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历史观是对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变迁的根本看法与根本观点。社会历史观分为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派别。历史唯心主义简称唯心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简称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三大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两大层次。对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理论都属于唯心史观。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都属于唯物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主张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点出发,把人们的思想动机和杰出人物的主观意志或者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的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历史唯心主义掩盖历史发展的真相,通常代表剥削阶级的利益。在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以前,历史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占有统治地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历史,而生产规模的狭小又限制着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认识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到了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才有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才第一次把社会历史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历史唯物主义: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