下他本人的意见。”晚饭后,校园里到处是中考前的紧张气氛,背课文的、练考题的、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开诸葛亮会的……一句话,用临战前夜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陈校长在乙班找到了正在帮同学解答数学题的杨军,两人漫步在校园地操场上,慈父般的校长,问了问班上的复习情况后,话题一转,直截了当地谈到了杨军的去向问题。陈校长开诚布公地说:“眼下的形势是这样,如果你想继续升学,凭你目前的学习成绩和方方面面的表现,学校可以保送你上高中。可是高中毕业后能不能考上大学,那又是另一回事。
万一落榜了,肯定是回农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已经是个大趋势。假如你不打算升学的话,学校考虑到你的家庭状况和你本人的德才表现,准备让你留校,在教导处任职。我今天找你谈,就是想听听你的打算。”杨军说:“最近又忙复习,又忙班上和学生会的事,搞得我焦头烂额,我还真没顾得上考虑这个事。陈伯伯,您看我该怎么办好?”“要我说,我倒是倾向于你留校,这也是个机会。”“那好吧!我听您的。”杨军留校的消息很快传到马秀秀的耳朵里,她第一时间找到了杨军,迫不及待地问:“听说你要留校?你神经有毛病!”杨军笑了笑说:“你的消息还挺灵通的。”“你别打岔,倒底是怎么回事?”马秀秀着急地问到。杨军来了个竹筒倒豆子,把和陈校长两次谈话的内容,全部给马秀秀学了一遍。接着他深情地对马秀秀说:“我的家庭条件和你不一样,眼下这也许是我唯一的选择,但不是我的初衷,我真正的愿望是继承父辈的业绩,当一名解放军战士。”“说心里话,凭你的学习成绩,不上高中太有点可惜。人各有志,不管你选择那条路,我永远是你忠实的支持者。”马秀秀惋惜地说。“谢谢!你我是知心的好同学,好朋友,中考的时候我一定陪你去。”杨军说罢,两人击掌而散。28元的工资,虽是干部中最低的一档,但对杨军这个孤儿来说,他还是比较满意。第一次领到工资后,他和马秀秀等几个要好的同学,在镇子上的一个小饭馆里美餐了一顿,以示庆祝。眼看中考的日期越来越临近,有一天,两名身着浅绿色军装的解放军,忽然走进中学的校园。正当同学们胡乱猜测时,学校的播音室里广播了一个通知:明天上午8点半钟,在大操场召开征兵动员大会,望全校师生准时参加。
作者简介】李志友 :出生在陕北的一个红军家庭。1963年参军,曾任团级宣传干部。1985年,转业到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负责对外宣传工作。六千余篇稿件,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晚报》等新闻媒体采用。80多篇获奖,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报告文学《破烂村的兴衰》获中央政法委员会和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的综合治理好新闻二等奖,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退休后,笔耕不止,2020年,获箐橙杯征文一等奖、2021年获梅园文社建党百年征文特等奖。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