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龙洞初期开发记
文/刘志尚
1986年6月10日,利川县人民政府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利川旅游开发。与会人员达成四点共认:一、将利川四大名景之一的卧龙吞江——落水洞作为旅游开试点。县人武部负责组织军民深入干洞(腾龙洞)探险,以此举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激发全县人民的创业精神。宣传部负责组织宣传媒体,大张旗鼓宣传利川旅游,提高干部群众对旅游开发的认识。二、建立县落水洞风景区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协调全县旅游开发工作。三、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向省旅游局写出《关于开发利川县旅游资源的报告》,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并根据会议精神制发《通知》文件下发。四、都亭镇政府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具体落实对落水洞风景区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工作。
(下图:当年叫落水洞一一卧龙吞江)
(一)
县政府办公室制发两个文件,由我负责起草。为此,我查阅了相关的大量资料,对利川县旅游资源赋存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尤其是掌握落水洞风景区的历史资料。清《施南府志》载:“詹邈,都亭乡人,宋元祐三年,中博学宏词科第一。”据利川民间传说:哲宗皇帝召见詹邈,问及家乡景色,詹邈答道:“东有玉笔朝天(金字山),西有万里城墙(齐岳山),南有八宝炼丹(钟灵山),北有卧龙吞江(落水洞)。”清同治《利川县志.疆域志》载:“落水洞距城20里,洞口宽广数丈,大河之水悉如其中,右有干洞,左有风洞,后有鲇鱼洞。”《利川县志.艺文》载:清乾隆时利川训导、岁贡张定模七言绝句《鲇鱼洞》;清嘉庆二年利川训导、岁贡张楚双七言长诗《游落水洞歌》(44句);清嘉庆时利川县丞、拔贡张宗孔有五言律诗《春日游城东各洞》5首。清咸丰时岁贡郑盛侨七言长诗《落水洞歌》(44句)。清光绪《利川县志.艺文志》载:县令黄世祟撰《清江阁记》:“予惟利川,后周置盐水县。其水源出县西都亭山,一名清江,东流,径县治南,伏流入落水洞。”《利川县志.山水志》载:“落水洞,左曰凉风洞,四时有风自洞中出。右曰干洞,产硝,中有硝灶数千。光绪十年,有采硝者十余人,秉烛前行数十里,惧而返。又伏流一里,为鲇鱼洞,相传洞中有鲇鱼,鬐大如楹。”抗日战争时期,利川文化人肖培生、李展鹏上书湖北省政府《呈述天然防空及其各项》呈文,将利川落水洞右之干洞,作为防止日寇空袭和建地下军工厂的天然设备上报。得当时政界关注,派员考察。引动流亡学校师生,纷纷至落水洞游览。1971年,贯彻“深挖洞、广积粮,要准备打打仗。”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将利川干洞及毛家峡洞载入《兵要洞志》。1982年,利川县地名普查办公室,对落水洞溶洞群进行调查,将干洞命名为“腾龙洞”。1983年2月《恩施报》发表曾国操《奇特洞天——腾龙洞》,腾龙洞首次见诸媒体。我在起草两个文件时,从宣传部得知张良臬先生在《旅游》杂志(1985年第四期)发表《利川落水洞应该夺得世界名次》一文,随即到县图书馆借阅了这份杂志。张良臬先生抗战时流亡恩施就读,曾游利川落水洞,该文是他1984年故地寻访后的一篇游记。1985年6月16-19日,县人武部率军民探险腾龙洞之举在《解放军报》公开披露。湖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湖北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报道。6月20日,《关于开发利川县旅游资源的报告》经分管副县长签发,以利政办发【1985】52号文,上报湖北省旅游局和恩施州人民政府。8月28日,《关于加快落水洞风景区的开发的通知》经县长签发,以利政办发【1985】72号文件印发。宣布利川县落水洞风景区开发领导小组成立,政协主席殷良银任组长,副县长严钦华、人武部长张国方、都亭镇镇长邓端友任副组长。计委、城建环保局、交通局、水电局、广播电视局、文化局、宣传部宣传科、电力公司负责人为成员。通知还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在落水洞开发的近期工作任务。
当年拍的腾龙洞入口一一腾龙啸天驱天蟒)
(二)
都亭镇镇长邓端友参加县政府6月10日会议后,立即在镇党委会上作了汇报,并说明镇政府将承担开发落水洞景区旅游业的任务。镇党委书记谢勋柱提议把开发建设落水洞风景区作为乡镇企业,办成经济实体。由驻关东村的镇党委副书记刘贤儒牵头负责。距干洞(腾龙洞)口200米的农户覃太顺(覃老二)妻子是哑吧,4个小孩,家庭贫困。镇政府拨搬迁安置费,将覃家迁到寨坡林场安置,覃家的房屋、责任地、山林作为企业资产交落水洞风景区办公和日后开发建设用地之用。刘贤儒信心十足,承担起这一任务,会议同意机构定名“落水洞风景区管理处”,工作人员暂由村民委员会调剂借用。时间过了3个月,进展情况如何?现将我当年编发《利川信息》摘抄:9月9日,县落水洞风景区开发领导小组在都亭镇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由领导小组组长殷良银主持,领导小组副组长、人武部长张国方介绍了9月3-8日,人武部再次探察腾龙洞的情况。落水洞风景区管理处负责人刘贤儒汇报了8月份以来落水洞风景区保护开发工作情况。会议认为,自从国内19家新闻单位公开报道揭开腾龙洞之迷以来,落水洞风景区开发保护工作得到各级的重视,开发保护工作已纳入议事日程。但是,当前存在资料不全,资金缺乏等问题。会议认为进一步加强落水洞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发展旅游事业,对振兴利川经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搞好宣传。当前,按照县人民政府《通知》精神,使用好县政府开发资金,抓好公路通车,水路通船和通电的“三通”工作。会议认为开发落水洞风景区,首先要作好总体规划和近期规划,要收集整理资料,提供准确数据的前提下,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利川共同拟定开发总体规划。要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尤其要抓好电视录相、图片及文字的收集整理工作。争取在外地和本县举办介绍落水洞风光的大型展览。在建设资金问题上,除努力争取国家投资外,还要发动全县人民集资,无论单位、集体、个人为落水洞开发出钱出力的,一律树碑刻名,印发纪念册等方式进行表彰。腾龙洞探险的新闻经媒体广泛传播,调动了全县人民开发建设落水洞风景区的积极性,大力支持、慷慨解囊。县委书记杨家志、县长张洪伦带头捐款,一人捐资100元,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家县级领导随之捐款。区局级领导一人捐资50元以上,一般干部一人捐资20元以上。都亭镇个体工商户有捐500元、1000元者,居民个人捐资数额不等。县直机关和都亭镇首次共捐资达6万余元。
(下图:张良臬先生)

(三)
创办旅游风景区可谓前无古人。尽管创业艰难,“高楼万丈平地起”,都亭镇政府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做起来。9月初,县政府将湖北省军区所赠冲锋舟2只、橡皮艇2只拨落水洞风景管理处,落水洞风景区建起船队,选由清江岸边长大熟悉水性的青年民兵担任船工水手。县水电局派出水利技术员协助清理鱼泉至卧龙滩5公里清江河道,分别在鱼泉和卧龙滩建起2个步行石梯的水码头。船工除运送游客还兼导游引领游人参观游览腾龙洞。市城建局拨资源保护款3万元,管理处用于修整覃老二房屋,除办公外,还设了小卖铺、小吃部、茶水站,兼营出租电筒、马灯等照明工具。收取游客门票每人每张2元,当月接待游客5200人次。县计委、交通局将落水洞公路纳入乡村公路,拨出“三材”(炸药、雷管、导火绳)款和配套资金共10万元,派出工程技术人员测设公路。按四级公路标准修建,全长7公里。在318国道县化肥厂生活区东侧接线,经胡家大院、鱼泉,然后沿清江西岸邱家坝、偏岩子、七垭口、永家院子、凉风洞口,至鲇鱼洞口停车场,称“化腾公路”。由刘贤儒任指挥长,交通局一名技术员、村民兵连长黄佐林任副指挥。沿途村组和农户全力支持开发落水洞风景区,公路用地无论占谁家的责任地,一律只补3年青苗款,按每亩产玉米300斤计算,玉米每斤0.095元,3年共补款855元。荒坡不补、山林减半补款。农房、猪牛圈拆迁依质论价补偿,双方同意。征地完成后公路放线动工,经都亭镇政府批准,指挥部按照国家规定农村劳动力每人每年7个义务工,集中沿途村民义务投工修建化腾公路。工程实行土石方按定额分段包干,村民小组组长任施工队长。拱桥、涵洞由指挥部另行发包给专业施工队。公路全线开工大战一冬,公路基本成形。县计委、水电局将落水洞输电线路纳入全县电网建设改造项目,县电力公司经理赵光胤率安装工程队无偿为落水洞风景区架设高压输电线路专线7公里,安装3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落水洞风景区管理处装上电灯,附近的新桥村、长堰村部分农户也随之用上电灯照明。

(四)
俗话说“说者容易做者难”。1986年春节前,落水洞开发领导小组利用社会捐资款,在腾龙洞中修建人行便道,从腾龙洞口至毛家峡洞长达7公里。在妖雾山修路时,刘贤儒带民兵意外在园堂关东北叉洞的一片乱石岭上找到一条通往龙宫大厅的捷经。还发现古时采硝者遗留的骷髅和铜烟斗、灯盏等遗物。随后从这里修建石梯便道,成为普通游客免登妖雾山的捷径。春节期间腾龙洞游客量增大,落水洞风景区切实做好接待导游工作,但仍有一部分探险猎奇人士,擅自深入在腾龙洞中迷路,无法出洞,困达30-50小时。管理处得到其亲属求救报信后,刘贤儒立即带导游员进洞,在可能出现迷路的叉洞中分头寻找,直到把受困的人找到。有受伤的导游就用随带的药包,对伤口作简易包扎处理。将随带的干粮和水送受困者充饥,补充能量,恢复体力后随同出洞,并按洞穴探险的救护方法,保证受困者眼睛不被伤害。春节期间接待游客万余人。1986年3月,落水洞风景区协助接待由县政府邀请地矿部工程师党仁珊、林等忠、董秉维3位专家考察,听取和采纳了专家的开发意见和建议。4月初,落水洞风景区接待由县政府邀请华中工学院教授张良臬为腾龙洞开发作总体规划设计的考察活动。张国方、刘贤儒全程陪同二次专家学者的考察活动。4月25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任重一行到利川视察,县委书记杨家志在汇报时,介绍腾龙洞旅游开发情况,请总理为腾龙洞题字。赵总理说:“请你们的老书记题字。”王任重副委员长欣然答应。5月,落水洞风景管理处与鄂西《信息》报编辑部共同组稿,编辑出刊一期“腾龙洞”专辑。6月5日,国务院批准利川撤县建市,腾龙洞被县委、政府列为“利川市成立庆祝大会”接待参观景点,落水洞风景区管理处亦加快公路通车、腾龙洞洞中各景点命名、装饰等旅游设施的建设步伐。9月28日,化腾公路竣工举行通车典礼,市委书记杨家志、人武部长张国方为通车典礼剪彩。10月1日,利川市成立大会召开,腾龙洞成为利川建市大会的庆祝游览接待景区,落水洞风景区在清江卧龙滩架起一座浮桥,供游人到腾龙洞迎宾大厅参加活动。市委书记杨家志、代市长谢志华、人大主任张习堂、政协主席殷良银、人武部长张国方陪同省、州领导及来宾参观游览腾龙洞,市直机关单位、城镇居民前往庆祝。在迎宾大厅大批前往的贵宾、退休老干部和群众个人现场勇跃捐款。腾龙洞彩旗招展,莺歌燕舞,盛情空前,热闹非常。10月14日,利川市人民政府组织清江伏流探险队,历时7天6夜探险。探险队员中民兵候荣贵、赵开元、永学明为落水洞风景区船工,民兵张朝清为落水洞风景区导游员。11月22日,中科院地质所张寿越教授、时梦熊工程师陪同比利时洞穴专家索恩托罗普、沸腾对腾龙洞为期7天考察,刘贤儒率落水洞风景区管理处员工为中比联合考察腾龙洞全力以赴,配合做好后勤和向导服务。1986年12月8日,鄂西州人民政府向湖北省旅游局《转报利川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建立腾龙洞国家洞穴公园建设项目的报告》(鄂西州政【1986】106号)
(下图:卧龙桥)

1987年2月,落水洞风景区利用捐资款,由张国方、刘贤儒主持施工,在落水洞“卧龙吞江”入口50米咽喉处,修建一座洞中钢筋混凝桥,长30米,宽2米,桥高距常年枯水江面水位约35米,命名“卧龙桥”。虽是人行便桥,但质量坚固,后来经过几次特大洪水淹没和冲击,依然安然无恙。又在卧龙桥南端的支洞旁,建起腾龙洞开发“功德碑”。功德碑为大理石碑面,基座为花钢岩砂石。高1.5米,长3米许。碑顶横梁上以二龙抢宝造形。由县长张洪伦撰写碑文,捐资单位、个人及所捐款额均刻其上。卧龙桥、功德碑的落成,腾龙洞内架设220伏低压照明线3公里至园堂关(今灯光秀处)的施工,随洞中旅游道路同步安装照明灯具。落水洞风景区基本具备了接待游客观光旅游的功能。1987年3月,利川市旅游局成立。落水洞风景区开发建设工作将上一个新台阶。落水洞风景区由市旅游局接管,更名“腾龙洞风景区”。“利川县(市)落水洞开发领导小组”和“落水洞风景区管理处”于1985年6月组建至1987年12月底,虽然只有短短的2年6个月,但其开荒拓野,奠定了腾龙洞风景名胜区的开基大业。开创了利川乃至恩施州旅游之先河,完美地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史命,其功不可灭,当载入史册。刘贤儒因年过五旬,回都亭街道办事任调研员。都亭镇人民政府,及刘贤儒领导下的落水洞风景区的一班人员,齐心协力排除万难,为打造一个举世闻名的腾龙洞风景名胜区所作的贡献,不能因其时间短暂而被后人所遗忘。我写此文时,惊闻市政协原主席殷良银因病逝世,此前谢勋柱、刘贤儒、张国方、赵光胤等已先后逝世,在此特为他们记上一笔,以示缅怀。 2021年9月

上图:县领导与地质专家合影。前排左起,殷良银,张国方,林等忠,杨家志,吴伦元,严钦华。后排左起,刘志尚,刘贤儒,董秉维,张洪伦,党仁珊,魏远刚,王会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