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大豆种植起源于什么时期
作者:牟洪营
大豆因不易保存,考古发掘中发现较少。迄今已发现的有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出土的碳化大豆,经鉴定距今已有2600年左右,为殷商时期的实物,是目前出土最早的大豆。殷商至西周和春秋时期,大豆已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或“九谷”之一。战国时大豆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在不少古籍中已是菽、粟并列。《管子》还指出“菽粟不足”,就会导致“民必有饥饿之色”。

大豆在古代作为普通人的主粮,被称为“豆饭”,不像稻、粱那样被认为是细粮。而豆叶也供食,称为“藿羹”。如《战国策》就谈到韩国“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反映了战国的饮食情况。
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原产地是云贵高原一带。也有很多植物学家认为是由原产中国的乌苏里大豆衍生而来。现种植的栽培大豆是从野生大豆通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的。

大豆起源于中国,从中国大量的古代文献可以证明。汉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3年)编的《史记》中,头一篇《五帝本纪》中写道:“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鞠五种,抚万民,庆四方。”郑玄曰:“五种,黍稷菽麦稻也。”司马迁在《史记·卷二十七》中写道:“铺至下铺,为菽”,由此可见轩辕黄帝时已种菽。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谈到商代(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时指出:“主要的农作物,如黍、稷、粟、麦(大麦)、来(小麦)、秕、稻、菽(大豆)等都见于《卜辞》。”卜慕华指出:“以中国而言,公元前1000年以前殷商时代有了甲骨文,当然记载得非常有限。在农作物方面,辨别出有黍、稷、豆、麦、稻、桑等,是当时人民主要依以为生的作物。”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一中指出:“大豆生于槐。出于沮石之峪中。九十日华。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忌于卯。”

中国自古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全中国普遍种植,在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于1804年引入美国;20世纪中叶,在美国南部及中西部成为重要作物。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出去的。由于它的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
民间传说有史记载,豆腐的故乡在我国,相传两千多年前,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养方术之徒烧药炼丹,偶然将石膏洒进豆汁而发现了豆腐的制作方法。豆腐的营养价值极高。中国民间流传着一个“豆腐西施”的故事,传说古代有位姑娘外貌较丑,皮肤黑而粗糙。后来,她家里开了一间豆腐作坊,姑娘因为经常吃大豆制品一豆腐,皮肤变得白皙细嫩,美如西施,被街坊邻居称为“豆腐西施”。这个故事是否真实,虽然无法考证,但大豆及豆制品的抗衰美容作用却是确实的。

张水根与张水生是未出五服的兄弟。早年间因为在春耕用牛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这兄弟二人二三十年来互不啰嗦,真个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两家的后人倒是没有受父辈的影响,同姓同宗,亲热的很。
这张水根与张水生已都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前几年在各自保留一块口粮田之后,都将多余的田租了出去。而他们保留的田说巧不巧的正好紧挨着,中间只隔了一条窄窄的田埂,之所以都选择了这里,实在是因为这里的田紧靠河沟,用水不要太方便。其实,早前这中间的田埂也是可以过板车的,自从他们分到这两边的田之后,你在这边挖一锹,我就在那边来一铲,两人暗中叫着劲,可怜了这田埂不断瘦身,到后来只能容一个人斜着身子过。
话说有年夏天,这田埂中间突然长出了一棵油嫩嫩的大豆苗,这大豆苗真是吸收了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精髓,长得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煞是惹人喜爱!。这边张水根认为是他的,三天两头除草施肥,那边张水生认为是他的,隔三差五浇水除虫,这棵大豆也是不负众望,结满了豆荚,枝条都被压弯了。眼看着就要老了,但这两个老汉谁都没有下手,都知道彼此的心思,都见证了对方对这棵黄豆的投入。哪个先动手,另一个便找到发起攻击的缺口,所以都按兵不动。

这事被两家的孩子知道了,认为这是改善两个老人关系的契机,他们背地里去找了年轻的村长,认为他出面协调更合适。一日,恰逢两个老汉都在田里劳作,村长走了过来,若无其事地跟他们打了招呼,在田埂上走着,这边看看,那边瞅瞅,夸这个田里的庄稼长得好,表扬那个种田是老手,突然,村长装作大惊小怪地说:“水根叔,你怎么种大豆就种一棵?还是种的只出了这一棵?”还没等张水根搭话,张水生听了不乐意了:“你看到他种的咋的?我还说是我种的呢!”村长故作惊讶地说:“那是他自己冒出来的罗!就这一棵,你们怎么分啊?”“不好分,就让它长着,长到老掉,反正哪个也别想独吞”张水根瓮声瓮气地说。
年轻的村长暗暗地在心里笑着,嘴上说道:“要不这样,等老了我来收,收的大豆我也不要,明年再来种,到时候给你们两家分,怎么样?”张水根与张水生都没有说话。“你们不说话,我就当你们默认了,到时黄豆滚到那边,就算哪家的。”

来年种大豆的季节,村长发现田埂变宽了,原来这哥俩为了让大豆能更多地滚到自己这边,都把靠近自己的这边填宽了。田埂又能推板车了。村长当着二人的面,将大豆抛进了事先挖好的土里。为了能顺利长出,不被啄食的鸟儿吃了,这两个倔老头颇有默契地轮番看护着。这些领了使命的大豆,没日没夜地用力生长着,等长出健壮的小苗时,村长当着两个老汉的面数了一下:张水根这边12棵,张水生那边13棵,村长为难地说:“水生叔,要不你这边多余的一棵拔掉扔了吧,省得你两又要吵,这一吵,估计要到下辈子讲话了”“扔了可惜,你拔给他让他栽起来就是”张水生一脸大气地说。
“我不要,长在他那边就是他的,我没有那么爱计较。那年我头天用了牛,第二天他来牵牛耕田,非说我牛没喂饱,故意让牛没劲给他耕田,气得我捆了一捆稻草送给他喂牛,结果他把稻草放把火烧了,这是他做出来的事。跟他说话,猪还晓得哼一声,他装死理都不理,你不理我,我还老拿热脸贴你的冷屁股哩,做梦,我撒屎离你八丈远。现在年纪大了,没几年好活了,为这点小事赌气几十年不讲话,死了被鬼笑话,”张水根没好气地说到:“还讲自己量气大,几十年你不也没忘,我不管哪么讲也比你大几岁,后来你也没主动喊过我,今天当着村长的面,我给你道个歉,行了吧,以后别动不动就跟人家讲我心眼比针鼻子小?”张水生高喉咙大嗓门地在田埂那边说“哎哟!喂,我的两个老叔诶,你们真是最明事理,最支持我工作的了,要都像你们这样通情达理,我这村长当起来就轻松了”村长连捧带夸,两个老汉心里美滋滋的!话说老小老小,就跟两个老小孩似的,绷不住的都笑了,一笑泯恩仇。
那年,两个老汉决定大豆谁也不吃,收了做种,等来年把田埂两边种满,好让在城里安家的孩子们回来摘。
种植一棵大豆,化干戈为玉帛。真乃一棵神奇的大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