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好友同游红召九龙湾》
作者/李玉莲


相约游红召九龙湾
文/李玉莲
抛开所有烦恼,趁秋色正浓,与好友一同踏上远郊的土地,红召、九龙湾。
红召、九龙湾旅游景区,我第一次听好友说起,带着好奇心驱车向目的地出发。
由于出发时已是下午,进了山,夕阳在半山腰,但夕阳的余晖照在错落有致的植被上,隐隐错错,扑簌迷离 ,心情特别润朗。


这里的海拔应该是两千多米,植被非常茂密,白桦树枝繁叶茂,刚劲蓬勃的向上生长着,整个长势成一片绿海,但是远远的望去,仍能依稀看到银白色的树杆。在这秋色即将谢幕之际,突然有如此洁白靓丽的风景线闯入眼帘,心潮澎湃。城市每天的喧哗和人们追逐名利的虚伪,心生苦恼。在这里可以宣泄一下烦躁不安的心绪。

如果没有眼前这么多事务缠身,我突然觉得,能在大山里生存,乐哉美哉,而且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觅一方这样的湿地,搭一陋室,独居山间,有文字、白云做伴,便足矣。

收回思绪,前方黛绿的山坡上,有成群的羊结队而行,羊群远远望去就像一朵朵雪白的棉花,点缀在碧绿的地毯上,又像天边的云朵镶嵌在半山腰,悠悠荡荡。我很羡慕那个放牧人,他很富有,大自然的所有美景都在他的眼帘之内,他可以无拘无束的享受这一切,每一天,可以与白云对话,与清泉私语。

站在半山腰,看对面的山,特别清晰,针叶树郁郁葱葱,苍劲挺拔。树的一侧是山谷,山谷底涌出一大群牛,奔跑着,平生是第一次见群牛在迅猛的奔跑,很惊讶。牛群拉成长长的一条战线,隐隐约约穿行在山谷间,看不见首尾。

车缓慢的爬坡上行,眼前的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把山劈成一条条纵向的石棱,很整齐很规则,石缝中间生长着绿植,生机勃勃,石头上面有朵朵青苔,墨绿如玉,清新湿润,有一股淡淡的馨草味。我蹲下身轻轻的抚摸这朵朵青苔,有凸起凹下的感觉,风吹雨打都不会剥离,紧紧贴在青石上面,我内心特别震撼,石头上能有如此佳作,大自然真是神奇。


山的下面一汪清泉,随地形的高低顺流而下,静静的流淌在山的腹地,在万懒寂静的空山,我与好友驻足在溪流旁边,溪流清澈见底,那些青白石头,已被长年累月的水流,冲击成椭圆形的,没了棱角。但潺潺流水声,如琵琶轻扣的弦声,美妙婉转,心瞬间与清流融合在一起,很感动,眼眶有点儿湿润,我们的内心被世俗的权贵残酷的钝杀着,站在这纯朴的大自然面前,我的心被融化了。小河依然静静的在脚下流淌,她一定读懂了我的心思,欢快的流向远方。暮色低垂,整个河流霎那间被晚霞染的彤红,像一条彩带挂在山间。突然觉得岁月静好,回头看好友,好友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

庄稼已经成熟,莜麦已泛白,莜麦的穗就像小铃铛挂在麦杆上,清风徐来,婆娑起舞。有的莜麦已经收割,扎成捆,有规律的码在地上,露出了地面,像棋盘。没有收割的庄稼,成网格状的铺设在大山脚下,泉水环田而过,溪流两边还有城市里见不到的野菊花,五彩缤纷,相拥绽放。偶尔有一两只野鸡在我们面前腾空而起,落在不远处,呆呆的对视着我们,很快又钻入了草丛中,暮色更浓了。
路边巧遇一位农妇,在田里劳作。我们打了招呼,她笑容满面,皮肤虽然有点儿黑,但黑里透红,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如高原上盛开的山丹花。

车开的很慢,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进了九龙湾风景区的最高处,真是高处不胜寒,丝丝凉意侵入车内,我和好友穿的单薄,丝裙已抵挡不了山里的湿气,但感觉空气的味道是甜丝丝的。突然觉得好轻松,从未有过的轻松。闭着眼靠在椅背上,静听美妙轻薄的泉声,听听风,就着风,思念一下远方的亲人,和曾经有过的爱,莫名的感动。回过神,夕阳已在我左侧的山脉上泛着最后一抹霞光,很壮美,但陡然间就坠落山的那边,于是整个山处于一种黛色的模糊状态,缕缕炊烟在静寂的山间飘荡,一种乡愁涌上心头,曾几何,离开故土时,回头的那一瞬间,映入我眼帘的是也一缕袅袅荡荡的炊烟。冷暖凌霜催白发,莫叹岁岁事未央,人生苦短,应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天暗了下来,我们规划了回家的路线,准备从小井沟这条线走,但四周已黑黢黢的,像罩了一块黑色的幕布,没有边际。我小心翼翼的的驾着车,拐了无数个弯道,终于看见了城市的点点亮光。
行驶在市区的柏油路上,一片辉煌,但心仍系着那一片远离城市有着原始风貌的山谷风光。

我和好友已约,等月儿圆了,等秋霜降临,我们一同再来赏白桦树被秋霜染过后的风姿,再来寻觅石缝中的青苔,再来睹一眼瘦了的河流,那一定是红叶满山,石林斑斓,清涓细浪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