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活出真实的自己
刘克勤
如果说一帧友人的照片能使远去的岁月倒流,从而让你重新回到友情的温馨里的话,那么,一句饱含理解与鼓励的赠言会使你如沐春风,如饮甘霖,从而引导着你走向人生新的风景......我庆幸,我的赠言本上留下了一位师长的殷殷寄语——让我刻骨铭心,受益一生。
1987年金秋时节,我来到湖北宜昌参加原广州军区文化部主办的“长江笔会”。参会者都是来自中南五省(区)军区部队师级以上单位的“铁笔杆”,还有应邀前来辅导的军内外知名文学刊物的主编、作家、诗人或评论家,师生们欢聚一堂,教学相长。

创作班集体合影
然而,相处没几天,我便为自己天生一张不善言谈的笨嘴而感到尴尬。特别是与行家接触,我那藏在心底的自卑感更毫无阻拦地涌了出来。作品研讨会上,大伙儿围绕各自的作品谈观点、话见解、亮思想、说技巧......争相发言,各抒己见。我却独坐一隅静静地聆听,不时在笔记本上记上几笔,尽管与他们“英雄所见略同”,纵有满腹的感受要说,怎奈自己天生这张木讷的嘴却羞于表述,只有选择在会上当听众,会后拿上自己的作品单独请教老师了。

外出采风途中(作者:左一)
有道是,怕什么来什么。最难堪的还是中秋节的那天晚上,创作班组织全体学员来到葛洲坝二江电厂与单位职工举行中秋联欢晚会。灯火通明的舞台上,学员们纷纷登场,有的高歌一曲,有的翩翩起舞,有的即兴朗诵......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随着一阵轻音乐响起,欢腾的舞台出现片刻的宁静。不知什么时候,电厂一位打扮入时的女职工突然飘到我跟前,伸出纤纤玉手,亮出一个优雅的手势,邀请我上台共舞一曲。事出突然,猝不及防,我惊慌失措地站起身,一边连连摆着手儿,一边夺路逃之夭夭。好在当时舞台灯光调至半关闭状态,要不,那副窘态无异于现场直播,当众曝光。

学员畅游长江途中合影(作者:右二)
发生了这次“临阵脱逃”的事件后,往后的日子,无论课余休息、娱乐,还是外出采风观光,我总是低头不语,也不再傻傻地瞪着眼儿羡慕别人的说说笑笑了。我想,既然自己当不了那个角色,也进入不了那种氛围,又何必强迫自己当众献丑呢?于是,我设法寻求另一种解脱:或埋头看书、写稿,或多为大伙打开水、拿报纸,成了一个孤独的“局外人”。
一个月的日子总算捱过去了。分别在即,大伙忙着合影留念,签名赠言,可我怎么也提不起那份劲来。万没想到的是,住在邻舍的著名诗人柯原老师微笑着走进我的房间:“小刘,感谢你一月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明天就要分别了,给你留几句话吧!”我一听不知说什么才好,抖索着拿出组委会统一制作的那本精美留言册,双手呈上。柯老这样写道:“言谈不擅,切莫自卑;笔谈不俗,足可自慰。生活的舞台上,一个人一种形象,一个人一种活法,有的开朗活泼,有的沉静内敛。而你留给我的却是那种沉默实干、真诚不诈的独特印象。望你守住本真,活出真实的自己!”老师签名后,又拉着我到户外合影留念。

作者与柯原老师合影
品读着师长的赠言,我当时差点要哭了——为他的理解,更为他的点拨和鼓励。从此,我心里便有了这种自慰:一个人一种形象,一个人一种活法,我的形象是沉默实干,真实自然,又何必与他人强求一律而徙生自卑呢?
(照片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刘克勤,男,汉族,出生农家子弟,湖南邵阳市直部门工作。湖南省作协会员。业余码字30余年来,散见于各级报刊作品计300余万字,先后出版《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个人专著3部。尤嗜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创作,既不浪费读者太多时间,又能给诸位些许启迪。
友情链接-《心中的配枪》(肖殿群)
打开方式-点击右边文字:心中的配枪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