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三月,朋友圈里总能见到那一片片耀眼的金黄,那熟悉的金黄色的油菜花,总能情不自禁唤起隐藏在心中的那份“乡念”。“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在油菜花地里玩耍的一群群天真无邪的孩童,那满山遍野的金黄唤醒了万物复苏,唤来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多彩的三月正是家乡山花烂漫时。
走过寒冬的油菜花,经历了风吹雨打,经历了霜冻、大雪的“欺压”,憧憬着春回大地,闻着春的气息便趁机怒放生命,丰腴金黄的花朵一簇簇密密匝匝,挨挨挤挤高举着耀眼的金黄,它们点亮了家乡的沟沟壑壑,点亮了李子湾的坡坡坎坎,房前屋后。黄得亮眼的油菜花惹来了成群结队的蜜蜂,它们围着菜花上下飞舞,只要有油菜花的地方,就会有不绝于耳的蜜蜂“嗡嗡嗡”兴奋的叫声。高高在上的油菜花“脚下”,还有那陪伴着它一起经历过寒冬考验的麦苗,大片大片的麦苗在金黄色的油菜花点缀下,绿的发亮,厚实的油菜花叶子泛着光水灵灵的。走在家乡蜿蜒曲折的小路上,走进田野间,瞬间映入眼帘的是麦苗、油菜花黄绿相间,层次分明绵延不断的“画卷”。

儿时的我们也喜欢这多彩的三月。每到油菜花开灿烂时,邀上几个小伙伴在油菜花下,比赛拔嫩绿的“鹅肠草”(一种野生的猪饲料),在油菜花下躲迷藏。山里娃躲迷藏简直是胆大包天,头上蜜蜂“嗡嗡嗡”叫,脚下泥巴地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不留神就摔个嘴啃泥,摔个“四肢朝天”依然无所畏惧,马上爬起来拍拍手继续找乐子,玩得不亦乐乎。油菜花地里不时传来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声。孩子们虽贪玩,但绝不损坏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善良的村民们,也不轻易“打破”大自然送给孩子们的那份“乐趣”。“疯够”了,已是黄昏,孩童们才依依不舍地从油菜花地四面八方聚拢过来。人人头上都是头顶金黄的花瓣,花蕊,孩子们的脸上、鼻尖上都是油菜花的“杰作”———满脸金黄。一个个“黄头黄脸”回到家总免不了被父母臭骂一顿:"你们玩得这么疯,简直是无法无天,不知道天高地厚!"孩童们面对父母的责骂,竟傻傻的看看天,又看看地,不知道责骂声中的含义。小声嘀咕着:天到底有多高?地到底有多厚?

读书时的我们,也喜欢这多彩的阳春三月。每到三月,学校就举行一次到“花果山”春游、野炊的课外活动。“花果山”没有七十二变的美猴王,只有那上千亩无边无际五颜六色的花海。儿时的我们期盼春游、野炊就好像期盼过年一样,数着指头盼望着三月的到来。到山花烂漫的三月时,学校领导选择一个晴朗的日子,组织全校将近一千名师生浩浩荡荡向“花果山”前进。不见其身,先闻其香,远远的我们就闻到了狮子山上“花果山”飘来的阵阵花香 。
我们在“花果山”旁边的池塘边垒起简易的石头灶,袅袅烟雾,成丝、成缕、成卷在“花果山”山上盘旋。微风吹过,花海荡漾,炊烟袅袅“花果山”顿时成了人间仙境,雪白的李花、梨花、杏花、粉红的桃花……在空中交织在一起高低起伏成了花的海洋,成了蜜蜂和鸟儿们的乐园。我们和老师在美丽的乐园里,品尝自己亲手炒的农家菜,品尝野外就餐的那份惬意。“校花”邓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她在“花果山”上餐后组织我们玩的一些游戏,多年后还记忆犹新,那击鼓传花欢快的鼓声,爽朗的笑声似乎还在耳边响起。在花海中留下的一张张照片,成了珍藏在心中一份宝贵的记忆。
毕业后再也没去过那花海荡漾的“花果山”了,参加工作后也很少在阳春三月回家乡赏油菜花了,在这鲜花怒放的三月里,故乡和“花果山”是是否像当年一样鲜花怒放美如仙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