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邹宝平,网名、笔名:流淌的小河、天河。好舞文弄墨,也曾搞过新闻报道。在《人民铁道》《西安晚报》《陕西日报》等报刊发表过文章。喜欢用文字描绘生活,反映社会

从“吃亏是福”说开
文/流淌的小河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因待遇不公、受到委曲、被人欺负等等的时侯,便会有人用“吃亏是福”来给以开导劝慰,自已也会情不自禁地,暗暗用“吃亏是福”来自我安慰。扳桥老先生决然不会想到,他书写的“吃亏是福”,竟然被后人们如此的曲解,让众多人“中枪倒地”,无奈地怀抱一堆的“福气”,压抑的难以喘息。

其实,郑板桥笔下的“吃亏是福”,并非我们习惯理解的那样,何况上句还有“难得糊涂”,两者怎能割裂开来。再看郑板桥对“难得糊涂,吃亏是福”注释:“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才是“吃亏是福”的真正含义,遗憾的是,它的正真含义我们完全没有理会。
看来,正是对“吃亏是福”的曲解,不仅让我们国人洗了脑,还为恃强凌弱,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人们,找到了极为恰当的、充分的理由借口。于是吃亏的人们,只好自认倒霉、屈服、遵从、放弃抗争,只好用“吃亏是福”来安慰欺骗自己,委曲求全了。

被曲解的“吃亏是福”,往往成为了恃强凌弱的借口,成了得了便宜还卖乖的理由,成了自我欺骗安慰的“精神鸦片”。
郑板桥的“吃亏是福”,那是一种豁达的胸襟,是一种心怀的大度,而绝不是说吃亏就是一种福气,正如他的“难得糊涂”,并非就是糊里糊涂,而是大智若愚的境界一样。郑板桥在他一时失意时,展露宽广的胸怀,而与世无争,才写出了“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的字幅,并非是要告诫人们,真的去把吃亏当成福气。
真的“吃亏是福”吗?答案是否定的,就连有些傻子也知道吃亏不好,何况我们正常之人。比方说,假如你干的工作比别人多,而你却总也没有别人拿到的报酬多;你所做的贡献大,却老是得不到上级的赏识,而阿谀逢迎、溜须拍马的却常被提拔重用;你常被别人忽悠,受到别人的嘲弄和欺负……你总是吃亏,那么按“吃亏是福”的荒谬逻辑,那你真是“福多多”了。或许我是愚钝之极,所以我真不知你这福,又从何而来!

同理,一个国家也如此,我们受到外国的侵略奴役,难道还要用“吃亏是福”安慰自己吗?抑或是他们也用“吃亏是福”来劝慰我们一番吗?你说这不是荒谬绝伦吗!
中国的许多格言和古语,绝不能单从字面理解,否则就会曲解其义,误入歧途,更况且有的格言是不完整的,是片面的,甚至是常常相互矛盾的。如有的格言告诉你“大丈夫不拘小节”,而又有格言却告诉你“细节决定成败”,这不是矛盾吗,让你左右为难是吧。其实它们都说的对,关键在于我们去正确理解含义,切不可曲解其义。

中国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话,也有“大丈夫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话,这真有点意思了,要做一个大丈夫真难了,那看来只有选个折衷的办法,“躺着”为好了。
我总感到信奉“吃亏是福”,是要有点阿Q的精神才行,不然就无法消受这份“福”了。一般不傻不疯的人,咋能去享受这“吃亏是福”的“福”呢?换句话说,就算一般人接受了“吃亏是福”的“福”,又有人来一番“吃亏是福”的开导劝慰,还有自我“吃亏是福”的安慰,但心中或许会是忿忿不平吧,心里总是五味杂陈,不是个滋味吧,心里难受,这是肯定的。

当然,我们还是要有板桥先生“吃亏是福”的开阔胸襟,要有大度能容,容天下可容之事的度量,凡事不斤斤计较,不去总想着沾光揩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我们不妨用老子的:“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来处事,会让我们更理智的对待生活的得失,更好的理会“吃亏是福”的含义,而不是自欺的安慰,硬是睁眼瞎说什么“吃亏是福”。
别再让“吃亏是福”成为恃强凌弱、得了便宜还卖乖之流们的理由借口,更别再用“吃亏是福”来自我欺骗,而去获取那廉价可怜的自我心里安慰。我想我们不要过于信奉什么格言,还有古人的什么至理名言。一旦我们曲解其义,就会让我们误入歧途,害人害己,贻误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