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为了尊卑有序,每一个家族都要建立族谱,族谱中每一辈份的人都有一个代表这一辈份的字,很多情况下这个字会镶嵌在每个人的名字中,成为同一个辈份的人一生的印记,一听他的名字,就知道其辈份。父亲告诉我,我们的族谱里只有“生、清、宗、代、英、仁、德、开、帮、正”八个字。父亲说,后边的就让后人去续吧。
老爷的名讳告诉我们,他是家族中村子里辈份最高的人了。因为,代字辈的父亲在着的时侯也喊他老爷,除非跟前有大人时能给他聊几句家长里短,我们见到老爷时,只敢怯生生的喊一句“老爷”,就什么也不敢说了。他见到我们时,话也少,我们见到他在他简单的应声后,我们更多是选择快速离开。因此,我的脑海中,老爷只是一个古板的、沉默寡言的印象。从我记事以来,就见他经常孤独的一个人生活在他儿子的家庭中。

老爷有两手绝活,一是木匠,一是厨师。有这两门手艺,老爷当年的生活也算得上丰富多彩,因为,我们大队无论谁家闺女出门都要请他去做嫁妆做家俱,他的档期很满,需要提前预约的。我家姐姐们的嫁妆——陪嫁的家俱——全都是老爷做的。我曾经见到过他和他的助手先把我家里的提前放倒晒干的树桩一锯一锯拉解成板,再不停地用他那刨、凿、锉、斧、锯等一套十八班兵器把一块块的木板变成了箱子、柜子、桌子、椅子、脸盆架等家俱,刷上油漆画上彩绘吉祥图案后,一套完整的嫁妆就准备好了。在我的老家,几乎家家户户的家里都摆放有老爷亲手制做的结实耐用的实木家具,好多家具的主人不知道,这些家具除了展现长辈们对晚辈们浓浓的亲情与殷殷的祝福外,那一件件家具里也浸含着老爷他老人家当年所付出的汗水和智慧。
那年月,无论谁家有红白事,老爷就是当然的主厨。当然,老爷也需要帮手,这些帮手们经历了老爷的传帮带,后来都代他撑起了老家那里的一片天。老家的厨师大多数情况下是免费的,正常情况下的报酬就是每人一条毛巾、两盒一元钱的烟,集体还有两瓶白酒。有时候这些东西会在有人谢厨时数量加倍。

我亲眼见到过一次与老爷有关的谢厨全过程。本村一老奶奶过逝后,三周年大待客,这位老人的娘家人提出要谢厨,主家给备好谢厨礼后,在众人的簇拥下前往谢厨。有大总管高喊“娘家人谢厨了,厨师代表接礼——!”正常情况下,谢厨人奉礼时说“辛苦了,谢谢!”,受礼方代表一边收礼一边说说“客气啦”,仪式就算完了。没想到这次的谢礼之人是个文化人,看见老爷出来便先深鞠一躬,并大声道:“师傅们手巧,受了烟熏火燎!”,奉礼之后,是再鞠躬。面对此景,长年造厨并见过大场面的老爷竟然蒙了,一时语塞,无言应对,面红如布,在众目睽睽之下囧然收礼。
客人散去后,我见父亲问老爷:“您真的不知道咋回答?”老爷说:“主家缺钱,两把精盐!”父亲又问“那你当时咋不说呢?”老爷又一次红着脸说“当时一着急就给忘了!”父亲和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老爷的脸更红了!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村里的女娃出门陪嫁都流行去城里置办嫁妆,农村做实木家具和红白事在老家待客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老爷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他熟悉的营生也都干不动,老爷的日子也越来越清闲。随着父亲和他们同龄人的逐渐离去,能和老爷在一个平台上高峰论谈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我因上学离家越来越远,每年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偶尔回去看母亲时,经常见老爷一个人站在他门前路边的一个小高处,只要有人路过就给他打招呼。我给他老人家打招呼时,他依旧简单地笑着说一句“都回来看你妈了?!好,回去吧!”然后,我就带着妻儿匆匆回家了!
前几年,听说老爷不在了。家族里在我们村辈份最高的人就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过世一样离开了大家。办理后事之后,村子里人们的生活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在茶余饭后聊天时还会说起他,说起他平凡的一生,说起他做的实木家具,说起他做主厨时做的可口的饭菜。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是不会帮助我们这个家族续写族谱了!他再也不会帮我老家的人们做实木家具了!老家人在待客时再也看不到他那张平时严峻且略显木讷偶尔也有笑容的脸,再也吃不到他和他的团队做的美味可口的饭菜了!
现在想起来,心中就会感到后悔:为什么当年回老家时就没有想到要给老爷带点礼品、去看看老爷他老人家,给老爷聊聊天、拉拉家常?在给老爷打招呼时为什么就不能多说几句话、反而话是那么少、走的那么匆忙?……也许,当时认为看望老爷的时间还有、机会还多,也许是老爷的辈分太高代沟太宽缺少沟通的桥梁,但是,无论什么理由都无法替代心底深处的那一丝丝的懊悔和感伤。
有人说,人去世之后灵魂就会升入天堂,在天上化做一颗星星。有时候,仰望星空,我就会想,哪一颗星星是老爷呢?我默默的祝福满身绝活的老爷灵魂升入天堂之后,能够天天快乐,不再孤独。
作者简介:大山,本名李虎山,河南陕县柴洼人。诗文业余爱好者。
龙头乡土文艺,真诚与您相约
欢迎来稿:乡土故事,魅力家乡,人在他乡,乡愁乡恋,家长里短,情感驿站,父老乡亲,我们这一辈……要求有真情实感。
必须原创首发,散文,诗歌,小小说,报告文学,随笔,杂文,情感美文均可。不限纸质是否发表过,做好错别字校对,文责自负。 字数体裁,题材不限,尤欢迎精短乡土散文。文后附一百字以内作者简介,清晰照片,联系方式。投稿前须关注本公众号。一周内未见刊登可另投他处。
稿酬来源于赞赏。作品发布之日起七天内赞赏的七成为作者稿酬,其余留存平台运营。后期及十元以下赞赏不计入结算。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