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 松
李会贤
分局机关大院坐西向东,出了大门便是辖区里最繁华的一条大街。大院原本有前后两栋大楼,南北两侧各有一栋小配楼,中间是个很大的院子。但十多年前修建地铁时把前楼拆掉了,院子也让出了一大半,前楼原来的位置就成了地铁站的出入口。虽说现在的院子大不如从前那么规整气派了,但后楼门前那两棵高大的雪松,雄伟挺拔,茂盛苍翠,枝多横出,形成伞状,层层叠叠,高达十七八米,显得十分壮观。那高贵典雅、傲骨峥嵘之态给拥挤喧嚣的院子带来了一丝宁静,也带来了一份庄严,使人不敢心生丝毫的亵玩之想。
说起这两棵雪松来,那故事就太多了。因为长在警营里,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它们为“警松”。刑警小张说,他是扶着警松学会走路的,警松陪着他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又看着他迈进了繁忙的警营,现如今小张已经成长为响当当的破案能手了。雪松的树龄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在我心里一直是个谜。警官老张退休几年了,有次到大院来办事,我们谈起了这个话题。老张说,两棵雪松在早,大楼建造在后。一九八五年,他的婚礼就是在雪松下举办的。“雪松是我们爱情的见证。那时我们就住在雪松后边的平房里。不久,那排平房就被现在的这座大楼取代了”。原来,老张和小张是一对警营父子兵。老张回忆道,一九七九年他入警时雪松就已经有碗口那么粗了,长得特别茂盛,但具体是哪一年种植到这里的他也说不准。一九八三年严打的时候,他们抓回来的嫌疑人太多来不及处理,就先围着雪松拷起来,等腾出手来时再讯问。

我是几年前调入大院工作的,与警松相处的时间并不算太长。2016年11月22日,适逢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当天却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场大雪。常言说“小雪逢大雪必是好兆头”,但傍晚时分警情分析显示,当日分局滑入“高发案区域”,上级下发了红色预警令。看着满眼飘红的数据我懊丧到了极点,深夜依然无法入眠。不知不觉来到楼下,两棵雪松之间厚厚的积雪被我踏出了一道深深的足辙。突然一块落雪掉进脖颈里,我不禁打了个激灵。抬头仰望,灯光里的树冠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元帅诗里那种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可以容下一个“待”字,但频发不断的案件,侵害的是百姓的安全,吞噬的是警察的尊严,我们不能枕戈待旦,必须操戈而起!思谋既定,警铃立即拉响,机关大院的两百名民警闻铃而动,十八个派出所更是争先恐后。雪松见证,利剑出鞘,当晚就取得了预期成效。可是,要用有限的警力来确保辖区1580平方公里区域里的150万老百姓的安宁,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但岂能无视这些魍魉蟊贼污染我们的家园。“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清扫家园”专项行动拉开了帷幕。堪比“朝阳大妈”的“长安大妈”们在这场“清扫”自己家园的行动中主动出手,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数百起案件,抓获了数百名嫌疑人,家园终于干净起来了。群众拍手称快,大妈们更是欢快地把秧歌扭到了雪松下。我们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近年来,每季的新警入职仪式都是在两棵雪松之间的这块小广场上举行;每临大的警务行动都是在这里动员,从这里出发;每每群众送来了感谢的锦旗也是在这里交接。雪松成了各种警务报道中最抢眼的风景。它们的枝枝叉叉上承载着几代公安人的感情,每逢民警退休或是调离,大家都会来到院子里照张留影,一定会把两棵雪松调整到画面中最显眼的位置。
随着警务活动的日益繁重,大院已经很难适应工作要求。2017年元月,规模浩大的新大院破土动工了。说来也巧,2018年7月29日午后,一场罕见的疾风骤雨以猝不及防之势倾泄而下。还在午睡中的我们被一声巨响吵醒。临窗望去,一棵雪松轰然倒下,另一棵也已严重倾斜。大家在啧啧惋惜的时候却惊奇地发现,巨大的树冠倒下时竟然丝毫没有损伤树下的任何物品,而是顺着停放在院子里的警车之间的缝隙倒下了。看来感情并非人类特有,雪松且更浓。原来它们矗立的时候,高大挺拔,为我们遮阳避雨,它们躺下了更显雄姿伟岸,给我们带来满眼翠绿。
面对横亘在院子里的两个带着浓浓感情、散发着松枝清香的庞然大物,大家一时间竟然不知如何处理。情到深处生奇想:警松啊警松,你生在警营,长在警营,何不继续留在警营呢!于是,我们请来了工匠,把两棵笔直粗壮的主干解成了厚实的大板。之前,我心里一直没有解开的那个谜也终于在解开的大板上找到了答案,那一圈一圈清晰的年轮告诉我,它们已经整整50年了。这些大板经过两个夏天的自然风干,于2019年在工匠们的手中变成了一张长达十二米的巨型案桌,那些边料也经过师傅们的精心加工变成了两百余个精美的相框。雪松,终于以一种别样的存在,永远地留在了警营,留在了民警的心里。
2020年春节前夕,新大院顺利建成投用,宽敞明亮的警营文化活动室里,警松做成的巨型案桌成了大家的最爱。也是从这年起,每位退休民警都会收到一个暖心的礼物——散着淡淡松香味的相框,里面装载着他们从警生涯中最为光辉的形象。
李会贤,陕西扶风人,任职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区分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及杂志发表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百余篇。著有散文集《文开心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