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党支部书记、会长李崎在汶川县绵虒镇玉龙村党群服务中心为该村30余名共产党员、村组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扶贫工作队队员上了一堂题为《红军长征在羌寨》的党课。

今年4月,汶川县绵虒镇玉龙村党支部与长征研究会党支部结为友好共建支部,双方于6月中旬开展了第一次结对共建活动,拉开了携手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助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序幕。这次长征研究会党支部再次组织精干成员,特邀专门翻越长征雪山的独行客、登山队队长郭先生攀登海拔4100米的板桥山,踏勘红军长征战场遗址,开展“支部共建 党课共享 党史共学”活动。

在当晚的党史学习教育课上,长征研究会党支部书记、会长,长征书院创始院长李崎做了《红军长征在羌寨》的专题授课。

他从中国羌族的历史、分布、文化,讲到了红四方面军到各地羌寨特别是到岷江流域羌区战斗、建政、扩红和从汶川出发去懋功(小金)迎接中央红军方面的情况,重点突出讲述了红军在汶川板桥关、雁门关一带的战役战斗经过,板桥关阻击战的历史意义,分析了玉龙村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显著优势。

围绕如何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和红色羌寨的打造,李崎说,玉龙村要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精神血脉;打造红色引擎,引领乡村振兴;深掘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红色阵地”作为弘扬红色精神,传递红色声音的重要支点,使农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红色资源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发展好、利用好红色资源能为乡村振兴创造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要发挥红色资源的文化效益,大力推动红色经济。利用当地红色文化,整合优势文旅项目,制定红色旅游精品项目。围绕红色主题,找到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的契合点,引入互联网技术让红色历史“活”起来,为游客营造沉浸式体验,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催生红色旅游新业态。

一个小时的党史学习教育课,让全体党员、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受益匪浅,极大地开阔的大家的视野,提振了大家的信心,跟坚定了大家的信念。玉龙村党支部书记陈惠群表示,下一步,玉龙村将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确立“红色文化富脑”“绿色产业兴家”发展思路,用红军精神、红色文化感染并激励村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斗志。

当天,独行客、登山队队长郭先生在玉龙村党支部书记陈惠群、扶贫工作队队员夏绍和等一行4人攀悬崖、穿丛林,往返10个小时,行程15公里。他们从海拔1600米开始,爬到海拔3100多米处,上山7公里多的行程,爬升1500多米,登山难度十分罕见,沿途战壕尤其震撼。

独行客郭先生之前已经翻越过34座红军长征翻越的大雪山,也去过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的很多地方。这次攀登板桥山,对他来说既是一次新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收获。傍晚下山后,他激动地说道:“板桥山上的战壕、工事、阵地,绵延一二十公里,直达山顶方向,沿途还有红军练兵场、前沿指挥所,这是我看到的红军作战工事最多、战壕最集中、规模最大的地方,还是海拔最高的(红军长征路上)作战遗址群。”

当天,在玉龙村副主任李玉勤的向导下,李崎和长征研究会党支部组织委员徐贵强、副会长刘龙海、著名诗人舟歌、红色文化爱好者丁成贵还前往涂禹山、朴头沟,分别参观考察了瓦寺土司官寨遗址、红军创建的汶川县委和汶川县苏维埃旧址,瞻仰了13名红军壮烈牺牲地(尖峰村4组)。

最后,参观了改扩建后的汶川红军纪念馆,考察了板桥沟、板桥关。