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文学 — 纯文学的聚集地
主 编:沉默味道
执行主编:陈荣来 温雄珍
【作家名片】
魏昌盛,笔名:魏华、山水之间。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望月文学》杂志特约作家。早年受教于鲁彦周、陈登科、张锲等老一辈文学艺术家的熏陶。多篇小小说及作品发表于《首都文学》《中国作家在线》《中国五矿报》《河南文学》《桥头文学》《河南科技报》《湖北文学》《宝安日报》《江南作家》《灌河文学》《江淮文学》等报刊杂志和微刊文学平台。《我与地铁报》获合肥地铁报征文优秀奖,《桂花树》获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家代表作一等奖,作品百度可查阅。《我的故乡》获“华语杯”国际华人文学大赛优秀奖。以上两篇获奖作品被编入书籍书版。
好 事 成 双
文/山水之间
那年外贸企业改制,阚总还是小阚,他所属的部门是公司后勤部,从没做过外贸业务,重组后小阚不在编制内,摆在他面前有二条路;要么下岗,要么另起炉灶,他斗胆的选择了后者。
阚总经常被人误读成憨总,因为阚总本来性格就憨。
听说小阚想要开公司,有人在背后议论:“小阚人忠厚,不知道能否开好公司?”还有的人不怀好意地说:“从来没做过业务,谁愿和他干?迟早公司要关门。”
确实,不管别人是带着好心还是恶意的评头论足,阚总还是会遇到二个棘手的问题,一是人才问题,二是资金问题。
原先公司唯一能支持他的,就是给他二间办公室,暂不用付租金,刚创业,阚总已感激不尽。
有一天,阚总为筹资金,拨通了一位朋友的电话,电话接通后,俩人相互问好一番,还没等阚总开口提钱的事,对方说:“早就听说你被公司炒了,不行你来我公司?”阚总听后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依然带着感谢的话语说:“谢谢倪总!”看来借钱无望,电话刚放下,只听见有敲门声,阚总说:“请进。”进门的是昔日公司业务员张亮,张亮一进门叫了声:“阚总。”阚总赶紧说:“别别,都是老同事了,还这么客气?找我有事吗?”张亮红着脸说:“我下岗了,想来你这边,行吗?”阚总满口答应:“行呀!”然后又问:“我听说你有一笔国外欠款没结,是吗?阚总看着张亮的脸越发的透红并安慰说:“你別担心,我会安排人协助你追回欠款。”张亮听后十分感动地说:“阚总,谢谢你”临走时,张亮站的笔直给阚总行了个鞠躬礼,阚总第一次受到这么高的礼仪,自然感觉有些不自在,无形之中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人在危难之时有人帮助有多么的重要。
除了张亮是毛遂自荐,阚总的公司还解决了其他几名下岗员工。
公司缺的是业务员,有一天早晨,阚总带着张亮来到了人才大市场,目的是想招一位分管业务的副总和数名业务员。
大厅内,人头攒动,来应聘的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跳槽后重新来找工作的,郑佳丽就是属于后者。
佳丽原先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副总,业务能力强,英语水平六级,不但个人素质高,而且长的还漂亮;高个头,大眼睛,一头乌黑的齐耳短发,给人以精干老练之感。
阚总甚至早已注意到她了,只见佳丽不慌不忙地在大厅内转了二圈,终于,脚步停在了阚总的面前,她不像一般应聘人员随便开口询问,而是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公司简介和招聘职位后,微微地点点头并转身离开了。
就在这一瞬间,阚总捕捉到她的一双自信而又智慧的目光,于是阚总说:“女士,请留步。”佳丽停住了脚步问:“你叫我?”阚总没说话,只是点点头,佳丽这才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阚总问:“像你这样有能力的女士,还用来找工作?”言下之意,你不用找工作,别人想挖都挖不到。
佳丽听后,只微微一笑,细心的人从她的眼神里可以觉察到一丝无奈和委屈。
佳丽只是眠了眠好看的嘴唇说:“你高抬我了,我来看看有否合适的公司?”
他俩没聊上几句,佳丽并走了,临走时,阚总给了她一张名片。
过了二天,准确的说是第三天上午,阚总接到了佳丽的电话:“阚总,您好!下午我想来公司看看。”
阚总显得有点激动,随后高兴地说:“欢迎您!下午我在办公室等你。”
二间办公室,业务部门一间,另一间是总经理室,还挤着后勤部的几位年轻人,地方是紧张了一些。
佳丽来的时候,天正在下着毛毛细雨,她将手中的伞放在门外,这才进入了总经理室,一见面俩人握着手,阚总问:“怎么来的?”佳丽说:“打的。”阚总又说:“办公室地方小,将就着坐吧。”佳丽点点头并坐在靠近阚总最近处的椅子上,俩人似乎同时要开口,佳丽说:“还是阚总您先说。”阚总说:“我这儿庙小,不知能否容下您这位大菩萨?”佳丽说:“企业不在乎大小,关键老板是否真的想干事?”简短的话语既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又肯定了阚总,随后她从提包内拿出了个人简历,阚总看了看,简历的应聘职位正是业务副总。临别时,阚总说:“佳丽,欢迎你加入本企业!”佳丽回曰:“谢谢!相信公司会很快上规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孙武《孙子兵法》上的名言,当然用在生意上也是恰到好处。
人员配齐了,资金犹如粮草,企业资金不足难以施展拳脚,好比“巧夫难为无米之炊,” 员工三个月没发工资,阚总急,生产厂家的预付款给不了,阚总更急。
国外订单再多,没钱到厂家拿货,一切都是白搭,在这个紧要关头,佳丽站了出来,她跟阚总说:“我有十万元,先拿给公司用。”
阚总被感动的差点掉下了眼泪,佳丽的十万元可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佳丽上任之后,第一个解决的是张亮那笔欠款问题,他俩来到了远在万里之外的美洲。
那位客户叫戴丝,黄头发,篮眼睛,个头不高,正宗的老外,不过她在中国留过学,整个一个中国通。
俩个带有异国情调的女性交锋,本来就带有尖锐和刻薄性,各为其主,如同针尖对麦芒。
谈判桌上,佳丽坐在戴丝的对面,从容而自信,丝毫看不出来她是来追债的。相反,戴丝却变得委委缩缩,不堪一击。
佳丽用英语问:“戴丝小姐,你说产品有质量问题,有证据吗?” 戴丝肯定地说:“有。”然后吩咐她的助理从公文包内取出了几张盖有印章和签字的证明。
佳丽仔细地看了看证明,几乎没有任何问题,佳丽又说:“能否带我们去仓库看看?”戴丝爽快地答应:“可以,下午吧!”
此时已是中午,戴丝问:“郑女士,我们一起用个餐吧?”佳丽说:“不麻烦了,我们找个中餐馆就可以了。”
仓库还有数十箱产品,有拆封的,也有包装完好的,佳丽对戴丝说:“麻烦你让人将包装完好的箱子打开。”戴丝答应了。
张亮在旁边,忽然发现封箱的钉子处有打开过的痕迹,当初联系戴丝时,她说剩余的箱子没打开过,这是怎么回事?张亮把发现的情况告诉了佳丽,佳丽点点头,以示明白。
箱子里装的是儿童玩具,佳丽便拿出了一只,她先是将玩具闻了闻,感觉有一股淡淡的刺鼻气味,让她不禁皱了下眉头,随后她又仔细察看着玩具封口处,发现玩具的尾部封口处很粗糟。
佳丽对着张亮说:“你把样品拿出来。”张亮从拉杆箱内取出了样品,佳丽对着戴丝说:“戴丝小姐,这些货并不是我们的产品。”戴丝强硬地回复:“怎么可能呢?”佳丽说:“货到时你并没即时提出质量问题?就不说玩具的封口如此低劣,玩具的内瓤也是我国早就禁止的有害材料。”
佳丽有理有节的辩白,说得戴丝无言以对,为了更有效的论证,佳丽让张亮将样品和箱子里的玩具同时扯开,显然瓤子的颜色都不太一样,戴丝也闻了二只玩具后,无话可说。
他们又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上,佳丽并没使出咄咄逼人的态式,而是采用了“缓兵之计”,看戴丝有什么反应,终于戴丝忍不住了,她问:“郑女士,你看怎么处理?”佳丽说:“你们可以分批将欠款还我们,另外要付部分利息。这是我方最低要求。”
戴丝听后,还想说什么,佳丽紧接着说:“否则我方起诉你们,赔款就不止这些了。”一句趁热打铁的话,彻底打垮了戴丝的企图。
回来的路上,张亮说:“郑总,您可太厉害了!我算是开了眼界。”佳丽说:“我原先公司有一笔比这个还难要的款,都搞定了,你这笔更不在话下。”
阚总听说款已追回,十分开心,其实他知道;追回的货款和他现在的公司一分钱关系都没有,但他也决定为他俩接风洗尘,借机提高员工士气。
他俩回来的第二天,阚总让人安排了一处十分温馨的酒店,十几个人的包厢,暖融融的,大家相互敬酒,其乐无穷。
他们正喝着聊着,突然阚总接到了倪总电话:“阚总吗?听说你的公司搞的不错?”
阚总谦虚地说:“哪里哪里,还正缺资金呢。”
倪总说:“我愿入股,可以吗?”
阚总高兴地说:“当然可以呀!明天我去你那里商量此事。”
“好的,你来吧!”
接风酒既是庆功酒也是公司上规模的开端酒。验证了一句老话:好事成双。
“来,干杯。”阚总起身说。
大家也应声站起,将酒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