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四环—三要素—双评价”落实课堂学困生转化
——“初中‘学困生’成因、现状及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武穴市百汇学校 陶然 袁浩华
从学困生课题的开题到结题这一路走来,我们有过困惑,有过努力、也有过收获。回顾这一历程,我们百感交集。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深知今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申报课题的时候,正值我们学校进行“四环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因为我们是一所私立学校,我们的生源两极分化很严重,学校在重视优质生源的同时,也把学困生的转化列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困生转化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多次商讨,我们最终把子课题确定为“立足课堂,做好学困生转化”。
二、课题研究策略
工作思路:以“四环课堂”为主阵地,抓好“三要素”,完善“双评价”制度,从而促使学困生转化工作。
1、“四环”课堂
“四环”是指自主学习环节、合作学习环节、展示质疑环节和当堂练习环节。
学困生因什么而困?我们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大多数学困生出现“学困”的原因都与课堂有关。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不会听讲、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方法等等。与其说我们在课堂之外去给他们辅导,还不如直接从课堂入手,抓好课堂,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怎样在课堂中去转化学困生?我们的思路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下简称“双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为了我校课程改革和“帮困”实验的目标。在“四环”课堂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双主”去预设课堂教学环节和探索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环节,让学习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师设计出自学方案,引导学生去自学,完成自学任务,自我评价自学成果。
合作学习环节,解决自学环节中的问题。合作的方式有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有对子合作互动学习,有师生合作互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文本重点;对子合作学习解决个体学生(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师生合作学习解决共性问题,以教师点拔为主。
展示质疑环节,展示合作学习成果,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教师设计展示任务,学生依据展示任务的要求,在组内组织组员完成展示任务,组内明确分工,明确职责,展示任务因人而异,每个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共同协作来完成展示任务。
当堂练习环节,让学生检查当堂课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成果。在当堂练习环节设计分层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练习。让学困生体会成就感,在不断地自我满足中提高。
2、三要素
“三要素”是指学困生、学习小组和导学案。
首先要确定学困生对象。学困生对于每个学校,每个班级而言都有。界定学困生的标准是什么?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按学生的成绩划定了一个学困生标准——没有达到学科分数的50%的学生作为学困生。同时,我们把没有达到学科分数40%定为掉队生。为了让各班级各学科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学校还把掉队生的人数作为考核班级及教师的转化成效的学困生一项数据。
其次要确定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和展示质疑环节的重要一环。在开学初班级建设里,明确了小组建设纳入班级管理。学校在开学初还开展了小组建设的培训及小组建设的评比活动。
最后确定导学案的编写。学校在每学期都安排了有经验的教师来编写导学案,编写好的导学案再经过大家的商讨进行修改,并在使用前各班各教师根据不同的学情再进行二次备课。在每次集体备课时间,先对上周的导学案的使用提出修改意见,再讨论下周导学案使用。
3、双评价
课堂教学的过程不能没有评价,我们根据四环课堂的特点,制定了“双评价”体系——学生自评与对子(小组)互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规范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化的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能让学生认清自我,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不断反思,最终达到自我提升。
三、课题研究反思
在课题研究与学校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没有效率,怎样激发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积极性,学困生的思想转化问题等等。每次出现问题我们都会认真地反思,在集体研讨中去寻求解决方法,在课堂实践中去积极尝试。
学困生课题虽然结题,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会坚定地走在学困生转化的路上。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每一位学困生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陶然,中学英语一级教师,黄冈市骨干教师,黄冈英语教育委员会成员。教学经验丰富,教育理念先进。
袁浩华,黄冈市骨干教师、黄冈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黄冈名师课堂”主讲教师。现任武穴市百汇学校七年级英语教研组长。曾主编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动态全解》(八、九年级分册)、参编《魔法英语超级讲解》、《黄冈作业本》等品牌教辅。多次获市命题、优质课、论文评比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能力竞赛、英语风采大赛等,成绩颇丰。
编辑:《今日黄冈》特约记者 田树兵 胡均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