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上海的人,往往都会去南京路走走。
上海的南京路,东起外滩、西迄延安西路,横跨静安、黄浦两区,全长5.5公里 以西藏中路为界分为南京东路和南京西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将所有租界收回后,当时的政府将南京路改名南京东路,将静安寺路改名南京西路。
南京路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 是万商云集的宝地,是上海对外开放的窗口, 是购物者的天堂。
我的青少年年代同南京路有着密切联系,南京路让我留下难忘的记忆。
我的父亲13岁跟随亲戚从广东到上海当学徒,一直在南京路上的一家商店工作。商店的地址在南京路557号(现已拆掉变成绿化地),位于浙江中路和福建中路之间,是南京路上最繁华的地段。
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时,我只有4岁多,我们全家逃难到英租界,暂住在父亲工作的商店楼上的一小间房里。一天,突然传来巨大的爆炸声,将我们震倒在地上,吓得我抱着妈妈不敢动弹。马路上传来喊叫声、急促的跑步声。隔了好一阵,我爸和同事才敢出门试探外面发生了什么情况。原来是日军飞机在永安公司门前投下了炸弹,炸毁了一座巡捕(警察)岗亭,炸飞了一个印度藉巡捕。遭炸处距离我们的住处只有一百米左右,好险啊,我们幸运的逃过一劫。
后来,我们家搬到南京路新新公司(现在的上海食品公司)后面的天津路慈安里住。这条弄堂是石库门房,现在还在。我们住的这幢房,楼下是一家公司,从后门一条狭小的木楼梯上楼后,中间一大间也是一家公司的办公室,两边的住房,我们住的那边住了三户人家。我家租住了一间不到10平米的一小间,当时全家5口人,我和一个妹妹住在搭的阁楼上,父母和小妹妹住在下面。厕所是公用的,做饭、烧水在房顶的平台上,各户自搭的简易房中。在那里住到抗日战争胜利。新新公司的二楼有个剧场,大门在公司后面,我们居住的慈安里的对面。演出到了下半场一段时间后,剧场收票的人就会离开,我们这些小孩就偷偷入内找空座位看白戏。剧场时常演出沪剧,让我有幸欣赏到丁是娥、邵滨孙、王盘声、赵春芳、杨飞飞、石筱英等沪剧表演艺术家的经典艺术。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家搬到南京西路北侧的梅白克路(今新昌路)祥康里,两家合住一个单元房,居住条件有所改善,也是租住的,但要一次性付一笔钱。住入不久,来了一个穿西装提着公文包的人。此人自称是国民政府接收人员,负责调查敌产,说我们的住房可能是敌产。我们住在二楼,房东就住在三楼,怎会是敌产呢?好在此人后来没再来过,但让我们紧张了好一阵。
南京西路现在的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 (南京西路、西藏路、武胜路和黄陂路四条路所围成的区域),以前是跑马厅,占地430亩,号称远东最大的赛马场。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到上海,在跑马厅举行过一次盛大的庆祝抗战胜利集会,当时蒋介石因抗日受到热烈的欢迎。我家离会场很近, 跑马厅外面人山人海,虽然没有亲身参加,但在场外也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同样的热血沸腾。
南京路往东尽头是外滩, 外滩是旧上海时期的金融中心、外贸机构的集中带,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建筑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被视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历史的象征。坐落在外滩北端,南京路东端的外滩公园(现名黄浦公园) ,占地30来亩,建成于1868年8月,是近代上海第一个公园。小时候,我爸常带我去外滩公园,从南京路步行去。我喜欢去外滩公园,除了能观看外滩和外白渡桥,观看来往船只等景色外,还因公园里有秋千架,可以荡秋千,每次去都要玩一会。
南京东路有著名的四大公司,永安公司、先施公司(今上海服装公司)、新新公司(今上海食品公司)、大新公司(今上海百货一店),还有新雅粤菜馆、大三元酒家、老大房、泰康食品公司、沈大成点心店、王开照相馆、邵万生南货店、鸿翔时装公司、茂昌眼镜公司、老凤祥银楼……许多著名商号。
南京西路170号是国际饭店。国际饭店1934年由中国的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的银行家自己筹款投资,由中国人自己的营造公司完成建造。饭店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共24层,其中地下2层,地面以上高83.8m,它是当时全国也是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物,在上海一直保持高度的最高纪录达半个世纪。 解放前,一般老百姓进入不了国际饭店,只能在外面观望。因为楼高,在派克路(今黄河路)一侧的楼前风较大,在炎热的夏天的晚上,附近的居民纷纷带着小凳子到派克路(今黄河路)一侧饭店的楼墙旁乘凉。解放后,组织过到国际饭店参观。第一次入内开了眼界,饭店的顶层有一处墙壁钉着木柴,模仿山洞的地方,也许是有钱人住久了舒适的地方,想换换口味吧。
从国际饭店西行,南京西路216号就是大光明电影院。该电影院占地近10000平方米,始建于1928年,1933年由著名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重建,当时享有"远东第一影院"的盛名。大光明电影院是亚洲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和亚洲第一座立体声电影院,第一家四星级电影院,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重要轨迹。大光明电影院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上海重点保护文物。
国际饭店东边,南京西路150号,解放前是西侨青年会(现今的体育俱乐部和上海市体育局办公楼 )。抗日战争胜利后,这里是美军官兵吃喝玩乐的场所,时常有美军士兵,喝得醉熏熏的,从西侨青年会出来,在南京路上发酒疯,搂着女人,开着吉普车横冲直撞。解放后,我曾去上海市体育局联系工作,出差时曾在那里住过,那时的电梯还是老旧的,开、关门都用手拉,启动和停止都需要人操纵。
王开照相馆在南京东路378号(原来是沿街铺房,现搬到里面)。广东人王炽开独资开办于1920年,是设备一流、项目齐全的中国照相业老字号,上海滩上第一家照相馆。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王开照相馆的摄影师,在北京、南京、上海拍摄了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孙中山,为一代伟人送行的历史性场面。该馆保存了不少老艺术照,拍摄过蒋介石、宋美龄等名人的照片,还几乎珍藏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所有上海滩当红明星的原版留影,其中有周璇、胡蝶、黎莉莉、阮玲玉、王人美、上官云珠、张织云、陈燕燕、陈云裳、黄柳霜、袁美云、刘琼、艺名黎明健后来成为郭沫若夫人的于立群等明星。还有以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由华裔导演李安改拍为电影的《色·戒》中女主角的原型郑苹如的照片。当年用名蓝苹的江青,也曾在王开照相馆拍了不少明星照。“文革”中,为销毁与蓝苹有关的的一切历史证据,江青派人到王开照相馆,查抄了所有的照片和底片,取走了蓝苹的照片和底片,剩下的其他照片存放在上海市公安局。1962年我结婚时,同妻子到王开照相馆拍了照片,不是婚纱照,是穿着干部服的半身照。王开照相馆老板王炽开的儿子王舜华早年参加革命,上世纪七十年代成为我的同事和好朋友,这是没有想到的,也许是缘分吧。
南京路上,有两座寺庙。一座是位于南京东路496号的红庙,建于明万历年间。在我印象中,面积不大,但香火旺盛,信众极多。一座是位于南京西路1686号的静安寺。静安寺始建于三国孙吴赤乌年间,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从吴淞江畔迁入现址,至今已近780年, 是上海市的著名的真言宗古刹之一,也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1966年"文革"中,住持持松法师遭到迫害,佛像被毁,法器文物等悉被捣毁,僧众被逐,寺舍被占用,寺庙被毁,直至1985年静安寺才修复开放。
现在,静安寺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十分兴旺。
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强行进入部分民房居住,人心惶惶。解放军围攻上海时,在月浦、杨行、刘行、高桥、川沙等地战斗激烈。国民党政府怕人心不稳,为了欺骗群众,谎报战情,曾经用卡车载着一些妖形怪状的女人,缓慢地在南京路上行驶,表示劳军,搞反动宣传。解放军攻入市区后露宿街头不入民房, 不扰民,南京路上的店铺门外的地上,晚上躺着许多疲劳的解放军指战员。对此,我同广大市民一样深受感动,。这是我认识共产党,跟党走,参加革命工作的重要原因。驻守南京路的解放军连队,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被命名为“南京路上好八连”。
南京西路325号原跑马总会大楼,解放后改为上海图书馆和上海体育宫。上海图书馆的原址1933年落成, 建筑面积42470平方米,是30年代英式风格的楼宇,远远的就能看见那座楼屹立的大钟。1952年7月22日,上海图书馆正式开馆。该馆的藏书多,环境好,只要有工作证、工会证、学生证等证件,就能免费到各个阅览室看书或外借。我家距离上海图书馆 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它是我业余时间的好去处。解放后充满对新社会的期望,渴求吸收新知识。图书馆给我提供了读书的机会,在阅览室如饥如渴地读一本本书:毛泽东、茅盾、巴金、冰心等的著作;《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苏联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静静的顿河》、《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普希金、莱蒙托夫等诗歌……。我同初恋的第一次约会的地点就在上海图书馆,在共同阅读中增添感情。
南京路有光荣的革命历史。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在南京路。1925年 5月14日,上海日本纱厂工人为抗议日本资方无理开除工人再度罢工,日本资本家开枪打死工人顾正红,打伤10余名工人,激起上海工人、学生和市民的愤怒。30日,上海学生2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号召收回租界。五卅惨案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大、中城市纷纷罢工罢课,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从而形成了大规模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有力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涨的序幕。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为她亲笔写了挽词:"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光荣的,人民永远纪念她! "的抗日女志士、上海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茅丽瑛烈士,因带领群众抗日, ,1939年12月15日,被汪伪特工总部 "76号"的特务连击三枪,中弹牺牲于南京路120号。现今,茅丽瑛烈士中弹牺牲的地方,可以见到简介。
我调离上海后,仍忘不了南京路,每次到上海出差、探亲,都会去南京路走走,重温旧梦。
现今的南京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更加壮丽、繁华,吸引着全世界和全国的游人。
南京路永远在我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