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 亲 与 相 机
文/吴丽娟
前两天,带父亲回了趟老家,清理书房时一部老式照相机赫然在目,海鸥牌的,深褐色的皮质外壳老旧发白,里面的镜面模糊不清,整个机体也生了锈,已然不能再用。这老古董可是父亲四十几年的老伙计了,他拿起相机,左摸右擦,目光凝视着,仿佛在与之对话,我的思绪也如老照片一般定格在了那段艰苦难忘的岁月……
记忆中,每年的大年初一,早饭一过,父亲便身着一件土黄色军大衣,推着一辆大桥牌半旧自行车,海鸥牌相机往脖子上一挂,怀揣一两只馒头,便迎着料峭的春风开始了新的一年的走村串户。父亲拍照往往选择上午八九点及下午四五点钟,那时段光线最适宜。农村人平时有干不完的农活,鲜有闲情接触摄影,现在一下子看见这么个褐色的大疙瘩,感到既新奇更不免紧张,在镜头前站也不是,坐也不安,手脚慌乱无处安放,有的人对着镜头张着个大嘴,笑得比哭还难看。父亲很会调节气氛,每逢此时,他总呵呵笑着:"来来来!站直腰杆笑一笑,头朝你婆娘靠一靠!","大姑娘拍照真不赖,人人见了人人爱!……"原先紧张的村民听到父亲这般风趣幽默的话语,"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僵硬的身体顿时舒展了,表情也轻松开来,父亲则抓住时机,"咔嚓"按下快门,快速捕捉住了他们开心的瞬间!遇到个把哭闹不停的孩童,父亲也会变戏法似的掏出一两粒糖果,或从包中拿出个布娃娃、小皮球等玩具递过去,小孩儿即刻破涕为笑;他还会为爱漂亮的姑娘们准备洋气的小花伞、鲜艳的塑料花配合着拍照,一时间引来村民无数,大家说笑着,比划着,一个个跃跃欲试,围成一群!父亲总耐心地笑着说:“不急,一个一个来!”

父亲大早出门,往往天黑透了才回家,一天下来,两腿站得僵直,浑身又酸又痛。逢到大雪天气,他总是不顾全家人的劝阻,坚持出门:"雪后景色美,难得的时机一定要抓住啊!"极端天气,晚上温度骤降,泥土路结上冰后又硬又滑,父亲的一双鞋踩满冰渣像两只硬邦邦的大咸鱼,双手双脚冻得通红麻木!每每回到家,一家人心疼极了,姐姐们懂事地接过父亲的相机,帮他脱下冻硬的鞋子,打来温水让父亲泡泡手脚,妈妈则下锅热菜,端上热腾腾的晚餐。
饭后父亲顾不上休息,抓起相机,便走进暗室!所谓"暗室",是专门用来冲洗照片的房间,父亲在卧室里侧隔了道墙,空间只容一两人走动!虽小,于我们却是"圣地",甚是神秘。偶尔父亲会把我带进去看他冲洗照片。红色的暗光下,父亲的身影不停地来回忙碌。经过取胶、显影、定影、水洗等一翻"魔法"操作后,底片终于慢慢显出画面来,太神奇啦!父亲用小木夹夹着一张张底片悬挂在屋外过道的细绳上,每每忙完已至深夜,父亲揉揉熬红的双眼,便疲惫地倒床睡去,片刻便鼾声大作,如雷鸣一般,在一个个黎明前的深夜,他的鼾声在我们一家人听来是那么的高亢动人,让我们感觉日子是多么的幸福和安稳。
吹干的底片再经父亲之手显影、定影、水洗、烘干后就成了相片。当时的照片是单调的黑白,没有彩色的,为了让照片看上去更生动逼真,让村民们更满意,父亲拿出了用来给照片上色的毛笔与颜料,指导我们给切成锯齿状花边的照片上色,这是个技术活,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气。父亲不厌其烦地指导,让我们先在废弃的照片上反复练习,熟练后再给成品上色,这时想给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由我们做主啦。逐渐地,姐几个照片上色技术越来越娴熟,一个个俨然成了父亲工作的好帮手!现在想来,姐妹们细致认真专注的工作品质也许就在那时候慢慢养成的吧。之后,父亲便会挨家挨户地将照片送到村民们手中,对于他们不满意的照片,他是不收费的,会重拍,遇到条件困难的,他也是象征性地少收,甚至不收费用!大家对于父亲温和宽厚的性情以及他精湛的拍照技术是钦佩和认可的,几乎从未有人为难过父亲!
不仅逢年过节,农闲时分父亲仍会带着相机出门,还会将拍洗设备打包装在自行车上,他一路往东,最远曾奔波到兴化一带拍照,在与兴化搭界的司徒乡一亲戚家落脚,一走就是四五天。那些日子里,谁也不知道父亲独自淌过了多少条河,裤角鞋面沾了多少雨露雪霜,谁也数不清父亲少吃了多少顿午饭,坏了多少次自行车无助地在泥路上推行,父亲从未在我们面前提过!他白天忙拍照,晚上忙冲洗,没有暗室,就借用亲戚家一昏暗的房间,找来一张红纸,往灯泡上一罩,进行后期的冲洗工作,往往一忙就是大半宿!

那段时光中,我和姐姐们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傍晚站在村口,目光凝视着那条又长又远的村路,翘首以盼父亲的归来!每次只要见着父亲的身影从路的那端出现,抑或清脆熟悉的车铃声从远处传来,我们便会开心地叫着"爸!"并飞奔着迎上去,他则远远地张开双臂笑着拥抱我们。记忆中父亲的双手好温暖,父亲的怀抱很宽厚!他的口袋里,不仅有各种颜色的好吃的糖果,更承载着全家人幸福的希望,五个女孩的学费,一家七口的开销!我至今很难忘记的情景就是:夜晚灯光下,姐妹几个围坐在方桌旁,一角一分,小心整理着父亲收回的照片零钱,大家认真地数着,开心地笑着,一个个明亮的眼神充满希望,一阵阵清脆的笑声余音绕梁!而我们的父亲,此刻微笑地斜坐在一侧,已经疲倦地打起了瞌睡……
多少年过去了,如今拍照不再是奢望,掏出手机随时自拍,裁剪修饰,滤镜美颜,一气呵成,更甭提单反双反等高档相机了。父亲也已学会用智能手机拍照去记录生活,这部老式相机早已光荣退休被闲置书房,可他执意留着,不肯丢弃这位多年的老友,我想那段吃苦努力的旧时光才是令他老人家久久难以忘怀的吧。

【作者简介】
吴丽娟,女,1973年出生于江苏高邮,小学教师。三篇散文随笔发表于《扬州晚报》,数篇作品见于网络媒体。热爱大自然,喜爱种菜养花,习惯用手机记录平常生活,用文字书写人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