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扫心室
文/陈巽之
诵/枫韵
心灵是一间房子,我们如不定时清理打扫,就会变成堆满杂物的库房,挂满蛛网、杂草丛生,甚至霉烂变质,滋生出许多烦恼、是非和痛苦来。
心灵的空间该装什么,不该装什么,需要选择,选择需要智慧。如果不分香臭、不辨美丑,一古脑儿往心里装,心就会塞得满满的,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变成一个拉圾桶。

心灵是精神的栖居地,如果物质的欲望占得太多,精神就不可能诗意的栖居,灵魂就会坠入无边暗夜。毕淑敏曾说:要为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但是,现实中太多的人,别说是给精神修建三间小屋,就是有十间屋子,他都想堆满金钱财富。对于一个灵魂不能安住的人来说,物质财富再多,怕也难找到真正的幸福。

大通禅师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那么,怎么打扫心室呢?
第一、多读书。读书可以清心、可以养性、可以医愚。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要做到开卷有益,用宁静的文字将内心的浮躁之气逼出来,用清新的词语将心中的污垢冲刷一新,用书香墨香薰染出一瓣心香、满心欢喜来。

第二、少欲望。古人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人的欲望太多了,痛苦也会随之加深。“衣食两般俱丰足,房中又少美貌妻。娶下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骡马成群轿已备,田地不广用不支。置得良田千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七品五品犹嫌少,三品四品仍嫌低。一品当朝为宰相,又羡称王作帝时”。人心不足蛇吞象,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为满足欲望,就会挖空心思、劳神费力,甚至不择手段,铤而走险,生出许多烦恼来。

第三、反思内省。要眼晴向内,自我反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晚上睡觉前给自己一个独处的时间,问一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是否曾顾影自怜?迎接黎明时,我是否心怀目标?我是否对遇到的每一个人和蔼可亲?我是否尝试走得更远一些?我是否对机会保持警觉?我是否在每个问题中寻找好的一面?我以微笑面对愤怒和仇恨吗?我集中精力到目标了吗?反思内省,消出内心的浮躁之气、乖唳之气,息灭贪欲之火、仇恨之火。

第四、培养宗教情怀。人是眇小的,无助的,总是心存恐惧,但有的时候又是无知的,狂妄的,甚至狂妄到认为自己就是万物的主宰。忘乎所以,什么坏事都敢做,什么恶行都能为,结果落入了地狱道。人活着总得信点什么,应该有所畏惧。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要培养宗教情怀,在宗教中寻求庇护,安顿心灵,安详人生。宗教情感论的首创者施莱尔马赫认为,宗教对人生的意义在于:一是为人生提供终极基础;二是为人们提供“应当的应当”;三是对道德进行聚合和圣化;四是给人生带来无限希望;五是使人生获得真正自由。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教义都是教人学好,教人向善的,宗教直指人的心灵,追求内心的安宁平和。
心室常扫,宁静清洁,智慧自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