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国防部下属网站9月12日发布的图片显示,中国海军三艘舰艇在美国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活动,大致可以分辨出这三艘中国军舰,应该就是在8月22日穿越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的055型101 “南昌”舰、052D型119“贵阳”舰和一艘903A型补给舰组成的远洋编队。有趣的是,该网站随后很快就将相关图片删除,这一动作颇为令人玩味。目前,055驱逐舰现身美国近海的消息已经成为全网热议的头条,背后的原因在于,中国海军这场看似“大胆”的主动出击美国近海,至少蕴含了两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这将是055万吨驱逐舰的正名行动,其次这或许是中国海军开始转守为攻的标志,尽管中美海上力量攻守易势的过程并不会一蹴而就。
关于055的正名行动,军备君在9月6号发布的《转瞬三十年,国产055驱逐舰继基洛夫巡洋舰之后,再扛反航母大旗》中已经有详细解释。概括来说就是,虽然055在国内一直被赋予驱逐舰的定位,并且由于和航母项目联系紧密,一直被认为是最典型的“航母带刀护卫”,但实际上,凭借055超前的设计理念和强大的作战性能,其在中国海军中的历史使命,其实与苏联海军 “基洛夫”级和“光荣”级巡洋舰非常相似。也就是在目前国内海军航母数量不多,且建设周期较长的情况下,作为中国海军远洋编队的核心,率领其他舰艇执行任务。055虽然有“航母带刀护卫”的职责,但本质上其实是堪与航母并列的海军水面舰艇核心之一。鉴于篇幅的关系,这里只给出文章的最终结论,倘若有兴趣,可以自行前往阅读。
第二点,代表中国海军转守为攻的开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国内之前虽然多次出动包括辽宁舰在内的大量水面舰艇,完成了相应的中、近海军事训练,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训练的活动范围大体上仍然是在国产反舰弹道导弹的覆盖范围之内。这并非是说目前国产航母编队并没有前往远海进行训练的能力,而是说航母编队作为我国海军目前的顶尖军事装备,其日常训练必须要跟海军的整体战略战术相契合,只有平时在预想战场范围内反复进行训练,才能在真正的战争中充分应对局势变化。然而当海军舰艇编队脱离反舰弹道导弹的覆盖或者说保护范围,真正前往远海行动,那么就意味着局势彻底发生了变化。
从战略角度上来讲,这种变化意味着海军开始将自己的目光从近海向外延伸。进行训练的预定战场,不再完全固守反舰弹道导弹的覆盖范围,而是要在更远的距离与敌交战,以拒敌于近海之外的积极进攻态势,更好地维护国家权益。这正是海军成立数十年以来,最梦寐以求的战略局势,而如今终于能够逐步实现。可能有人认为,这并不是中国海军第一次派遣水面舰艇编队前往美国近海,在2015年9月,中国海军5艘舰艇在结束与俄罗斯海军的演习之后,现身美国阿拉斯加附近海域,在当时同样引起极大震动,为何当时就没有预示海军的战略变化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中国海军实力出现了质的变化。在2015年,国内反舰弹道导弹的规模和使用经验都非常有限,第一艘国产航母“辽宁”舰与歼-15舰载机还处于磨合期,并没有真正形成战斗力,国内以052D、055为代表的新一代大中型水面主战舰艇还在紧锣密鼓地建造中,海军实际上仍然处于绝对的守势。在2015年前往美国近海的行动,实际上是一次难以持续的个案,更像是观察美国海军反应的测试,而此次055的行动与2015年的行动存在本质的区别。
目前国内首批建造的8艘055中已经有4艘服役,另外4艘也处于海试状态,预计全部服役时间也就在这两年。待完全服役后,8艘055将是一支非常可怕的海上力量。要知道,即使是苏联海军的巅峰时期,最多也不过拥有3艘“基洛夫”级巡洋舰和3艘“光荣”级巡洋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将排水量12000余吨的055称为驱逐舰还真是一种韬光养晦的说法。相比之下,美国国防部早就在各种官方文件中给予055“巡洋舰”的称号,其中蕴含的意味是很值得深思的。
当然,有了将还得有兵。目前,国内建造的全部26艘052D型驱逐舰中,服役数量已经超过18艘,全部30艘054A型护卫舰也已服役,从官方之前公布的消息来看,第二批054A已经开始建造,再加上建造的903、903A型远洋补给舰,国内完全能以055为核心,搭配052D型驱逐舰、054A型护卫舰以及攻击核潜艇或常规潜艇,在远洋补给舰的支援下,进行远洋训练活动。凭借055强大的编队指挥能力和搭载的海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鹰击-18反舰导弹等先进武器装备,整个作战群的反舰、防空和反潜能力将会非常可观。当然,考虑到航母对055的需求以及维护和轮换因素,不太可能出现8个以055为核心的远洋作战群,但组建3到4个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
当然,在认识到中国海军令人振奋的战略转型之后,我们也要深刻意识到海军将要面对的挑战。目前,美国海军仍然是全球最强的一支海军,其围绕11艘核动力航母打造的航母打击群,仍然是大洋上最有战斗力的作战力量。中国海军在努力实现转守为攻战略转型的同时,势必也会面临美国海军带来的更大压力,这是不以个人意志而改变的客观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海军需要适时地进行相应战略、战术以及日常训练的转变,使自身能够更好地适应局势发展。更重要的是,坚决不能出现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在获得优势之后,在战略和战术运用上趋于僵化、不思进取,在早期取得大胜、预设战场不复存在之后,将大和、武藏两艘超级战列舰白白浪费在后方,留下世界海军战争史上大名鼎鼎的“大和旅馆”笑柄的行为。
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在这方面表现出的意识和行动都非常优秀。在1985年11月,海军051型“重庆”号驱逐舰,不顾自身仅2000余吨的排水量,硬撼苏联排水量24000吨的“伏龙芝”号核动力巡洋舰。2018年9月,海军052C型“兰州”舰,“贴身”驱离美国海军“迪凯特”号驱逐舰,两舰最近时仅有41米。如今,海军驱逐舰编队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也敢于远赴大洋穿插进入美国近海。中国海军在一系列军事行动中表现出的锐气与强大信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一支航母编队都更有价值。毕竟无论多先进的装备,始终都是由人来操作,唯有一群拥有坚定信念、专业娴熟的军人,才能发挥装备的真正战斗力。
另一方面,国内也要相应地提供更多先进军事装备,进一步缩小与美国海军的装备差距。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在第一批055已经服役一半,第一艘“南昌”舰多次完成远海训练的情况下,设计单位应该已经收集了大量的使用数据,下一批经过改造、性能更加完善的055X,预计在不久之后就会开工建造。更重要的是,已经基本确认会搭载电磁弹射器的003航母进展顺利,预计等到其正式服役时,中国海军已经在远洋与美军舰艇进行了数年交锋,在相关领域积累的经验以及相应的战略、战术转变估计都已经基本完成,奔赴蓝色大洋甚至抵近美国近海也就水到渠成。届时,将很有可能出现广大军迷梦寐以求的局面,曾经在中国周边海域游荡数十年的美国航母,或将遭遇中国海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迎头痛击,无奈的看着中国航母抵近美国近海“自由航行”。
更重要的是,在国内民用造船业飞速发展的反哺之下,国内军用造船技术水平和建造实力得到了极大进步,并且还能牢牢地将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美国海军一艘伯克Ⅲ型驱逐舰造价高达18亿美元,“福特”号核动力航母甚至创纪录地达到130余亿美元的情况下,国内同吨位军舰的造价往往只有美国海军的1/2甚至1/3,这也是国内在军费长期仅有美国1/3的情况下,海军舰艇的下水吨位都高出美国海军一大截的根本原因。同时,这也意味着国内海军建造舰艇的潜力,是目前民用造船业彻底衰败的美国所望尘莫及的。
从美国海军在1950年将航母开到中国附近海域开始,已经有70余年的历史,这些年其在海洋上给中国带来的压力,如今也将随着中国海军的飞速成长而抛还给美国。在苏联解体,苏联那支强大的红海军不复存在30年之后,美国将再次面临来自大洋深处的“正义”。而这一切正是数十年来始终依靠航母战斗群在海洋上耀武扬威的美国最大的忧虑,只不过,恐怕美国没有想到一切会来的如此之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