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子故里:惠 城 赋
文/吴名岗
癸巳春,友人惠函,约作惠民赋。赋之为文久矣,班固之《两京赋》在前,左思有《三都赋》随后,洛阳曾因此而纸贵。今而作赋,何可道哉?然则惠民亦千古之恒题,当世之倡说。承此美意,作此《惠城赋》。(附图片10幅。下标是所配照片)
黄河之阳,渤海之滨,有城惠民,自宋至今。【1-2】乐安故封,棣州城新。宋城虽残,断墙犹存,【3】夯土如石,壁有弹痕。【4】御敌侵犯,卫国保民,曾赖此城,家国得存。
绿水四绕,如国实城。芳草绿树,岸畔成荫。【5】游人如织,似上河之清明;名桥如画,疑赵州之卧鳞。【6】河中鱼翔与富春无二,岸边钓翁,【7】似子陵凝神[1]。
步入城中,车驰如云,绿树红花,楼高厦新。觅先贤之遗迹,谒古今之圣人。广发楼之旧址,孙武立焉:【8】髙瞻远瞩,洞察古今。导为政之大道兮,阖庐悟知为爱民[2];斥冀功而数战兮,主安国而全军[3];倡不战非攻兮,奖“惟民是保”[4];谋天下太平兮,以战止战为万不得已。五洲之兵家,万里聚惠民。兵法历千载,于今惟新。求世界和平兮,惠民安民。
辞兵圣而北去,寻智圣之旧闻。朔街虽有,庙已不存。三才谒东方之诗在[5],先生之遗像难寻。东方朔正直切谏兮,世人所罔闻。斥皇亲之腐败兮,止董偃入宣室[6]。谏汉武修上林兮,劝帝恤农时以富民[7]。东方务施惠于民兮,俗人仅见其滑稽。令人悲叹兮,浮词曲说何掩历史之实真!
东方之不见兮,造邺园之故居。相府已不存矣,唯古槐孑立而婆娑。值三藩谋为乱兮,之芳以书生而拜帅[8]。阻耿氏之北反兮,大战乎浙江之坑西。平精忠之反叛兮,补东南之缺移。四上书请免战时赋税兮[9],救万民于水深。掌兵部之权兮,成台湾之回归[10]。助天下之一统兮,安亿民于神州。
英雄相聚于惠城兮,虽未谋面而心通。孙武、东方朔、李之芳同生此域兮,遂为历史之名城。后人名之为惠民兮,似表先贤之为人。吊古而思今兮,唯惠民而永存。人人求其美好兮,无他人之惠何存?受人之惠亦应施惠于人兮,方能共享美好之人伦。
惠城惠城,惠民之城,墙虽不存,河水清盈。旧廓虽在,城市已新。继承先贤,惠民爱人。《易》有同人[11],同人之志,众志成城。爱民惠民,天下大同。










自注:
1、 子陵:东汉人严光,字子陵,少曾与光武帝刘秀同游学,有高名。刘秀称帝,派人觅访子陵,授谏议大夫,光不受,退隐富春山。《富春山居图》即以此为题材。又,孙武后代居富春。
2、 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汉简有《 吴问》篇,是孙武答吴王阖庐问晋国六卿谁先亡?谁固存的。其最后一句是:吴王曰:“王者之道,厚爱其民者也。”
3、《吴问》中有孙武:“主骄臣奢,冀功数战,故曰先亡”之语。《孙子兵法·火攻篇》说:“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4、《谋攻篇》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之语。《地形篇》有:“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5、 三才谒东方之诗在:明人李三才,通州人,曾任职山东。有诗《谒东方朔祠》曰:“金门称大隐,古宇俨高风。调笑汉天子,优游给事中。龙蛇何自定,夷柳竟谁工。自顾成轻薄,驱车古庙东。”笔者认为,李三才所见东方朔庙即惠城朔庙街之庙。
6、见《汉书·东方朔传》窦太主私通比自己小近40岁的董偃成婚,汉武帝要在宣室设宴招待董偃,东方朔执戟殿下,谏武帝说:“董偃有死罪三,安得入乎?”上默然不应,……有诏止,更置酒北宫,引董君从东司马门。
7、见《东方朔传》,汉武帝要建上林苑,东方朔谏其有“不可三也。故务苑囿之大,不恤农时,非所以强国富人也。”
8、李之芳进士出身,首任金华推官,后入刑部,转吏部。康熙十一年任吏部右侍郎。十二年六月,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浙江军务,兼理粮饷,十月十五日到任。第二年三月耿精忠反。
9、李之芳有《请蠲被兵地方钱粮第三疏》等四疏请求朝廷免除浙江因战争应免除的地方钱粮。见《武定府全志》等书。
10、李之芳康熙二十一年秋任兵部尚书,二十三年八月转吏部尚书,期间收复台湾。
11、《周易》有《同人卦》,讲同一众人意志以抵御敌人侵犯。





作者风采:

吴名岗,男,祖籍山东省惠民县,山东省孙子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孙子文化、《史记》与司马迁研究。偶尔写点诗歌、散文,曾在《大众日报·丰收》发表《奖赏批评》、《上下其手之后》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