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冬梅
记得有句话说‘’了解一个地方,读懂一座城市,应该先从博物馆开始‘’。带着这种思路和探寻的心情,我走进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进入馆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威震四方的王震将军的塑像和将士们浴血奋战在沙场,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场景以及战士们在荒漠里开荒造田的情景雕像。馆內左侧墙上则是王震将军当年去阿克苏看望老部下时的题词:“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这短短的诗句却生动形象地把英雄将士们的感人事迹概述了出来。随着讲解员的讲解,使得我对三五九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原来第一师前身就是一支英雄的红军部队,在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的红六军团;在抗日战争时期又是著名的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曾被毛主席誉为经历过两次长征的是三五九旅,在抗日战争时期,第一次将部队番号写入军旅战歌的也是三五九旅。

纪念馆內有许多珍贵的解放前期和后期的文物展现,其中有我曾耳闻却未曾目睹过的‘’地窝子‘’,这里展出的‘’地窝子‘’有着非常真实生动的模样。当年的地窝子是在地上斜着挖一个一米多深的坑,四周用土坯垒起矮墙,顶上用芦苇覆盖,芦苇上面再用草叶和泥巴盖顶,条件稍微好些的地窝子则是在树旁建造的,这些地窝子就是第一代战士们屯垦戍边的住所,也是战士们的食堂、临时会议室以及婚房等。随着时代的变迁,最初的‘’地窝子‘’也在慢慢发生着演变,由地窝子到土坯房、到砖瓦房、到如今高楼林立的楼房。

在纪念馆内,还有当年被授予‘’穆桂英小组‘’的‘’塔河五姑娘‘’的照片。1958年5月,为解决塔里木南岸新开垦土地的灌溉问题,师部决定在荒原上开挖一条引水总渠,这条渠线的地形非常复杂,而且开挖工作全靠人工,当时上级规定的是需要身体好、思想好的男同志,但出发前,却有20位自告奋勇的女同志。当时正值盛夏时节,戈壁滩温度高达40度,几天下来,二十位姑娘中只剩下了五位。为了提高效率,她们组成了一个女子突击队,当时她们选的筐子都是特大号的,为了防止漏沙,她们把新买的床单和自己的外套脱下,铺在了筐子底下。为了不落后男同志,她们挑灯夜战,每个人的筐里都备有辣椒,为赶走瞌睡,她们就咬上一口辣椒,就这样五位姑娘的挖渠速度超过了所有小伙子,创下了人均每天搬运沙土72立方米的好成绩,当时的《生产战线报》在头条位置大篇幅报道了她们的事迹,受到了陶峙岳等兵团领导的接见……

在纪念馆內通过高科技动感十足的大屏幕现代科技展现,通过一幅幅动感画面使我真正了解了兵团城市的发展史,了解了三五九旅创造的一手拿枪,一手拿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南泥湾精神;了解了建国初期兵团人屯垦戍边,克服种种困难,人进沙退,沙漠变绿洲,荒原变家园的奇迹!
由三五九旅传人创建的这座城市目前正在强劲发展中,借助独有的自然禀赋,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为打造新五城(纺织服装产业城,精细石油化工城,绿色食品加工城,大学科技转化城,旅游休闲养老城)在做着不懈的努力!英雄的三五九旅传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在塔河岸边创造奇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一带一路‘’春风的指引下,这座兵团城市定会大放异彩!

作者简介:赖冬梅,河南三门峡人,文学爱好者。
龙头乡土文艺编委
五月风 紫贝壳 大山 又到每年秋雨时 傲雪寒梅 星星点灯 山阳人 杨柳青青毛线花卉 杨菊绸 李菊秀 华年似水
欢迎来稿:乡土故事,魅力家乡,人在他乡,乡愁乡恋,情感驿站……要求有真情实感。
必须原创首发,散文,诗歌,小小说,随笔杂文,情感美文。做好错别字校对,文责自负。
字数体裁题材不限。文后附作者简介,清晰照片。一周内未见刊登可投他处。
作品发布之日起七天内赞赏的七成为作者稿酬,余留平台运营。后期及十元以下赞赏不计入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