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不久,有一些细心的家长朋友们对统编版语文课本的封面产生了“新发现”,不少家长戏称“一年的时间,课本封面由二胎变成了三胎,妈妈也不打扮了,头发随便一扎,衣服还是去年那件,只是旧了。多了个娃,爸爸也不在家下棋了,估计为了养家加班挣钱去了。”
学生们每个新学期开学拿到新课本的那一刻,教科书的封面往往是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有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语文课本也在努力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国家“三胎”政策,也正是因为贴近“三胎”的社会热点,迅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纷纷转发,被热心网友进行“解读”的课本画面,正是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六年级上册的封面

对此人民教育出版社(下称“人教社”)9月14日在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两个封面上看起来年龄较大的两个角色并非网民误认的“爸爸”、“妈妈”,而是“小哥哥”、“小姐姐”。二胎、三胎的解读不过是网友们的自行联想。
除了“辟谣”声明之外,此次人教社也对统编教材的封面整体设计进行了解读。“封面设计中的插图有从内文选取配图的,亦有独立创作插图的,本次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采用了后者。以小学语文为例,插图内容选择意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实验教科书相比,书中反映传统文化的古诗古文、名言警句增幅近80%。传统文化的比重明显增强。语文小学阶段的封面内容以此为切入点,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为主线,选取孩子贴近的题材为表现点,展示了一系列流动的美丽画面。”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据介绍,语文小学阶段的封面内容,多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孩子贴近的题材为表现点,分别是风筝、糖葫芦、皮影、布老虎、泥塑、端午、脸谱、对联、围棋、剪纸、国画写生、宫灯12种题材,对应小学的12册教材。比如,三年级上册的泥塑,画家在创作时,是将泥塑过程中揉泥、塑形、描色几个泥塑步骤同时巧妙地安排在一个画面中,近景还放置了孩子们制作的泥塑作品,画面安静而有意境;四年级上册的京剧脸谱,并没有表现孩子在舞台上表演的画面,而是安排了表演前勾脸的片段来呈现,角度独特,为孩子勾脸的是一位长者,暗示着国粹京剧在新一代中的传承。
画面不是从传统的角度来展示介绍,而是把孩子安排进这些画面,画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同时适当兼顾与教科书使用时节相对应。同时在这里希望大家,在不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时,不要过度的的进行不必要的的“脑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