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毫不在乎,没有锋芒的善良,只会让自己受尽委屈。
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有很多,不是每个人都值得我们善良以待。
珍惜你付出的人,要好好对待,辜负你真心的人,要及时远离。
越是善良的人,就越要有底线,当善良拥有界限,小人才不会得寸进尺。
当善良拥有锋芒,恶人便不会为所欲为。
大家好,今天是9月13日,星期一.

《善良在哪里都会发光》
《三字经》开篇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看来慈善之心应当是人的本性。中国古人讲“真、善、美”,基本可算是可以衡量一切事物优劣的标准。
而且“善”可能也是一种普世价值,无论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会把行善作为一种高尚的情操来表彰。
最近在日本名古屋就表彰了两位从中国来的“善士”,在电视上一举成名。我们看看他们在日本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善事呢?
当事的这两名中国籍男子,名叫张宝勤(44岁)和杨立波(49岁),他们都是名古屋港区一家名为 "中国上海菜豫园 "餐馆的雇员。
2021年7月13日下午1点,恰逢休息日的两人,骑车准备横跨中川运河的东海桥时,看到一名妇女从桥下的一个停车场旁跳入河中。
他们当即判断这可能是自杀,于是果断地放下了自行车,跑到桥下。两人齐心协力,不顾自身安危,在河边试图拉起那名轻生的日本妇女。
当时情况紧急,意图轻生的妇女一心赴死,水已经没过胸部,还在努力挣扎想把自己沉入水底。
在这危急关头,为了阻止该女性的轻生行为,身为外国人的张、杨二人坚持劝说她,用蹩脚的日语重复着“だめだめ“,“まだまだ”(“不,不,不;还不行;)。
慌乱之中两人也没忘记拜托一位路人紧急打电话给了消防队(119),最后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之下也感动了这位轻生的妇女,最终让她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保住了性命,也没有受伤。
根据当地警方通报,意图轻生的当事人是居住在港区的一名50多岁的女性,因为一些家庭琐事的烦恼而产生了想要自杀的念头,在其跳河一小时前家人也拨打过110为其申报失踪。
事后,他俩除了被当地警察颁发感谢状外,两位见义勇为的华人英雄还收到了该妇女家人的感谢信,相信他们的行为不仅是拯救了当事人本人,也为她的整个家庭带来了希望。
两人在收到感谢状时,对事发当日二人营救时的辛苦、努力只字不提。“这是一条人命,所以我们觉得我们必须帮助。” 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简短概括,并表达了能帮上忙的开心。
很多日本网民也非常感叹,说:“和日本人一样,外国人中大多数也是很善良的,加深互相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也有网友说:“这则新闻真棒。我曾经和中国人交过朋友,说实话,他们比日本人更有同情心。”另有一条评论说:“很棒的行为,之前也听说过中国人跳河跳海救人,这种好的行为很值得大家一起来赞赏。”
在2013年,一位名叫付鸿飞的华人朋友,在东京都东大和市车站2号站台等候列车时,看到对面的1号站台处,一名男子躺在铁轨上。
虽然当时他距离该男子有20多米,但付鸿飞还是在围观群众的尖叫声中,义无反顾的终身一跃,跳到站台下,与时间赛跑,将摔下地铁的昏迷男性抱起扛上站台,完成了“爱的托举”。
在九死一生的关头下,他和这次的两位英雄一样,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大爱无疆。
(以上故事节选、改编自“东京新青年”网,2021年8月23日皇家小面包撰写的《自豪!在日中国人不顾危险,见义勇为救下跳河自杀的日本妇女!》一文。)
一个心底善良的人,无论他在哪里也改变不了他的本性,就像一块黄金,放到哪里他都会放光。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要问他们担心危险吗?他们其实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有等待他们回家的妻儿和父母,危急关头,他们的生命也同样受到威胁,也会感到害怕。但是他们仍然不曾犹豫,克服万难,挽救了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关的陌生人,他们眼里看到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不在乎对方是哪国人。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操?我想在各位心中早就已有评定。
今年注定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在日本各地疫情接二连三爆发的情势下,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段时间造成的生活的各种艰辛和不易,敲打着每一个人的脆弱的神经。
苦难是一种对人生的考验,只要我们努力地坚持下去,同自己周边的人,即使是外国人,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共同地走过这段艰难的历程,要相信人类的曙光就在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